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研究报告》2005,(2):13-15
“中国制造”“Z型链”的真正含义是表明我国仅仅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无论是从产业规模、竞争能力、国际化程度还是品牌度等来讲,还不能与“美国制造”“德国制造”“日本制造”当年所达到的高度相提并论。推动“中国制造”进一步升级,提高“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的产业模式,存在新材料和中场发展不足的状况,目前的产业链中比较优势是矿产及初加工材料的出口和不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的成品生产,其中中场产品,特别是核心零部件和精密零件,主要已进口为主。从整个产业看,产业链如图3所示,呈字母“Z”形。  相似文献   

3.
“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包含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制造”与新材料产业的关系,二是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如何把“中国制造”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引向有竞争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美国创意,日本设计,韩国研发,中国制造”为人称道。中国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更不是“品牌大国”,而打造品牌,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进昌 《齐鲁质量》2003,(12):29-29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业内目前关于“中国制造”的话题众说纷纭。一时间,中国将变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将再现当年“美国制造”和“日本制造”辉煌的说法不时见诸媒体。  相似文献   

6.
黄君发 《企业文化》2004,(8):140-143
时下,依靠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越来越多的外企抢滩登陆,中国极有可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基地。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制造”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中国人所熟知、了解和称赞。这些并不无道理,因为“中国制造”给中国民众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7.
陈建芬 《中国企业家》2008,315(9):74-79
人民币升值、税制改革、资源与环境压力、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国制造”,终于不能在“安然”与“守旧”间,继续下去。 企业如何应对,是关张了事,是迁移求生,还是变革图存? 政府如何处之,是积极有为,还是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近年来有关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或“世界工厂”的讨论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中国制造”到处安家落户。而与此同时,由于核心技术、设计的薄弱和自主品牌的缺位等原因造成的“代工”模式,使“中国制造”的获益微乎其微,这是目前“中国制造”面临的艰难困境。现实中.“中国制造”究竟面临着怎样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是什么制约了“中国制造”?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访了有“中国工艺毯之乡”和“中国桌椅之乡”之称的山东宁津县,在那里我们对“中国制造”所面临的问题有了诸多新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火鑫 《广东质量》2003,(4):80-81
蒋介石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位极为复杂的重要人物。他虽然一直与中国共产党作对,在逃往台湾后仍然顽固坚持“反共复国”方针,但他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民族主义立场是值得称赞的。与台湾那些图谋分裂祖国,制造“两个中国”或“一台一中”的跳梁小丑相比,蒋介石的“一个中国”立场是值得肯定的。毛泽东曾对蒋介石的“一个中国”立场表示过赞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家》2006,(1):154-154
“十一五”规划对于中西部企业有四大机遇和挑战.第一是国际化战略.第二是能源战略。第三点,“十一五”规划是环境和机遇的经济型战略.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搞经济发展.要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第四点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过程中.企业如何提升知识,技术和品牌的自主发展力。  相似文献   

11.
世界正在不断变“平”,变“小”,这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渐融为一体。与此同时,各种全球问题不断凸现,金融危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食品问题接踵而至,这一切迫使我们不得不审视过去,思考未来。  相似文献   

12.
世界正在不断变“平”,变“小”,这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渐融为一体。与此同时,各种全球问题不断凸现,金融危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食品问题接踵而至,这一切迫使我们不得不审视过去,思考未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广受欢迎,中国产品质优价廉的品质赢得了不少海外消费者的欢心。但是,今年一些国家的媒体不顾事实真相,恶意炒作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给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造成了严重的误导,“中国制造”一度蒙冤受屈,一度被无故地受到奚落打击,在东盟,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也产生了疑义。为了促进东盟各国对“中国制造”的了解,近日,首届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南宁联合声明》,并就将在11月正式签署的中国-东盟《关于加强卫生与植物卫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中国制造”以物美价廉受到全球民众的青昧,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弊端.本文着重分析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原因、可行性和途径,指出开发先进技术、创造特色品牌、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并通过苹果公司Iphone手机的案例分析提出制造产业升级转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云南是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结合部,是中国连接东盟的“桥头堡”。云南与东盟各国在能源、轻工、纺织、机电、旅游资源、水电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资源利用与开发上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云南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和化工生产技术方面水平都比较高,双方在这些领域有着较大的合作空间,特别是云南与邻国农业方面互补性很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开拓新市场,这是云南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应考虑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耗能企业“能源国家标准微机辅助实施、管理系统”介绍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贾铁鹰前言资源和环境已成为当代全球关注的大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7.
虽然说把“中国制造”改为“中国智造”意在换掉企业贴在身上的“低档次”标签,有励精图治的立志作用,但无法改变世人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与态度。因为现状依然是数量多、规模大、价格低,且多为中低端的廉价产品--虽然部分佼佼者已达“物美价廉”或“质优价廉”的水准。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0月30日,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圆满结束。与以往不同,本次广交会发生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长期以“物美价廉”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在本次广交会中开始集体涨价!不少行业的涨价幅度甚至达到了10%到20%之多……由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制造”价格全线上扬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涨价,又将对中国的出口,乃至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9.
云霞  覃智勇 《数据》2009,(5):15-17
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人们再度把目光聚焦到“中国制造”。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历史,我们憧憬着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然而,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及其引发的资源巨额消耗、环境急剧恶化引起了世界的不安,中国制造业发展已经到了重要关口。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制造业需要怎样的方向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鸿剑 《英才》2008,(1):30-30
就在人们对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热烈争论之际,一个新问题又开始困扰着中国制造。这就是一般被认为是民事争议的知识产权问题正在被刑事化。2007年9月14日,英国警方在伦敦希斯罗机场逮捕了中国企业家袁宏伟,并由此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国内法学专家和律师对美国“诱捕”的做法纷纷表示质疑。而两位陪同袁赴英的外方律师代表甚至被冠以“汉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