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程鹏 《特区经济》2010,(5):136-13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地方区域关系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以长三角、泛珠"9+2"和京津冀都市圈等为主的地方区域发展模式。地方区域关系的发展历程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间关系的不断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发展的动力和内在逻辑是由三对矛盾运动共同构成的:中央政府制度供给与地方政府制度需求矛盾、政府间利益博弈与利益整合矛盾、政府与市场矛盾。目前,我国地方区域关系发展正由制度替代发展时期走向政府集体自觉行动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
李永实  李娜 《科技和产业》2008,8(4):34-37,27
通过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供给关系进行分析,阐明了我国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在人多地少,且城市化水平及土地资源具有明显空间差异的国情下,城市土地供需矛盾随城市化快速发展而愈益突显。基于我国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思路,结合实例研究,认为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定量、定位"供给未能有效解决供需矛盾,城市土地供给和耕地占补平衡应依各地实际分别对待。依城市化进程及土地供给现状及发展趋势,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管理、规划、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供给的刚性与需求的弹性之间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地王"、房价上涨过快、空置率上升、结构不合理等影响市场健康运行的现象,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而在政府密集出台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今天,如何强化措施落实,保障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计划和上市计划,加强地下和地上的空间利用、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大力推进保障房和公共租屋建设等措施来推动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4.
地方治理的治理活动根据其政治、经济、法治三个维度形成其不同的治理逻辑。地方政府的三重治理逻辑与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天然的契合性。其对于整治当前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的供给"错位"、农村基层政府公共财政能力与公共服务职责不对称、"自上而下"供给与"自下而上"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等问题作用突出。在地方治理三重逻辑的整合图式下,创新构建出多元主体合作构成的合作"魔方"、信息融通共享构成的信息高保真"魔方"和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非线性协同"魔方"则成为整治当前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供需诟病的"良药"。  相似文献   

5.
乔林  孔淑红 《中国经贸》2012,(6):143-144
本文利用2001-2009年北京市相关数据分析了土地供给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土地供给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明显,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市场参与者关于未来房价的预期实现的。土地储备制度和住宅用地“招拍挂”出让方式降低了土地供给水平,导致市场参与者形成土地减少、房价上涨的预期,同时地方政府出于利益考虑也对房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当前土地储备制度和住宅用地“招拍挂”出让方式进行改革,破除政府靠土地“经营城市”的做法对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土地财政在我国城市建设、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功不可没;但土地财政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恶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抑制了民间投资、加剧了产能过剩、成为高房价的推手.要"戒掉"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渴望、推动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顺应、合理分配土地出让收益、从源头上抑制土地财政的片面增长,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7.
李长英 《特区经济》2014,(5):103-104
<正>一、研究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包括人们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需求的矛盾。在当时根据社会经济形式的需要,选择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明智的。与此同时,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纷纷甩掉"办社会"的包袱,原来政府通过单位来提供的各种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又交给了政府。这时我国大中城市的私人产品供给从短缺发展到过剩,而经济发展导致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扩张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  相似文献   

8.
吴冠岑 《改革》2012,(4):46-51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与土地相关的财政收入呈现超常规增长趋势,此现象引起学术界、政府部门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争论的焦点。土地财政可持续的治理方式在于遏制土地低价供给的途径以缓解地方政府"卖地赚钱"的冲动,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稳定地方政府的土地预期收益,同时辅之以政绩考核制度改革和政府财政风险防范机制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张祥林 《特区经济》2012,(1):263-264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土地利用呈现由平面化向立体化开发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法律对土地使用权出让还仅局限于地面土地使用权,不能满足用地需求和节约利用土地的要求。而土地使用权的"分层设立"为有效缓解我国目前土地使用权的供求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的效能开辟了新的道路。因此,对土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蒋宜婧 《魅力中国》2010,(4X):106-106
当前,各大城市滥设开发区,开发区用地规模过大导致的耕地面积锐减,以及由开发区的建设引发的土地征用矛盾和群体冲突事件等现象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并受到政府的关注。因此,探求开发区土地管理的理论基础,寻求合理开展开发区土地管理的方法,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安定,影响到城市化的进程。但是,我国当前对城市开发区土地政策的研究又相当薄弱,科学合理制定和评估城市开发区土地政策,是我国政策科学研究者和政府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因此,研究城市开发区土地管理政策,是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孙榕 《科技和产业》2022,22(6):159-162
基于全国2010—2019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债务对人地城镇化失衡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地城镇化失衡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提高加剧了人地城镇化失衡;分区域来看,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对人地城镇化失衡的正向作用更为突出。基于此,提出深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改革和增强地方债务支出结构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是土地供应量与房地产税赋提高了房价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金霞 《南方经济》2013,31(11):27-37
自分税制实施后,“土地财政”成为我国地方政府获取收入以支撑财政支出的主要选择,而与此同时房价也在不断上涨。中央政府从民生角度要求地方政府对房价实施调控,地方政府则主要通过调整土地供给量和房地产税税赋来施加影响。土地供应量和税赋会影响供需双方从而影响房价,反过来房价又会影响税收收入及开发商对土地的需求,进而影响社会民生。本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住房价格和土地供给量、房地产税税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各地区的住房价格上涨原因。通过构建住房价格和土地供给量、房地产税税赋之间的P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来透视地方政府行为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行为和房价之间存在着联动关系,但在推动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上存在着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土地供应量影响房价;中部地区,二者联合推动了房价上涨。而在西部地区,房地产税税赋对房价的影响明显。在政策建议上,对地价推动房价的地区要从丰富住房来源和数量入手,而税赋影响房价的地区则要完善相关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针对"三旧"改造出台了穗府[2009]56号文件,其中用3~5年的时间完成52条城中村改造工作的目标备受关注。此政策的出台将对住房土地供应市场产生影响。本文针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变化,从空间布局的角度探讨"城中村"改造对广州住宅供应造成的影响,认为推进"城中村"改造既能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供给量,缓解住房供求矛盾,也能改善未来住房供应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需要贯彻什么原则?以资本为本的城镇化原则属于非科学发展,这与盲目追求经济增长政绩、强化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有关。以规模扩张解决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依据已不存在,城乡关系调节的重心已不在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原则,符合马克思主义消灭城乡差别思想的精华——消灭人的发展上的差别,体现消灭城镇化当中产生新的社会成员不平等、造就新一代农业劳动者、兼顾从民生角度摆正城市发展等的使命和原则。中国城镇化要在科学导向下作出一系列正确选择,包括指导思想、依托、总格局、人口城镇化方式,应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非农产业城乡交融、由农民主导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质量评价与高质量城镇化的推进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红键 《改革》2021,(1):134-145
明晰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和状况,是推进和实现高质量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质量是指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之间、城市内部、城市之间、人地之间的结构关系,高质量城镇化则是指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内部融合、城市体系优化、人地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利用四个维度八个指标对2013年以来我国总体城镇化质量和各省份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总体城镇化质量不断改善,各省份城镇化质量呈现显著的地方特征,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标与城镇化率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推进高质量城镇化,应针对各地城乡发展差距的不同特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市民化和户籍制度改革为重点,促进城市内部融合;推进各地中心城市带动省域城市包容性发展,促进城市体系优化;创新推进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建设用地,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e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have borrowed a lot of debts in the past ten years. In recent years, local governments have been under increasing pressure to repay debts. By matching panel data for city-level urban construction and investment bonds (UCIBs) with hand-collected new-town construction panel data, this study found that new-town construction has partly accounted for UCIB issuance, especially since 2009. Firstly, the new-town construction presented a trend that the distance away from the city center increases and planned population density decreases over time, which may end up with lowering efficiency of new towns. Secondly, the number and planned area of new towns in inland regions far exceeds that in coastal regions, while the scales of UCIBs are also larger in inland cities than in coastal cities, along with relatively higher interest rates. We argue that the inland-favoring land supply polic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political competition a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behind this phenomenon. Thirdly, while local governments built new towns increasingly by borrowing, the return to investment is declining over time both in coastal and inland regions. We argue that without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population density and distance to downtown in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new-town construction using land financing can lead to inefficient urbanization in China, which is not financially sustainable, especially for small and inland cities.  相似文献   

17.
海南城镇化推进模式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及其意义,并从理论上为海南城镇化建设进行了定位——"第六类型"独特海岛型。海南自身的城镇化建设与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分析进一步证明: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大环境下,"第六类型"独特海岛型是海南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必然选择。当然,海南要走"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化服务业为拉动力的城镇化推进途径,必须完成两大核心任务:不仅要对旅游业进行业态转化,而且要对旅游要素进行国际化改造。同时,需重点关注"四农"问题、农村教育问题和城镇规模过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借助2002年到2011年全国省际面板分位数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扩张的新型城镇化诱因。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过程具备市场化内生的自我生财机制;当前导致地方土地财政高企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追求就业拉动而采取的税收竞争行为。(2)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进程在短期内具有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性质,但中长期具备快速提振城镇化质量的“回流效应”。(3)东部地区土地依赖程度较高急需建立适应城镇化发展的土地财政代偿机制,而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风险可控可继续实施土地出让金提取反哺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