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证据的证明要求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一关于证明标准的规定在理论上有缺陷,在司法操作中存在困难。文章通过对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论的简要研讨,针对我国刑事证明标准存在的弊端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琨 《魅力中国》2014,(20):301-301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问题,是刑事证明制度的重要内容。通过证明责任的合理分配,可以让控诉方受束于法律不侵犯人权,同时又能及时完成控诉任务,实现刑事法规范真正公平高效的运作。刑事证明责任原则上由控诉方来承担,但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让被告人也承担一定程度的证明责任,但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始终在控诉方,被告人仅需承担提出证据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孙佳伟 《魅力中国》2011,(5):181-181,180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问题,是刑事证明制度的重要内容,证明责任的落实和依法履行证明义务,是确保刑事诉讼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关键环节。本文就通过对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在我国的适用进行论述,通过六个方面对确定刑事案件的证明责任的承担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论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扩大了人民法院受理刑事自诉案件的受案范围,将修订前的《刑事诉讼法》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增加到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侵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的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并对被告人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事案件。这样人民法院大大增加了刑事自诉案件的数量,这对没有侦查权的国家审判机关提出了许多新课题。针对刑事自诉案件认定事…  相似文献   

5.
郭艳玲 《魅力中国》2010,(26):140-140,144
推定作为一种证明方法,转移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的证明责任,已成为通说。证明责任转移会严重影响刑事被告人罪责刑的承担。根据证明责任分层理论,推定转移的是“提供征据责任”还是“说服责任”,学者争论不一。本文将从推定与证明责任的关’系和刑事诉讼基本理念出发,论证推定只能课以被告人“提供证据责任”。  相似文献   

6.
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的概念,长期以来存在混淆与争论,理解和解释的不尽一致,成为证据理论研究以及司法实际操作中的一个难点。所以首先应结合我国立法与国外相关理论对证明责任内涵进行界定,并与举证责任加以区分;概念的争议从而导致的证明责任承担主体的多元化问题,也应通过使证明责任承担主体单一化、明确化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分析中外理论,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明确被告人与控诉方之间证明责任的理性分配,有助于实现证明责任的公平承担,实现刑事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7.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惩治腐败的一项过渡性罪名 ,是刑事司法的一种必要之举 ,也是无奈之举。文章对该罪的行为性质、证明责任、立法缺陷及其完善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以期对该罪的刑事立法和司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于不当得利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的判决,理论上也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于受益人获利"无法律上原因"这一构成要件的证明责任分配。在不当得利诉讼中,首先,其他三个构成要件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4条的基本原则来分配证明责任,即应由提起诉讼的原告承担证明责任。其次,对于"无法律上原因"这一构成要件,要根据不当得利的具体类型划分不同的证明责任分配标准,以求符合法理并兼顾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9.
正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指国家在刑事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会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该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刑事  相似文献   

10.
无罪推定作为我们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无罪推定中所明确的证明责任,是由控诉方承担证明责任,被告方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在特殊的情况下,被告方也要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这是符合无罪推定的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赵孟筱 《魅力中国》2013,(25):323-323,36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现代刑事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在保障人权、程序公正等成为司法现代化的主题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断趋向成熟完善.对司法现代化进程的作用日益童要。2013年实施的《刑事诉讼法〉,吸收两个规定在非法证据争方面的主要内容,用“五条八款”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标志着我国从立法层面上确立了此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里程碑。但是,这些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还存在不足之处,如何将该规则具体地贯彻落实还有待完善。本文围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了六个部分的论述:首先。阐述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并论述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意义;其次,介绍了国内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况,以及排除规则的适用模式;再次。详细讲解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启动程序、证明责任以及证明标准;最后。本文着重论述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12.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首次在第五编特别程序中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系统规定了刑事和解制度。在执行刑事和解制度过程中,需要正确理解刑事和解的正当性,明确刑事和解的模式,精确理解刑事和解案件的范围与条件,并且应该建立刑事和解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3.
葛先园 《特区经济》2007,(12):249-250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的对公诉案件的审查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刑事预审程序。刑事预审程序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并不统一,但其价值内核客观存在。在我国构建刑事预审程序的关键是实现检审机关的理性制约与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吴琦 《改革与开放》2013,(23):38-39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给公安机关的执法工作带来了便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公安机关应抓住机遇,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思路,直面挑战,解决好刑事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以适应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公安机关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吴琦 《改革与开放》2013,(12):38-39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给公安机关的执法工作带来了便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公安机关应抓住机遇,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思路,直面挑战,解决好刑事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以适应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公安机关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促进社会和谐。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有着追求社会和谐、注重社会参与、对现行刑事司法体系的补充等契合点;应当吸收恢复性司法有益成分,如刑事和解参与人范围扩大、专门调解人设立、加害人承担责任形式多元化,促进其功效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证明责任分担中出现了举证倒置的立法规定,比如在部分持有型犯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犯罪中,这与传统的无罪推定、保障人权理念产生了冲突.通过法律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以理性人的假设出发,基于控诉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成本--收益之间的衡量、公平--效率之间的博弈,论证了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宁松 《理论观察》2004,(6):48-50
举证责任和证明责任是两个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法律概念,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立案侦查阶段和提起公诉阶段承担的责任是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的统一,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承担着最终的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19.
闫鹏 《魅力中国》2014,(26):309-309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审理程序作了特别的规定,这是考虑到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不成熟的特点,因此,在整个诉讼过程中也要有别于成年人犯罪的诉讼程序。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首次将“合适成年人在场”这一制度法定化,从而进一步的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也体现了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对待和挽救、教育未成年人罪犯的刑事政策的考虑。  相似文献   

20.
凡是能够证明未知情况的已知事实,都是证据.也就是说,当人们运用已知的事实或真理推论未知的事实或真理的时候,未知的事实或真理是证明的对象,已知的事实或真理即为证据.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一款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这一规定只是把证据完全等同于纯客观事实,并没揭示出证据的一些特殊内涵.刑事证据应有有别于一般证据的其他特征.笔者认为刑事证据应有严格的法律规范,它的范围,形式和证明力都不同于一般证据,对于刑事证据概念可作如下表述:由侦查,检察,审判人员依据法定程序收集或者辩护律师、自诉人等依法提出,用以证明犯罪事实是否存在,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和罪责轻重以及其它有关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为刑事证据.办案人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刑事证据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