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上海集体经济》2006,(6):F0003-F000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在第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淡会“2006国际投资论坛”上指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将呈现出立足内需、优化结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全面协调和改革开放六大特征:  相似文献   

2.
杨枝煌 《中国经贸》2013,(13):56-61
京交会已经成为中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一个新品牌,中国服务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渠道,权威服务贸易政策和信息的发布窗口,各国服务贸易企业的交流合作桥梁,具有持续发展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盛会。  相似文献   

3.
《港口经济》2008,(8):61-61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从传统的数量、规模竞争延伸到航运服务、技术标准和国际规则制定等方面的竞争,即从“硬件”到“软件”、“硬件”并重的综合竞争,成为世界航运的发展趋势。中国航运业同步加强“软件”和“硬件”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提升在世界航运界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4.
直辖以来,重庆市紧紧抓住三峡库区移民、国家西部大开发、加入世贸组织等重大机遇,围绕建设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的要求,以大开放促大发展。成功举办AAPP会议、亚太市长峰会等国际会议;不断扩大“渝洽会”“全球采购会”等国际经贸交流活动的国际国内影响;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和科教文化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5.
卢彦 《中国经贸》2007,(5):18-19
在“十五”期间,北京市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和“新北京、新奥运”的机遇,大力改善投资贸易环境,加快优化投资贸易结构,对外经贸发展全面实现了“十五”计划预定目标,跨上了新的台阶,成为“十一五”时期外经贸发展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6.
国内新闻     
《中国经贸》2011,(19):6-9
商务部研究外储有效运用支持“走出去” 9月8日,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举办的“2011国际投资论坛”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主旨演讲中说,“十二五”期间,商务部会加大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将研究拓宽外汇储备有效运用以及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渠道和方式,支持企业对外投资。  相似文献   

7.
鲁燕萍 《中国经贸》2012,(19):52-53
汇聚资本,引领风向。历时四天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于9月11日在厦门落下帷幕。投洽会作为全球最大投资促进平台之一,一直以来是我国对外开放下“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实施阵地,也是各国开展投资贸易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实现共赢发展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政策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9月8日在第五届中国投资贸易洽淡会“国际投资论坛”上作主题演讲时,就如何体现对外开放的决心与诚意,怎样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等问题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一带一路”国际贸易运行环境下,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出现一定变化。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应当对“一带一路”下的国际贸易空间进行挖掘、推动经济全球化、完善国家贸易政策,发挥出该国际贸易合作模式的时代价值。文章就“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负责人说,他们正大力组织参展“城洽会”的工作,并希望通过“城洽会”吸引更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港、澳、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商到云南来,同时希望“城洽会”组团参加“昆交会”,形成会展互动,把会展推向新台阶。目前,云南省一批招商引资项目书正在编制中。云南省经济技术协作办负责人表示,“城洽会”是一个很好的招商引资平台,正大力组织参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重庆投资洽谈暨全球采购会(简称“渝洽会”),是惟一由商务部在我国西部地区举办的以“投资促进、全球采购”为主题的投资贸易盛会,今年已走过十个年头。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一体化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复苏乏力、贫富差距扩大等经济问题与大国间的政治博弈,导致“逆全球化”现象频发。“逆全球化”对中国的冲击表现在宏观层面通过贸易限制政策,大大缩减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外商直接投资;在微观层面,欧美国家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构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该价值链不同于欧、美、日为主形成的区域价值链,而是在中国构筑区域经济合作、合作共赢、打造命运共同体进行国际区域分工的尝试,是以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其连接了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强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价值链的构建,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维护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以及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主要采取两种途径: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除了政策引导外,企业选择“走出去”还是“进出口”需要进行经济分析。委托一代理理论可以给企业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从委托人的视角看,委托一代理成本一收益法可以衡量代理的效率。从代理方看,由于存在道德风险,声誉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代理问题。在声誉机制下,如果子公司管理者选择任职,则企业可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如果管理者选择离职或失业,则企业会通过贸易利用国际市场资源。  相似文献   

14.
《特区展望》2002,(11):19-19
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日前在第六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国际投资论坛”上发言时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化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他认为,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时机和条件已基本成熟。石广生说,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开放,世贸组织其他成员也会对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提供贸易投资便利,这将为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提供有利条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中国已开始具备对外投资的能力。目前中国的经…  相似文献   

15.
由商务部、国务院三峡办、中国贸促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简称“渝洽会”)于2011年5月19日——22日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1072家跨国公司代表、47个市外政府代表团成员与国内的5800余家企业参与了此届渝洽会。签约投资项目205个,总投资5881亿元,重庆已成为跨国公司投资西部的首选地。  相似文献   

16.
《宁波通讯》2012,(19):42-43
2012年9月15日至17日第二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第八届中国海洋论坛和首届中国(南方)国际海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第二届中国海洽会”)在宁波成功举办。此次中国海洽会在去年首届中国海洽会取得巨大成绩的基础上整合三个海洋类展会,全面展示了海洋经济内涵、  相似文献   

17.
石强 《特区经济》2007,(5):12-12
<正>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将深圳建设成为“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际高科技城市、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会展中心、国际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由美国引起的国际经济危机下,发生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该文在分析了各国在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政策后,以多边贸易体制是一个“全球公共物品”为视角展开讨论。认为经济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有着必然的联系。“基本凯恩斯主义理论框架讨论的是一个封闭的经济社会”,所以各国在应对危机的经济政策具有封闭性、内在性的特征,应对政策的实质是以拯救本国经济为己任,这是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内因;“搭便车”和“囚徒困境”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征。但保护主义毕竟是短视行为,自由贸易依然是世界经济贸易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贸易和环境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贸易和环境的关系问题是当今国际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对这一领域理论研究的主要方面和最新动向进行了评述。全文依次考察了三个问题 :即贸易自由化的实施是否会导致环境质量的恶化 ,环境管制是否会削弱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贸易政策能否作为一种手段来促进全球环境的保护。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解读和梳理 ,我们发现 :尽管主流经济学主张自由贸易 ,但如果考虑到贸易自由化所导致的环境后果 ,那么贸易有益的观点就值得怀疑 ;环境管制对国际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得到经验研究的支持 ;最新的研究显示 ,当参与国际环境合作的国家彼此之间又是贸易伙伴时 ,某些国家在环境合作中采取的“搭便车”行为将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20.
原国喜 《魅力中国》2010,(31):200-200
当今国际社会的竞争自然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在我国古代,历代统治阶级及杰出人物对人才就非常重视。古人认为“洽之安危,惟在得人”,即所谓“安天下者睢在贤才”。墨子讲,“入国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他把“献贤而进士”看作如同“归国宝”一样的珍贵,“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