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科学决策》2010,(7):47-52
基于2005~2007年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省域装备制造业在空间上相互依赖,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不仅受当地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同时也受相邻省域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影响,技术创新和外贸出口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承红  张超 《山东经济》2011,27(1):46-50
基于2005-2007年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省域装备制造业在空间上相互依赖,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不仅受当地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同时也受相邻省域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影响,技术创新和外贸出口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深度稀疏自动编码器构建中国省域智慧乡村发展潜力评价模型,并运用泰尔指数分解、核密度估计、遗传算法等研究方法对智慧乡村发展潜力的时空格局、分布动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中国省域智慧乡村发展潜力整体处于中等(Ⅲ级)水平,且各省域智慧乡村发展潜力呈“橄榄型”分布。②中国省域智慧乡村发展潜力快速提升,部分起点低、增长快的省域实现“弯道超车”。③中国省域智慧乡村发展潜力呈东-中-西阶梯下降的空间特征,区域间差距是造成分异的关键。其中,东部地区已进入成熟阶段,各省域分布呈多极化趋势;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东北地区各省域分布相对均衡,中部地区头部省域表现突出而落后省域并未取得显著提升;西部地区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各省域分布呈两极分化趋势。④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农村消费水平提升、农业现代化推进与农业技术创新是影响中国智慧乡村发展潜力省际差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江苏保险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区域保险市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本文在对江苏各地区保险市场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区域市场的差异主要是源自区域间经济水平、人口数量、教育水平以及社会文化的差异。据此,本文提出在保持苏南地区发展的同时,加快苏中与苏北地区的发展,实现江苏保险业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是农产品加工大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相关数据的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对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影响显著且为正的因素有产业外部性、市场需求、城市化水平和交通运输条件;影响不显著的因素有技术创新、对外开放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影响显著但为负的因素有自然禀赋和政府管制程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空间统计学的理论方法,通过计算并检验我国省域各保险深度及我国各省份人均GDP的Moran’I指标,并进行LISA集群检测,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格局与经济发展的格局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格局并不受制于我国经济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格局现状,即保险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不同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不存在东、西部集群的特征,通过空间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是较为均衡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四川保险业发展现状入手,对四川保险业经营状况、产品状况、保险市场现状等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提出要强化与发展四川保险业,需要从经济建设、保险宣传、产品创新、市场治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2000~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种地理空间的视角,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考察了中国内地31个省域城市化对经济增长驱动作用的大小。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各个省域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均存在着空间自相关;城市化率对经济增长贡献逐渐增大;城市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但进一步上升的速度缓慢;城市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迹象逐步显现;城市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断减小。另外,本文在研究中还发现,与空间计量模型相比,普通回归模型由于忽略了空间因素,存在着不同的高估或低估现象。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的保险服务贸易的逆差不断扩大,这是当前中国保险业的竞争力较差、进入壁垒高和缺乏国际经验导致适应能力较差等因素导致的。在中国的保险业全面融入世界经济过程中,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求得生存和发展,是中国保险业发展必须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保险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年来,在保险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给保险业的发展埋下隐患,为此合规经营已成为保险业重要和紧迫性工作。本文从合规经营的重要性着手,分析了目前市场状况,提出了改进措施,以实现从业人员自觉遵守、主动防范,监管部门严格监督、有效管理,从而达到保险业稳健经营、健康有序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遵循评价体系构建基本原则,从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理论内涵出发,构建省域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涵盖了生态弹性度、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承载压力度3个系统层,并基于改进熵权法对中国省域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研究发现:承载压力度、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对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影响作用最大;中国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差异显著,表现为地区间和地区内不均衡发展;地区间和地区内生态弹性度差异最为明显,多数省份存在明显长短板共存现象。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指明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史丽媛 《特区经济》2012,(10):92-93
本文检验了OECD国家与基础四国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实证结果表明,OECD国家保险业的发展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保险业与银行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基础四国的非寿险业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是寿险业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为负,保险业与银行业和股票市场之间均呈现出显著的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名录的匹配数据,利用OP方法核算了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母国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和省域TFP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母国制度环境和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提升企业和省域TFP,向OECD国家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TFP的提升作用优于非OECD国家,研发加工型对外直接投资效果要优于其他;但在空间相关性上,省域TFP表现出显著的集聚效应,即TFP较强的省份对周围省份的TFP产生负向影响;母国制度环境有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TFP;对外直接投资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TFP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无法提升国有企业的TFP。  相似文献   

14.
旅游经济具有高度敏感性、脆弱性特征,高水平的旅游经济韧性对抵御外来风险、维持竞争优势、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扎根分析法系统构建包括抵御能力、恢复能力、重构能力、更新能力4个核心范畴、11个主范畴和24个概念范畴的旅游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2017年至2021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韧性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省域整体旅游经济韧性水平较低,两极差异明显;旅游经济韧性水平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分布特征,且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随着时间推移,较低水平以下的省份数量增加,较高水平以上的省份数量在波动中也有所上升,区域差异随时间变化更为突出。创新能力、智力储备、地方经济基础、旅游经济基础、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是影响旅游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随着时间演变,创新能力成为首要影响因素,旅游设施逐渐成为重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地方经济水平和资金投入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保险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应社会对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需求而提供风险分散和转移,提供风险损失保障的行业。保险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居民收支水平、储蓄、利率等因素形成有机紧密联系,也表现出其自身特有的变化规律。本文以天津  相似文献   

16.
王合玲  王生喜 《特区经济》2010,(12):279-280
通过对2007年中国大陆30个省域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水平的空间非平稳性研究,发现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水平在省域间存在空间差异,呈现出由东北部向西南部逐步增高的特点,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各省域制定具有区域特点的对外贸易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名录的匹配数据,利用OP方法核算了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母国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和省域TFP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母国制度环境和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提升企业和省域TFP,向OECD国家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TFP的提升作用优于非OECD国家,研发加工型对外直接投资效果要优于其他;但在空间相关性上,省域TFP表现出显著的集聚效应,即TFP较强的省份对周围省份的TFP产生负向影响;母国制度环境有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TFP;对外直接投资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TFP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无法提升国有企业的TFP。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生发展指数总体设计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期间,中国保障与改善民生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设计一套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及可量化性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测度中国民生发展状况与进展,在政策层面上起到省域民生发展的战略导向作用。中国民生发展指数整体框架涉及指标体系构建、指标数据处理、评价指数计算等几个方面,结合国内外通用规则,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对我国区域民生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比较与纵向考察。通过编制与分析中国民生发展指数,加强了对中国民生区域发展差异深层次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索与理解,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孙千驰 《科技和产业》2023,23(12):71-77
依据新发展理念建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衡量2012—2020年中国省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索影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因素。结果发现: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方面,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稳定上升,但存在结构失衡,服务业绿色较为落后,协调和共享贡献较高;并且地区发展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持续领先,中西部地区迅速追赶;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是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东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化水平,中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业化水平,西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消费需求水平。最后提出推动中国及各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个人的投资理财行为对于促进社会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保险业的创新发展和国民经济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保险一体化的发展、保险结构的深化,保险业的竞争将不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理财业务将会成为保险业竞争的核心。文章在分析保险业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壮大中国现代保险业中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