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瑞泽来了     
作为奇瑞汽车进入发展第二阶段的代表作品,艾瑞泽7是自主品牌中。完整运用与国际汽车行业通行做法接轨的正向开发模式打造的首款产品。它不仅是奇瑞研发体系能力整体提升的体现,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历经60年发展。自主品牌逐步走向成熟的印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生力量     
汪涛 《汽车观察》2011,(2):26-26
正是因为不断有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这样的新生力量涌现出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才能不断提升市场份额。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一直不乏明星,在奇瑞和吉利引领发展多年之后,比亚迪后来居上,而现在,长城则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重要的新生力量。增长  相似文献   

3.
2005年1月1日,中国承诺全面取消进口汽车的许可证。进口轿车的关税统一降到30%。中国汽车业为之担忧了多年的这个日子终于来到了。那么,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如何发展?我们还有竞争力吗?在这样的时刻,有一家这样的企业进入了我的视野:论资金它不是最多,技术也未必最好,起步也不算最早,但它却在中国自主品牌的家用车销量排行榜上排在了第一的位置;论规模它也不是最大,位置也未必最好,但是它却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站稳了脚跟,销量蒸蒸日上,并在中国汽车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征途上走在了最前面。这家企业就是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奇瑞汽车有限公司。1997年,在安徽省芜湖市郊的一片荒地上,由安徽省及芜湖市五个公司共同出资17.52亿元人民币兴建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破土动工;他们从一无所有到初具规模,再到小有发展,创造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新记录。截至目前,奇瑞已经形成年产40万台发动机和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奇瑞迅速成长为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支柱企业之一,并跻身国内汽车行业“六强”之列。让我们细细品味,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这位汽车专业科班出身的企业家尹同耀讲的奇瑞发展中的苦辣酸甜,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4.
《中国汽摩配》2006,(9):18-18
近两年,自主研发必称自主品牌,许多人认为国家应该大力扶持华晨、奇瑞、吉利等民族车企的发展,并进而提出这些自主品牌的自主研发决定了中国汽车发展的走向。在这种舆论导向之下,媒体几乎持一边倒的态度,认为自主品牌对于中国汽车功莫大焉,而合资车企除了为外方获取市场和利润之外,对于自主研发和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在合资车企中从事技术和研发的人员大部分为中国人,而且这些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的成果大部分也应用在国内汽车工业。  相似文献   

5.
近日,有幸拜读了贵刊《奇瑞:需要重新出发》一文,感触颇深。 对于贵刊举行的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一个评选,在各种评选充斥于汽车市场时,贵刊能够非常有远见的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拿出来做全方面的评选,十分难得,而自主品牌在这几年尤其是2009年的表现也证明了贵刊的先见之明。  相似文献   

6.
汪涛 《汽车观察》2011,(12):48-51
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领军企业,诞生于中国入世之初的奇瑞,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完美演绎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海外拓展的奇迹。  相似文献   

7.
吴林 《汽车与社会》2011,(16):100-100
第十届青岛国际车展于5月26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序幕,国内外各路汽车诸侯将竞相逐鹿本次车展。在这场名车汇聚的角逐中,奇瑞作为国内自主品牌的领军者,也将携旗下众多车型闪耀登场,并重磅推出“奇瑞‘油’礼惠动岛城”优惠活动,为广大车友提供超值的购车优惠。如果您也亲临本次车展,位于1号馆A1展位的奇瑞汽车则不容错过。  相似文献   

8.
杨江 《汽车观察》2011,(1):56-57
风云是奇瑞的开山之作,见证了奇瑞艰辛的发展历程。如今风云2的回归,它是否会为奇瑞开创一片新天地?1999年,一款名为"风云"的车被推向市场,从此也让人们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企业——奇瑞汽车,人们也告别了"老三样"的时代。作为奇瑞的首款产品,风云系列在当时自主品牌同级车还寥寥无几的时候率先抢占市场。但竞争是激烈的,同时也是残酷的。在长安、海马等自主品牌纷纷携旗下新品杀入车市之时,奇瑞汽车的开国功臣——风云已显现出老态,最后不得不遵循市场规律退市。由谁来继承风云的衣钵?2009年的10月30日,答案揭晓。名为"风云2"的新车上市,而它也是老  相似文献   

9.
自主品牌原本是奇瑞、吉利等民族汽车工业的代名词,但最近合资汽车企业也加入这一阵营,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继广汽本田发布自主品牌“理念”、上汽通用五菱启用“宝骏”、东风日产友布“启辰”之后,神龙汽车也在最近公布的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启动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计划。此外,一汽丰田、东风本田等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推出合资公司旗下的全新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10.
回顾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汽车工业在海内外市场上奋发进取、标新立异、成绩斐然。国内自主品牌真正的发端应该从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开始算起,此前只能算是技术引进,产品和技术的核心都是人家给的。短短9年的时间,中国汽车品牌演绎着“梦想照进现实”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中国的汽车业界,提起尹同跃和奇瑞汽车,他们毫无疑问就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象征和代表,而且由于多年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尹同跃在中国自主汽车领袖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特质——汽车工程师的精神气质和形象,  相似文献   

12.
《董事会》2012,(12):15-15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汽车销量排名.奇瑞汽车连续六年(2006~2011年)位居中国整车生产企业第7位;连续十一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第1位。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社会》2014,(19):8-8
致力于在华长远发展,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奇瑞捷豹路虎)与捷豹路虎中国正式宣布双方共同成立全新的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联合机构,IMSS),该联合机构将由奇瑞捷豹路虎市场营销及售后部门及捷豹路虎中国市场营销及售后部门共同组成并共同运营管理。该联合机构负责捷豹品牌、路虎品牌和奇瑞捷豹路虎合资自主品牌的营销和服务,以推动三大品牌在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的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14.
人常常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永远选择不了自己的出身,吉利汽车改变不了自己浙江长,李书福说起话永远是绵里藏针,在自主品牌最风雨动荡的日子里,老李的坚持曾经让人唏嘘不己;奇瑞汽车改变不了自己生长在最讲官商效应的安徽,所以尹同耀想东迁上海的时候说不得人情,芜湖俨然是自主品牌的延安。自从付守杰在7月19日宣布广本汽车研究开发公司成立,广州本田的汽车涯就盖上了一个自主的戳。  相似文献   

15.
刘影 《汽车与社会》2014,(16):18-19
长城华冠前途纯电动跑车首发 2014年北京国际车展E3馆聚集了国内较成功自主品牌汽车厂商,主要参展商有长安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汽车、长城华冠。其中最吸引观众眼球的国内自主品牌就属长城华冠了,下面就带您一起去领略一下它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距离年初目标3%的销量差距,还是国内小车遭遇的寒冷冬天,都未能让尹同耀放弃。1月14日晚7点,奇瑞汽车公司2008商务年会的晚宴正在举行,适逢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奇瑞汽车公司的报道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当电视画面被切换到晚宴的大屏幕上时,在场的上千名奇瑞公司人员及经销商、供应商掌声四起。在奇瑞汽车公司一事长、总经理尹同耀看来,自主品牌汽车、奇瑞汽车太需要这样的士气了。刚刚过去的2007年,奇瑞汽车总销量38.1万辆,比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发展正进入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奇瑞、华晨、吉利、哈飞等部分国有、民营汽车企业看到并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大胆地进行自主品牌产品的开发实践。 组织方式 哈飞、华晨、奇瑞、吉利在开发组织上的共同特点是,以我为主,广泛灵活地利用国内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开发,培养锻炼人才,拥有自主开发的产品,初步创立了企业自己的自主产品品牌。  相似文献   

18.
进入角色     
张静 《汽车观察》2011,(1):64-67
事实给予诸多民族品牌轻视论者迎头一击:奇瑞第200万辆汽车下线,成为2010年国内4个200万辆级别乘用车企业中惟一一家自主品牌企业,这足以驱动奇瑞未来第三代产品更快进入国际品牌角色。  相似文献   

19.
第二波待命     
杨江 《汽车观察》2010,(12):22-23
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其中自主品牌占据半壁江山。尤其是奇瑞和吉利,冲进全国销售前十名。 吉利收购沃尔沃引起全球关注,李书福的名字一跃成为当前全球汽车业最熟悉的名字。中国自主品牌似乎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春天,而这一切出乎许多人预料。  相似文献   

20.
3月31日,奇瑞的俄罗斯组装伙伴阿芙多托尔汽车公司在《俄罗斯报》发表声明。宣布由于卢布升值和美元贬值。双方决定终止汽车组装。随后,又传出奇瑞要斥资30亿元人民币收购俄罗斯伊热汽车厂重新组装。最近发生的这两件事,受到了与奇瑞素有交情、专做俄罗斯汽车出口业务的祝景成的高度关注。本着关心与支持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发展的立场,借《汽车观察》的平台,祝景成对这两件事进行了深度剖析,并向奇瑞乃至更多的国内汽车企业真挚而又诚恳地提出了建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