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峰 《活力》2014,(21):37-38
国家印发《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通知》,我国将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监管力度。中小微企业有着资本投入低、经营方式和形式灵活多样、风险小等特点,其数量和增长速度日益加快,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其本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成本压力”和“意识不足”都使其频频遭受知识产权侵权困扰。中小微企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须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2.
田艳丽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0):180-180
当前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泵”。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文章对企业构建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初步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以“知识产权”之名,行“知识霸权”之实,使我国相关行业与企业蒙受了不公正待遇及巨大损失。我国DVD产业从原来发展迅猛、利润丰厚的“肥肉”变成现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不得不说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知识产权惹的祸”。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我国制造业等产业上的优势开始显露出来,“中国制造”的标志在国际市场上随处可见。一些跨国企业不甘心自己原有的“地盘”被中国企业所蚕食,纷纷高举“保护知识产权”这面冠冕堂皇的大旗,打压中国企业.阻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正当行使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为无可厚非,但对于那些借知识产权之名限制其他企业正常发展,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滥用知识产权的“知识霸权”行为。必须奋起反击。  相似文献   

4.
“入世后,我们将开着车子到中国收钱”。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的一句绝非戏言道出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而对那些习惯了“拿来主义”的企业来说,未来的日子将变得异常难过,各种因“知识产权”引起的官司将找上门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学会在不侵犯他人的同时,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5.
日本无论是在战略上,还是在人才储备上,都已做好了长期知识产权“打假”战役的准备。而我国所谓修改放完善自己的知识产权法律,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种政治上与入世的接轨……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曾经讲过一句话:“21世纪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全球竞争加剧的条件下,对知识资源的创造、占有和运用,已经成为各国取得竞争优势和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企业积极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开展竞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近年来,一方面我国企业在海内外市场遭遇知纠纷的消息此起彼伏,一方面外国对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问题又横加指责,知识产权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征程中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焦点。知识产权似乎成为我国企业的“硬伤”和不可触摸的禁区,对此,中国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副局长李成钢在近期举行的“2005企业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有个精辟的谈话,他指出.知识产权是中国企业必须迈过的槛,迈不过则会陷入失去搏击市场的窘境,而一旦迈过.则将海阔天空,商机无限。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入世后众多游戏规则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当尽快熟悉、掌握和运用它。这是“入世”的必修课。但是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运作上水平还不高,这已成为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十分迫切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搞好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8.
面对“入世”后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总体上与其尚不在一个档次。面对关税贸易壁垒大幅降低、知识产权门槛明显提高的竞争态势。我国产学研组织在知识产权方面仍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因此,正视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策略上的差距,使企业拥有强大知识产权武装。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应对“入世”严峻挑战的重要举措。是当代中国企业家的历史职责。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9.
《福建质量管理》2005,(5):28-28
本刊讯最近,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2005年医药知识产权高峰论坛”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敬礼表示,我国将不断完善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增强我国制药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张敬礼说,在强化药品监督管理、确保药品安全有效的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以积极负责的态度从四个方面推动了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一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运用包括转让、使用许可、质押、出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在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中,知识产权的转让、使用许可、质押三个范畴均有其“合法席位”,惟独知识产权资本化虽然代表着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知识产权运用的主要方向,但却在知识产权基本范畴中没有其踪影。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领域遇到尴尬,一方面一系列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频频出台;另一方面,知识产权领域的盗版授权活动却依然猖獗.行政保护是对司法保护的补充.我国二十多年知识产权保护实践证明,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很好地配合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质量·“原产地”·效益——浅谈世界贸易组织和法国的“原产地”保护问题叶柏林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中,有一个称之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于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该协议的第2部分在“关于知识产权的可获得性、范围和执行的...  相似文献   

13.
《科技与企业》2008,(9):25-27
一、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对知识产权进行资产评估是对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这是党的工作报告中首次从战略高度部署知识产权工作。对比十六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表述,可以看出,我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正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工作重点正在实现从单一“保护”到全面“战略”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4.
一是不在法律保护范围内的智力成果也被随意赋予“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如:有一人士培育了一个动物新品种,就说自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众所周知,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把动物新品种列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在这种情况下,说自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岂不是笑话。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约束的视角,借助门槛回归方法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效率的驱动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效驱动了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同时这种驱动存在显著的知识产权保护三重门槛影响,具有“N”型非线性特征,在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下,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效率驱动最佳,但也存在不利于创新效率提升的知识产权保护瓶颈区。进一步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效率驱动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在东、中、西部区域分别体现了边际递增、“N”型和倒“U”型的门槛特征,而在非“一带一路”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则显示了倒“U”型和“N”型的门槛特征。本研究为新时代中国实施动态差异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借助对外直接投资有效驱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提供参考启示。  相似文献   

16.
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反不当竞争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如果提到“对知识产权给予刑法保护”,甚至在单行知识产权法中加入刑事处罚条款,很少人会反对或感到不理解。从历史的原因看,古代中国以刑法为主,经历了数千年。此外,中国改革开放(即开始走向依法治国)之初,知识产权中的很少一部分,即已经被法律承认为某种“依刑法产生的民事权利”。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1979年《刑法》的127条。在尚无民事立法确认“商标专用权”的当时,却已规定了如果侵害他人商标专用权,应负何种刑事责任。从国际原因看,世贸组织的知识产权协议,至今已要求对知识产权中的商标权与版权…  相似文献   

17.
《商贸与会计》2005,(9):40-41
根据吴仪副总理“加强对外宣传和对内教育”和“组织开展好一年一次的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指示精神,全国整规办、中宣部等13个部门围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四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8.
华春 《企业世界》2006,(8):46-46
日前第八届高交会组委会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确定本届高交会将突出“自主创新”、“循环经济”和“保护知识产权”三大主题,努力将高交会打造为“中国科技第一展”。同时提出,要把高交会打造成为“保护知识产权的窗口”,展示、彰显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和力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育种创新能力的快速兴起,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对农业知识产权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界定和刻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相关法规体系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并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所存在的立法缺陷,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在题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一节中,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出如下规定:“加强公民知识产权意识,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知识产仅预警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加强计量基础研究,完善国家标准体系,及时淘汰落后标准。优先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发展专利、商标、版权转、止与代理、无形资产评估等知识产权服务”。反复阅读这段言简意赅的表述,出乎笔者意料的是,“计量基础”、“标准体系”、“技术标准”等原本属于质量技术监督领域的“专业术语”却在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门规定中频繁出现,十分抢眼,这表明质量技术监督与知识产权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