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分析了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05—200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对区域创新环境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环境呈东-中-西、由高到低的梯形差异分布。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三类,以其为对象,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三类地区的区域创新环境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影响不同类型地区的创新能力的主要环境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2006—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发展水平、知识溢出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显示,全国样本中,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知识溢出均能显著促进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这说明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省份之间的知识溢出都是地区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推动知识溢出的创新促进作用。分样本中,一方面,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知识溢出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东部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知识溢出对其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而中西部地区的这种效应却不明显。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知识溢出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效应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却不存在。为了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实现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在推进互联网发展时,也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禀赋条件实行差异化的互联网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3.
杨伟  戚安邦  杨玉武 《经济地理》2008,28(6):955-959
在创新系统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从投入、执行、产出和应用四个方面,使用描述统计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级区域2005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性程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它体现在总体水平和结构两个方面。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这种差异对区域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汪涛  丁雪  杜根旺 《技术经济》2014,33(9):43-48
梳理了基于不同视角的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界定,归纳了国内外关于区域创新能力形成的研究,介绍了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比较研究,总结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以及影响因素,评价了相关研究的现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陈武  常燕 《技术经济》2011,30(7):1-8
构建了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模型,并分别从智力资本的三个方面——人力资本、关系资本、结构资本分析研究了它们各自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认为,区域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表现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通过直接改变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环境和区域创新绩效来改变区域创新能力;通过对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环境发生作用来间接改变区域创新绩效,最终改变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西部大开发看作是促进落后地区创新的政策组合,并以此为特定对象,利用双差分模型,以享有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以及与这些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相邻或者在创新能力上相邻的地区为样本,研究了综合性的区域创新政策对当地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类似西部大开发这种综合性创新政策显著地改进了当地的创新能力,这说明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单纯注重FDI而忽视教育投入等都不利于当地的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些结论为未来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R&D投入、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研究:1997~2006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运用1997~2006年的省际创新产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R&D投入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对以专利为测度的创新产出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30个省(市)创新能力的显著差异,不仅是源于各地区R&D投入差异,而且创新环境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进一步证实了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最后,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改善区域创新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晓飞 《财经科学》2015,(4):107-119
本文主要从地方领导人更替的角度分析区域创新能力的波动变化.采用1998-2013年度的相关省际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表明:省委书记更替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在多数情况下不显著;而省长更替对区域创新能力则存在较为明显的正向作用.在将更替形式区分为实质性更替和连任两种情形后,研究发现,省委书记的不同更替形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无明显变化.而省长更替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则主要是由其实质性更替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研发投入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作用形式可能是非线性的。以中国2007—2015年30个省际(西藏及港澳台地区除外)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研发投入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金融发展水平门槛效应。研究表明:研发劳动投入、研发资金投入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着基于金融发展水平的"单一门槛效应",研发投入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是显著存在的;研发劳动投入能推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而研发资金投入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促进因素有研发劳动、城市化水平、政府投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直接投资;当金融发展水平处在不同区间时,研发劳动投入、研发资金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关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是各国所关注的问题。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区域创新能力成为一个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区域创新能力内涵、结构与模型、影响因素和测评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区域创新能力测评应该研究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以及互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上全面透彻分析了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运用组织智力资本理论将区域智力资本划分为三个要素(区域人力资本、区域关系资本和区域结构资本),并分别从三个方面逯一分析研究了它们各自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诠释了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依赖关系。通过研究认为,区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区域关系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双向作用关系,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结构资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因果、共同进化的“互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使用1998-2014年我国三大沿海经济圈省市的面板数据,借鉴耦合协调理论模型,构建相应指标体系,将制造类FDI与研发类FDI的耦合协调度和区域创新能力纳入一个整体框架,实证分析外资角色协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三大沿海经济圈制造类FDI与研发类FDI的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535 5,尚处于勉强协调阶段;②三大沿海经济圈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明显地区差异;③制造类FDI与研发类FDI耦合协调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作用,这种作用在三大沿海经济圈间存在一定差别。三大沿海经济圈应加大力度且各有侧重地促进制造类与研发类FDI的交互协调,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粤港澳区域科技创新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粤港澳区域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由于粤港澳区域三地之间地域、文化、制度等所存在的差异,因此增加了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针对粤港澳的区域特点,在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现状和创新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三个子系统,分析了该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此提出了加强粤港澳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倪方钰 《生产力研究》2012,(10):100-103
文章建立了以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创新政策为基础的模型,利用江苏省13个城市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并就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做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城市化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是正面的;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和开放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基于上述结论,我们提出了促进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政策建议:进一步提升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质量;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知识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知识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估,进而从不同层面分析知识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以期为弥补国内学术界在知识创新能力区域差异的定量研究方面的不足做些努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距,这种不平衡性显著影响着农村区域协调发展。该文以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为基础,探讨了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市场化进程的区域差异以及政府行为的区域差异;进而结合区域经济政策相关理论,提出运用合理的区域金融政策,如实施有差别的农地金融制度,在总体制度安排及具体政策工具上体现区域差别,以保证农村金融的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2003、2006、2009和2012年四个时间断面及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指标分析法、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结合相关软件对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空间分布以及空间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差异较大,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大体上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就空间变化而言,以北京、上海为主的东部沿海区域与中西部区域的湖北、陕西、四川组成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双核增长板块,北部、西北、西南区域省份科技创新能力水平较低,科技创新能力等级分布呈斜“T”字形分布格局,并且这种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步加强的态势,在东北-西南主要方向上科技创新能力保持极化收缩的发展态势,以东部和中部为主的椭圆内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相对快于椭圆外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空间上日趋收敛.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面板负二项模型研究了技术多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技术多元化尝试可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此外,基于区域和科技政策视角分析了不同区域科技政策施行前后技术多元化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发现在科技发达地区进行技术多元化尝试能够更好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以期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多重计量模型系统考察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我国的区域创新能力,且在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于该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在数字经济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因此,应加快建设均等化数字基础设施、建立区域差异化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动创新要素开放流通,以实现我国创新强国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中的BP神经网络理论对福建省各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提供了一条对区域创新能力差异进行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