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惠芬 《时代经贸》2009,(10):15-15,24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偏好显示机制”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最优的税制就是参与公共选择的个体能够至少在理论上获得一致同意的税制。如果偏好显示失真,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将提高,则无法建立最优税制。公共选择理论揭示了“偏好显示机制”在公共决策中的重要性,这对我国实现有效的财税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政府应当代表人民利益,财税决策应当体现人民的意愿和要求,要做到这一点,仅凭决策者的良好愿望和优良素质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套把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由下而上及时传达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吕丽娜 《当代经济》2007,(13):90-9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当前甚嚣尘上的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本文立足于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并运用新制度分析法,指出恶性竞争是现有制度激励下地方政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然结果,惟有从制度创新入手,建立合理的利益激励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会计准则: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视角,会计准则是一种纯公共物品,其制定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过程,更是一种政治程序。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漠视弱势集团利益而凸显强势集团利益的经济后果。因此,对于不同的会计利益主体所具有的不同外部性等予以恰切透视,自然成为需要公共选择理论验证的一二个实践意义上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李志平 《当代经济》2022,39(4):77-82
进行公正而有效的学生评教,既要尊重每一个参评学生的偏好和选择,更要尊重学生集体的公共偏好和选择.在普遍存在的"公共选择问题"情况下,合适的学生评教既要体现单个学生的真实意愿,将每一个学生的选择都考虑进去,同时还要考虑学生集体的公共意愿或者集体意愿,要照顾到学生集体的利益.本文从学生评教的四类错误出发,借助公共选择理论和...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的叙述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提炼该理论中的主要观点: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经济人假设与政府失灵,并认为这些观点可以作为政府改革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经济人假设也适用于政治领域,组成政府的人和组织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他们会借助政府的强制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地方政府也有其自身的利益。由于有着多重的利益目标,政府竞争既有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纵向竞争,还有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竞争。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中,地方政府也会有不同的竞争行为选择。建立健全的竞争制度,可以规范和引导地方政府竞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典型,它是一个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的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可以把公共选择理论看作一个政策科学学派,看作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交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典型,它是一个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的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可以把公共选择理论看作一个政策科学学派,看作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交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农村,在经济人理性驱动下,农民选择让孩子乘坐"黑校车",实属无奈的私人理性选择。"理性无知"、现行评价体制和国家官僚控制,决定了单靠农民、学校或政府无法做到校车服务的有效供给。校车产品的特殊属性要求社会必须按照公共选择路径,变革校车决策规则,综合考虑民意表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行校车绩效预算,以求做到农村校车服务的有效供给,维护公众利益,提升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0.
公共选择理论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直接民主中的公共选择,主要讨论个人偏好和投票问题;代议民主制中的公共选择,内容涉及政党竞争与选举、官僚机构和寻租问题;利益集团和集体行动;宪政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以理性经济人假设和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为特征,得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政治学的分析结论,对政治理论研究和分析现实政治问题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并提供了有用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1.
从对政府行为的研究入手来研究现代经济问题,这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核。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理论,它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注目。该理论的创始人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James Megill Buchnan)在1986年获得诺贝尔奖,特别是直接受到公共选择理论影响,以消灭预算赤字为目标的“格拉姆——拉德曼——霍林斯平衡预算法案”的通过,标志着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日益增大。公共选择理论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而且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决策。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典型,它是一个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的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可以把公共选择理论看作一个政策科学学派,看作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交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公共选择理论以“经济人”为研究范式,通过对集体决策规则即一致同意规则和过半数同意规则的分析,认为多数规则在实践中可能造成集体决策的非民主性。集体决策民主理论有待用新的视角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孙海林 《经济论坛》2012,(6):170-173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孕育出了一个弱势群体,他们作为经济社会中的利益主体,在过去的逐利之争中很难对经济法律规则的内容产生影响.但近年来经济法律规则中越来越能够找到他们存在的痕迹.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观察,这是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得以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国家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做出的必然的公共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作为"社会人"的利益相关者特征分析,从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机制的内容安排.  相似文献   

16.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将涉及到政府、村民和开发商三者的利益冲突与协调,"城中村"改造合理的制度安排将平衡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从动态博弈理论的分析中可得出三种制度选择,即政府主导型、村民自治型和政府、村民、开发商共同改造型,政府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它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政府决策的问题,为政府决策机制的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给决策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棚户区治理工程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方式,客观上取得了显著成就。研究旨在建立棚户区改造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调查问卷对棚户区改造的实际绩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棚户区居民在人均居住面积、住房条件、社区环境、社会福利水平及居民收入水平上都有显著提高。在政府主导的棚户区治理模式下,政府行为直接影响居民对棚户区改造的认同度,其中评估公正性对棚户区改造居民满意度影响最大。此外,工程时间、规则清晰度及政府遵守承诺程度都影响居民对居住环境及社会福利水平提升满意度的正面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弱势群体不仅在经济和政治上处于劣势地位,而且在利益表达能力和机会方面处于更加严重的权利贫困状态。其利益难于表达或难于充分表达、诉求的微弱和无力难以影响政治决策,致使利益受到重大损失。在分析运用"利益表达"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的研究,试图为理解当代中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路径的选择提供一个认知框架。  相似文献   

20.
城市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然而在改造中依然存在各种利益问题。主要从博弈的角度出发,分析各相关利益主体在改造中的利益目标,以及由此产生的博弈关系,为解决当前改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