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尚凯 《时代经贸》2014,(4):253-254
陕北剪纸文化历史悠久,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很深远的意义。但是目前的陕北文化传承和保护面临着很多问题,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剪纸从业者待遇低,目前市场上对剪纸专利权的规定等都不完善。为了更好的传承和保护陕北剪纸文化,使陕北剪纸文化可以可持续的发展传承下去。我们应该重视剪纸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伟大的祖先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山西作为我国农耕文化最早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对农耕文化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传统农耕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农耕文化产生了间断,甚至消失的危机,本文通过分析山西农耕文化传承中的机遇与挑战,希望找到山西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促进了全球一体化,增强了全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但文化上受强势文化的影响,造成了“文化趋同”现象。如何有效传承与保护德昂族的传统文化,关系到民族文化多样和继承。  相似文献   

4.
宿迁是全国唯一拥有大运河三个历史阶段不同主航道的城市,千年运河历史,给宿迁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遗产。目前,宿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进宿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需要深入研究宿迁大运河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宿迁大运河文化带、加快宿迁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加强宿迁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焱  胡蓓蓓 《经济师》2007,(7):14-15
在当今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各地区相继出现了文化流失现象。为了不失去世界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在对于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民间性特征的,且在传承中具有无形性和非物质性特征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从日本民俗庆典活动的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作用意义入手,在探讨了非物质文化保护国际背景的同时,分析了韩日两国对于非物质文化财产保护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对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7.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农业、工业的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与这一进程同步的是民族文化的演进--传统文化元素的弱化、削减和现代文化因素强化的过程.二者是现代化进程中两个重要的因素,只有从城镇化推进的规律出发,深化对民族地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努力发掘、利用、提升多样化的民族文化资源,有效利用城镇的各种优势资源,加快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才能尽早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王华英 《经济师》2022,(9):126-128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抓手之一,也是亟待补齐的短板和弱项。在对湖南农村地区的景观、民俗等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情况进行分析,对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探究,立足于乡村文化振兴这一大背景,对发掘乡土文化,建立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长效机制的有关问题进行认真研讨,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9.
王顺平 《经济研究导刊》2014,(13):264-266,293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拉祜族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精神财富—拉祜文化。以云南澜沧先的拉祜族为例,阐述保护和传承拉祜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保护和传承拉祜民族文化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保护和传承拉祜民族文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需要建立起保护和传承文化的社会机制,这些社会机制至少应当包括社会评价机制、政府引导机制和保护机制、法制机制、传播机制和教育机制、创新机制等.这些机制的建立,可以吸收日本、韩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经验,先建立起政府引导机制和法制机制,通过教育机制和传播机制的作用,逐渐提高全社会对于文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社会评价机制和文化创新机制.这几种机制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分析九江城区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空间分布特征与历史文化特质。探究九江古树名木生存及文化空间面临的问题,并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景观规划设计提出建议,为九江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学术界对散杂区少数民族的研究做了基本的归纳和整理,提出由于散杂地区的少数民族远离民族聚居地区,民族的文化氛围不强,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和自身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体现少数民族自身特色的传统文化正逐渐在弱化.针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弱化,本文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当地民族学校应开设能体现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课程,二是就当地政府应积极宣传民族民族文化,支持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开展社区民族文化活动等.  相似文献   

13.
百善孝为先。孝贤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孝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对维系家庭的温暖以及社会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有着二十四孝贤之一的先贤孝子闵子骞,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闵家村人。15岁拜孔子为帅,小孔子15岁,为孔门高足,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见《齐鲁地名》1995年第一期,郭世新,“鞭打芦花”的由来与闵子骞一文。),少时因“鞭打芦花”的事迹而被后人效仿。  相似文献   

14.
海洋生态文化本质上是关注人与海洋协同发展的海洋文化,是海洋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海洋生态文化遗产以物质和非物质的形式展现着长久以来人类的海洋生态文化智慧,对其进行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是对传统海洋生态生活方式的延续,更是对当前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应当唤起社会和文化原生地对海洋生态文化遗产保护的共知、共识和互动,不断完善系统保护管理制度,健全政策法规和配套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并逐渐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农村乡镇城市化进程的步伐的加速,花鼓灯艺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村乡村文化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其社会存在基础日渐萎缩,艺术神韵的消失,稳定性的发展基础遭到破坏,传承正面临主体断层,缺乏外部环境支撑等。文章从全民的保护意识、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畅通民间传承渠道、花鼓灯艺术专业梯队的建立与完善、地方高校的传承、地方政府的扶持等方面探讨了当前花鼓灯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景德镇的制瓷业在中国陶瓷史上和世界陶瓷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千年的陶瓷发展历史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景德镇陶瓷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保护和传承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本文简要分析了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现状、问题,并从文化创意的视角,提出了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服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但是由于地域战争、种族融合、游牧生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蒙古族服饰文化正在不断流失、湮灭,通过对蒙古族服饰特点的阐述,提出蒙古族服饰文化传承与保护所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明确传承与保护蒙古族服饰文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赵斌 《经济研究导刊》2011,(25):265-266
贵州少数民族长期生存在相对稳定和封闭的自然、社会生境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构成一张密织交错的网络结构系统,其经线是各民族的习惯法,纬线是宗教禁忌和道德伦理,经纬网格是各民族民俗生活习俗,结点是民族的社会组织和文化职司,传承网络系统覆盖各民族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得以良性传承。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中国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一项又一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被认可。面对如此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成为非物质文化面临的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首选方式。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带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传承创新既是大学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又是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时代要求。大学图书馆具有文化的育人功能、引领功能和服务功能,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促进自身文化建设、加快校园文化发展、推动社会文化繁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