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阐述就业结构偏离度及度量的基础上进行了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于清波 《经济师》2011,(5):208-209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就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也是考察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从近几年来淄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出发,采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的方法,对淄博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1—2006年的统计数据对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从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就业人口远远超出产业结构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第二产业有相当大的就业空间,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趋于平衡。据此提出促进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盼 《经济研究导刊》2013,(12):193-194
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运用偏离度分析,研究淮安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问题。优化淮安市产业结构其实质就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必将有效地促进就业结构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对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三次产业的偏离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就业结构的变化显著地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化。提出了协调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990~2011年新疆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数据为依据,运用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各个指标,对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认为新疆最有发展潜力且吸纳劳动力能力最强的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次之。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江  封晓庆 《财经科学》2006,(7):102-109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本文在描述四川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及进行相关度、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分析,研究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探讨——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疆地处我国西部,在西部大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新疆为例进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研究,对于研究我国西部省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利用结构偏离度和劳动生产率对新疆1978—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借用VEC模型揭示了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在这一期间长期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辽宁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都是多因素变量的特点,利用2003—2010年数据,采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吸纳弹性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辽宁省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且矛盾较为突出,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均衡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并促进就业,形成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本文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1980-2006年的具体数据对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以及结构偏离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山东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非均衡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建议,对扩大山东就业率,选一步促进山东经济增长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结构的转型涉及一个地区的战略区位、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中探讨其经济结构转型问题,重点是近10年来甘肃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所存在的偏离度趋势问题以及第一产业中的就业人口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内蒙古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的历史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吸纳弹性指标分析了内蒙古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内蒙古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且有加剧趋势;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容量较小,但相对劳动生产率最高并呈逐年提高态势;未来较长时期,第三产业仍然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3.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二者的演进客观上要求保持一定的关联性。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就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内蒙古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内蒙古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程度、内蒙古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偏离度、内蒙古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评估等几个角度对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发展与就业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内蒙古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三次产业与中国就业:增长趋势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蒲艳萍  蒲勇健 《生产力研究》2005,3(6):184-186,2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动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演变关系是众多学者所关心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就业弹性、产业偏离度、不同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1990年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已达到饱和并开始排斥劳动力,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2)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非一致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的发展;(3)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偏差;就业结构变动中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全国、云南省及滇中城市经济圈近20年三次产业的产值及就业比重的变化趋势、结构偏离度的考察和分析,以此来研究滇中城市经济圈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问题。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滇中城市经济圈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但是,其就业结构的调整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就业问题逐渐成为滇中城市经济圈要面对的突出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偏离度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存在一个特有的现象:1978~2001年间,产业比重总体呈现快速下降趋势,但是就业比重却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2002~2008年间,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一直比较稳定。其原因主要受到产业间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平衡的制约。实证分析表明,广州市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每下降1%,就业比重下降0.19%;第二产业产业比重每下降1%,就业比重上升0.21%;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每上升1%,就业比重上升0.94%。广州市就业结构的发展滞后于产业结构。因此,要大力推进"双转移"政策,促进广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地方年度生产总值数据以及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文章首先研究了中国区域产业结构1993~2012年的发展和变化,然后研究了中国区域2000~2010年的就业结构的变化,最后从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两个方面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找到区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差异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区域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大幅提高其就业吸纳能力,隐性失业问题不容忽视。不过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过程中,中西部地区的第二和第三产业表现出超过东部地区的就业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程度体现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而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联动关系。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系数模型,对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趋势进行测算,并对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随经济发展而逐渐提升的基本规律以及阶段性波动特征。文章进一步对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正向和反向联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导致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反向联动的主导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6,(11)
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利用江苏省统计年鉴,采用2000-2015年相关数据,首先分析了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接着采用就业弹性、结构偏离程度作为研究方法来剖析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认为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性,应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增加就业人数,提高就业人员素质,最后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保定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运用结构偏离度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测算保定市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灰色关联系数,分析了高等教育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性。结论表明,驻保高校是促进保定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深层次动力,基于此提出了合理发展保定高等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