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不断推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真正把握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须臾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迫切需要推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大众化。但伴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推进,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大众化与庸俗化、大众化与人民群众、大众化与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关系等,对此需要我们共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即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阐述,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众中得到传播,并且让大众能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完成对其的应用。本文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大众化推进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康竹朋 《魅力中国》2011,(10):232-232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理论宣传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理论工作者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在活化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宣传新路.从而使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4.
党红梅 《魅力中国》2013,(31):346-346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主力受众应是农民,但资金投入、语言模式单一和思想倾向于学术化等问题,在下延操作中偏离了农民主体。未来,需要更新通俗化宣传队伍的血液,创新马克思主义宣传的途径和形式,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农民化。  相似文献   

5.
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当前亟待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必须按照与实践、与广大人民群众、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要求,抓住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大力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阵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近年来,广西高校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重视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在注重理论创新、加强理论社团建设、建设红色网站、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动第二课堂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大众文化的迅猛发展与我们在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成巨大张力。作者站在认识论的高度,从文化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其中矛盾冲突的表现和原因,并提出了在高校学生大众文化场域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转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最新修订和内容的变动必然会对教学提出新要求,任课教师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阐释、对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想政治状态的把握、提高教学实效上等方面多下功夫,才能适应教学的新要求,顺利有效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赵凤平 《东北之窗》2012,(19):36-37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具体化、通俗化,便于人民大众接受、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0.
金鑫铭 《西部大开发》2011,(5):21-21,2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本质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的人民性,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理性的本质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性、科学性、整体性。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以马克思主义学理性为前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学理性的发展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框架内,以传播学为视角,从三个方面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大众化,即传播内容的创新性和时代性、传播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传播机制的制度性和长效性.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大众化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2.
当今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包括理论和现实的脱节与理论感召力的减弱、 主体意识的淡薄与行为的失范、 宣传渠道和中介的落后等.基础此,教育部倡导高校加强政治理论社团建设,不少高校已做出有益尝试并取得较好效果.理论社团在以人为本、 话语转换、 植根实践、 目标认同、 机制灵活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生机和活力,不失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的有效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理解、掌握,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以校园文化为依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普及化,从而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理解、掌握,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以校园文化为依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普及化,从而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相似文献   

15.
理论社团不仅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力量,而且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新新阵地。为给高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平台和途径,高校理论社团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宣传和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离不开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大学生是建设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在高校中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尤为重要。随着"90后"大学生的出现,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也显得更为重要。在新时期,应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结合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新特点使高校政治理论课更具时代性。  相似文献   

17.
医学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医学事业继承者和接班人,承担传承医学文明、先进医学文化和医学专业知识技术的场所,结合医学院校的专业特色开展医学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不仅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也是有效提升医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医德医风与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民大众的关系及其结合问题.从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互动且有机统一的逻辑进程,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掌握人民大众和人民大众掌握马克思主义两个维度.  相似文献   

19.
矛盾的"两点论"告诉我们要学会抓重点,抓关键。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理论掌握群众,其关键点在于切实维护好人们群众的现实需要和根本利益。因为人的需要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规定性,是人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只有为人民所掌握,才能变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掌握的群众越多,就越能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之成为得到普遍认同、受到真诚信仰、拥有广泛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