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外管理》2014,(3):130-130
一位朋友在日本一家中国人开的餐馆点了一份汤。一会儿,服务生将一大盆汤放在他眼前并理直气壮地说:“你没说要一小碗呀!”后来,他又到一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要了一份同样的汤,也没有说是一大盆还是一小碗,服务生给他端来一小碗汤,并说:“如果不够,可以再来一碗。”再后来,他每次去日本,都要到耶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用餐,包括喝他感兴趣的汤。  相似文献   

2.
青春     
太平洋战争打得正酣之时,麦克阿瑟将军常常从繁忙中抬起头,注视着挂在墙上的镜框,镜框是篇文章,名为《青春》。这篇文章一直伴随着他,也跟着他到了日本。后来,日本人在东京的美军总部发现了它,《青春》便开始在日本流传。一位资深的日本问题观察家说,在日本实业界...  相似文献   

3.
内部恋爱     
《人力资源》2008,(6):77
日本日立公司有一名叫田中的工程师,他为日立公司工作很多年了,对他来说,公司就是家,因为连他美满的婚姻都是公司为他解决的。  相似文献   

4.
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威廉·爱德华·戴明在管理大师的行列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他是一个教会日本人关于质量控制并创造日本经济奇迹的美国人,因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而享誉全球。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称他“对日本和美国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5.
泽田真治郎,中国日本商会会长,同时也是日本最大商事企业之一的三井物产驻中国总代表,他于6月18日向媒体公布了2014年版《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白皮书》。  相似文献   

6.
司马江 《英才》2005,(5):28-28
崛江贵实在是太出位了。在信奉资历和节制的日本社会中,Livedoor网络公司的董事长崛江贵属于异类。他穿着随意,从不掩饰野心,嗜好收购IT企业。他大学没毕业,却并不影响他成为日本国内有名的大富豪,尽管名声很糟糕。  相似文献   

7.
这就是规则!     
上课时教授讲“WTO条款”,大家昏昏欲睡。为了醒瞌睡,教授使出看家本领,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课余为日本餐馆洗盘子以赚取学费。日本的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即餐馆的盘子必须用水洗上七遍。洗盘子的工作是按件计酬的,这位留学生计上心头,洗盘子时少洗一两遍。果然,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工钱自然也迅速增加,一起洗盘子的日本学生向他请教技巧。他毫不避讳,说:“你看,洗了七遍的盘子和洗了五遍的有什么区别吗芽少洗两次嘛。”日本学生诺诺,却与他渐渐疏远了。餐馆老板偶尔抽查一下盘子清洗的情况。一次抽…  相似文献   

8.
《桃花扇》中一句“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写尽了人间世事沧桑。日本在过去的半个世纪的经历也大致如此: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经济起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八十年代中后期因为资产膨胀而导致日本企业不断进行海外扩张;九十年代之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低迷与衰退。这个过程的规模是如此巨大、内容是如此丰富,从而构成一组极其宝贵的、无法复制的人类经验。  相似文献   

9.
世界     
《东方企业家》2009,(10):26-27
日本:换人 鸠山由纪夫日前正式出任日本首相,他承认日本当前经济疲软,誓言本届政府将设法筹集资金实现大规模支出计划。同时他率领的民主党还必须迎战日本经济的深层次问题,这些难题已造成日本经济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持续疲软,而且依旧严重依赖外国对汽车、电子等出口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我省著名书法家冯晓白最近接到日本书艺院发来的聘书,邀请他为该院书画评议委员。冯晓白先生是我省书画界实力派书法家。近年来他先后在日本,香港以及国内举办的国际书画展和书画作品赛中屡获大奖。他的书法作品先后在省内外报刊登载并被一些省区和单位收藏。鉴于冯晓白先生书艺造诣深厚,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日本书艺院向他发来邀请书,特邀请他为书画评议委员。冯晓白被日本国书艺院聘为评委@刘浩楠  相似文献   

11.
零售注意力     
Kat 《房地产导刊》2006,(6):90-91
Masamichi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五年来,他正悄悄地改变着日本零售业的面貌。他设计了为数不少的专卖店,无论是现代还是保守类,都对细节非常考究,充满智慧。  相似文献   

12.
日本见闻     
日本见闻大连亿达公司陈逊1995年12月,我去日本学习研修一年。刚和日本人接触时,觉得他们的礼节太多,“有些虚”。有一次,我去商场买东西,一不小心碰撞到一位日本青年,刚想赔礼,没想到他却随口先向我道歉。我回到“团地”向日本朋友大鼓先生请教:“为什么他...  相似文献   

13.
日本“80后”加藤嘉一被称为“现代遣唐使”。2011年3月19日,他从震后的岛国日本来到中国,在南京凤凰国际书城为中国80后、90后们做了一场“年轻人应该怎样生活”的励志讲座,他的自传《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成了畅销书,被当场签售一空。他除了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更以其奇特经历现身说法,引起在场所有年轻人的触动和共鸣。  相似文献   

14.
近日,日本组织17户市民到上海居民家中做客,日本妈妈的教子方法令中国人大开眼界。有个日本幼儿抓起一只生馄饨往嘴里塞。中国房东想制止,其母却说:“别制止他,这样他才知道生馄饨不能吃。”小孩吃了一口,果然皱着眉头吐了。有个日本孩子摔了一跤,先是哭着求助,后见无人相帮,只好自己爬了起来。中国房东“看不懂”,日本妈妈却说:“让孩子尝试失败,才能获得成功”一位日本学者解释说:“我们是能源贫乏国,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去努力争取,对孩子进行失败教育,就是要使他们在失败中学会本领,将来才能自食其力,进而开拓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缨 《中外管理》2010,(4):76-77
胡光书,非常年轻,却已多年跟随日本精益管理实战专家,深得三昧。如今,他在做精益咨询的同时,每半个月都把最新的日本管理信息向中国企业推荐。解读丰田召回,他有自己独到的专业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在创立丰田的时候,就有一个志向——打败美国汽车巨头。为此,他认真研究美国与日本在汽车制造之间的差别。他发现,美国的生产效率比日本高8倍。  相似文献   

17.
几天前,跟随北京一家旅行社去了趟日本,所见所闻给我留下一些深刻印象。 飞机从京抵达日本名古屋的中部国际机场是当地时间下午5点多。名古屋机场距离市里有40多公里,地铁运行大约40多分钟。买票进了地铁后才知道,机场地铁有好几条线,去往四面八方,不知该坐哪趟能到名古屋站。没办法,只好求助于人。一位中年男子看了我在地图上的比划后,明白了我的去向。他领着我上了一辆待开的列车,我以为他和我同路。谁知铃响后他并没上车,而是隔着车门向我挥了挥手,并一再叮嘱着什么。原来,他是特意送我上车的。后来,我在东京等地几次换乘地铁,都是在日本好心人的“指点”下,顺利到达目的地的。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被尊称为“物流之父’的百岁老人平直先生于2001年11月22日晨在东京与世长辞。 平原直先生1930年投身于物流研究,开展拯救从事繁重的装卸作业而损害健康的体力劳动工人的运动,从而开始了长达七十年为物流事业奋斗的生涯。 他在日本开辟了“物的流通”(后简约为“物流”)词语的使用,他所创立的荷役研究所和《荷役与机械》杂志运作了半个世纪,在日本物流史上发挥了作用。 为了促进物流国际合作与交流,他的足迹遍及欧大及亚洲各国,赢得国际物流界的尊敬与赞誉。 平原先生曾受聘为北京科技大学名誉教授。他对中国怀有…  相似文献   

19.
他从日本来,欲刺蒋介石……蒋介石怒言:“他搞‘台湾独立’,我搞他脑袋!”……女特工轻舒玉臂,就把男刺客推进了地狱……  相似文献   

20.
周现 《东方企业家》2006,(11):20-20
Milton Minoru Takahashi是一名已加入日本国籍的巴西人,他在一家为名古屋6万名外籍劳工提供援助的非营利基金会工作。几年前刚到日本时,他以为可以向日本人介绍丰富多彩的巴西文化,与他们大谈足球、桑巴舞和巴西海滩。事实并非如此,“日本人并不想了解这些,他们想聊的话题只是噪音和垃圾”——并声称这些问题都是附近的巴西移民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