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金融自由化视角的金融危机生成、传导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梳理经典金融危机模型,从金融自由化的次序和程度两个维度阐释危机生成机理,结合金融深化驱动经济虚拟化的全球背景以及经济虚拟化过程中经济运行的心理依赖特征,推演出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汇率-贸易渠道:"波及效应";金融-债务渠道:"传染效应";心理-行为渠道:"羊群效应"。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转型国家,在金融自由化加速改革的进程中,为了防止金融危机发生、阻断危机蔓延和维护我国转型经济安全,应采取的对策为:合理安排金融自由化的次序和速度;实现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动态匹配;转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对金融市场实施积极干预;拓展国际合作、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都加大了金融市场的运行风险,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一旦金融领域出现危机,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危机,必定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创伤。因此国家审计应当积极识别、揭示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将维护金融安全将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作用,将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内。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现代金融体制的形成以及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迅速蔓延,金融自由化问题已引起了各国的广泛重视,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是一国经济自由化、国际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体制改革所追求的高级目标,它不仅关系到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其国际地位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燕鹏  丁伟  张净国 《价值工程》2006,25(8):158-160
金融国际化和自由化的发展,促使由传统金融工具衍生出来的金融衍生产品不断创新。随着WTO的加入,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将越来越高。因此无论从参与国际竞争还是从防范市场风险的角度考虑,发展完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发展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与发展,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间的关联性日益增强,从而使得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幅度上升,表现形式日益复杂,破坏性越来越大.金融系统性风险有可能会在表面平静的经济体内部累积,并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维护金融稳定、化解系统性风险是所有经济金融政策的共同责任.因此,各国和国际都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监管重点并加以强化,以防止和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的趋势锐不可挡,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各国银行业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以往的监管措施、监管力度及银行本身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很难再适应银行所面临的日益复杂的风险环境.尤其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的金融风险事件更加深了各国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反思.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金融市场中普便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信用风险的直接因素,当前我国金融监管理念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的趋势锐不可挡,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各国银行业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以往的监管措施、监管力度及银行本身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很难再适应银行所面临的日益复杂的风险环境。尤其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的金融风险事件更加深了各国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反思。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金融市场中普便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信用风险的直接因素,当前我国金融监管理念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实体经济与金融领域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它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如果金融市场开放的节奏和开发的深度控制不当,可能会导致金融业丧失稳定性、甚至爆发金融危机。因此,我们必须正视金融危机的巨大危害,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金融危机防范和化解对策,这也包括我们会计界在理论上对金融衍生工具保障条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国际一体化,对冲基金在西方各国迅猛发展。作为一种极具活力的金融品种,对冲基金既为金融市场上的巨额资本提供了一条出路,也为少数特别富有的投资者提供了特殊的投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证券市场的浮动性。对冲基金的最大特点是追逐最佳的风险收益。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和自由化的背景下,所有参与这一进程的国家、地区、各种金融机构、企业及个人都面临  相似文献   

10.
金融创新与安全的平衡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   金融衍生品作为金融创新工具,一向为一些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所推崇,它在活跃市场交易、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也隐含着很大的技术与道德等方面的风险.发展金融市场,必然要进行金融创新,这不仅是一国金融市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但金融创新须以确保金融安全为前提,否则将自毁长城,这是此次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11.
黄志云 《企业经济》2006,(5):165-167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放松管制与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与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影响,金融市场的波动性逐渐加大,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下降,加上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及经济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世界各国对银行的监管都由合规性监管转向了风险性监管。本文在研究巴塞尔协议体系对银行风险监管规定的基础上,参照世界主要国家在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利率期货的产生和发展 二十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西方各国进入浮动汇率时期。为了治理国内经济和在实施浮动汇率后避免汇率大幅波动,西方各国纷纷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放松甚至取消了以往的利率管制政策,这使得各类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者都面临很大的利率风险,各类金融商品持有者,尤其是各类金融机构迫切需要一种既简便可行又切实有效的管理利率风险的工具。利率期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利率期货的标的物通常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各种债务凭证,也可以是利率本身。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制度变迁大潮中,金融自由化既展示了其强大的经济生命力,又显示了其巨大的风险成本,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为此导致金融危机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文章借助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对新兴市场国家金融自由化进行了例证分析,最后展望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金融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其金融市场的开放水平。本文利用多种测度方法对中国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开放程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出我国金融开放水平日益提高,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开放程度仍较低,因此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进而使我国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在金融制度变迁大潮中,金融自由化既展示了其强大的经济生命力,又显示了其巨大的风险成本,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为此导致金融危机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文章借助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对新兴市场国家金融自由化进行了例证分析,最后展望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开发》2015,(30):122-123
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处于政府监管与市场化改革交接的时期,金融机制体制抗风险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在面对大规模经济危机的能力和危机后金融体系愈合恢复能力较差。文章结合当前我国金融机制体制现状与经济情况,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组织体系的建立的方向。笔者认为,完善监管组织体系,防范金融衍生风险,必须在建立健全对商业银与资本流动的角度去构建,减少央行与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非正常博弈。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融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各国银行和监管当局的重视,它是商业银行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维护金融安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商业银行保障自身稳健运营的过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金融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各国银行和监管当局的重视,它是商业银行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维护金融安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商业银行保障自身稳健运营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爆发严重影响全球的经济,并最终影响一国经济的增长。因此如何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次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无疑暴露了放松金融监管、推崇金融自由化的弊端。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起步晚,金融市场不完善,需要加快金融创新,但金融风险也会随之加大,这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反思美国本次的次贷危机对健全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有很重要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融创新作为现代金融业最具活力的领域,在优化市场资源,提高金融效率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金融创新的发展,不仅能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未来中国能否在世界资本市场占一席之地的关键。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金融危机的双刃剑效应,也让我们看到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基于此,本在分析金融创新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的基础上,结合巴塞尔协议关于金融风险衡量和管理的一些方法,旨在为中国未来金融监管的改革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