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进行估算,然后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稳健性指数,测度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稳健性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分别对影子银行规模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稳健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影子银行规模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稳定性指数呈显著的U型关系,而与城商行的这一关系则不显著。从2012年开始,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超出银行稳定性拐点,为此需要对影子银行采取适度监管政策,构建影子银行官方数据库,重构影子银行风险导向政府审计风险模型以及加强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审计。  相似文献   

2.
近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8号文件,再次重申了银监会加强对影子银行管控的力度。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从小规模已经发展至数以万亿计规模。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组织形式出发,分析其特点及膨胀式发展的原因,就加强其风险控制和监管、治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影子银行开始在世界各地产生,并逐渐开始向世界传统的银行金融体系发起冲击.当前,影子银行也开始成为我国关注和研究的对象.随着影子银行的海外业务,在中国的影子银行业务相对简单和有限的.然而,在一系列连续的影子银行危机、 网上借贷平台的崩溃之后,敲响了影子银行风险的警钟.因此构建完善的影子银行风险防范体系,对于推动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系列事实证明我国防范"影子银行"的风险已迫在眉睫,文章首先阐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与西方的三个差异,其次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和金融监管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解析,最后提出架构完善的法律支撑体系是基础、界定影子银行范围、弄清运行机制是前提、将影子银行系统纳入监管范围等防范风险加强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金融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金融脱媒现象和表外资产的大量出现使得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对接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实现资产规模总量的迅速扩张,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到信用创造和金融的稳定运行。文章从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目前的实际状况出发,探讨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影响的两面性,通过准确把握其发展的根源和潜在风险,就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里昂证券近日在最新一份报告中警示了中国不断增长的债务风险。里昂证券预计,2015年中国债务规模占GDP比重将升至245%,债务评级将面临进一步走低的风险。报告说,为了保证经济增长,中国沉溺在债务扩张中不能自拔,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债务增长发生在过去4年问,规模相当于GDP的110%,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影子银行和债券。不断上涨的债务意味着目前的增速是不可持续的。虽然目前的债务水平可控,  相似文献   

7.
张磊  祝婧 《中外企业家》2014,(11):96-99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之外的类银行体系。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时的各国将影子银行监管纳入紧急议程。而我国由于特有的国情与经济现状,影子银行具有对传统银行有依附性、集中度较低,普遍度高但规模小、表现形式单一、风险传递的家庭化的特点。针对目前的监管存在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局限、立法制度的不健全、透明度过低等问题,借鉴美国、欧盟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做法,我们应从部门协调、完善法律规制和推进信息透明化入手改进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作为一种规避风险的创新金融工具,能够为各类企业提供多样化的信贷、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变幻莫测的房地产市场形势以及其它复杂的原因,影子银行的风险也逐渐暴露,这不仅对中国金融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还有可能波及全球经济.房地产行业作为影子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两者互相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影子银行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相互作用,进而提出了对影子银行风险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到来,影子银行出现在人们面前,由于近些年来影子银行如火如荼的发展,其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其所面临风险,得出防范我国影子银行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影子银行规模膨胀、房地产泡沫是影响中国金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多个衡量金融稳定性的基础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金融稳定性指标。进而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针对中国2008年1月—2016年12月的相关经济数据,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规模与房地产价格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房地产价格和影子银行规模相互促进,彼此的膨胀都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鉴于此,中国现阶段应加强对影子银行进行监管,并积极采取政策措施以抑制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上涨,除此以外,还应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来抑制影子银行规模与房地产价格相互促进的效应,以维护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影子银行的讨论和研究愈加深入,影子银行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蕴藏风险的同时也有益处。我国金融市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若对影子银行持一概否定的态度进而取缔以规避风险,会严重阻碍我国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目前,我们需要做的是正确分析影子银行存在的系统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并建立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创新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能,使影子银行阳光化。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让人们开始认识到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金融体系的不良影响和风险监管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分析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找到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影子银行因其不透明性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为此本文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中小企业通过影子银行融资对其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随着企业自影子银行融资规模的扩大而变大,企业的成长性与净资产收益率与经营风险显著相关,现金规模及企业规模与经营风险之间无显著的联系。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缓解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是创新的重要源泉,中小企业的繁荣发展对产业升级转型尤为重要,但由于经营规模小,很难进行信用自证,银行调查难度大等原因,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从而转向影子银行进行融资。本文通过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视角挖掘影子银行规模扩大的原因,同时也正视影子银行的风险,从而提出既要发展影子银行,也要将其阳光化,让影子银行在可控之下为经济发展所用。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促使银行间市场交易量剧增,系统性风险积累严重,而系统性风险大小与各家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风险传染路径与规模有关。通过考察现有金融市场环境下银行间市场交易特征,引入一系列假设和变量对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进行识别,利用网络模型估测风险传染及规模,并最终运用Logit模型找到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商业银行各类表内影子银行业务存在明显的业务替代性和刚性,并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资金过度依赖,系统性风险持续积累;(2)在复杂的金融网络结构下,商业银行风险传染体现为流动性风险与偿付性风险的交叉传染过程。当前我国银行系统体现为较强的流动性风险;(3)风险传染与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有关,而非系统性风险与银行资产配置、交易头寸以及资本金等多项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托于现有研究,梳理了影子银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渠道,在此基础上,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兑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作为反映影子银行规模的变量,实证分析了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对货币供给渠道与信贷渠道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内,货币供给量对物价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对货币供给渠道的冲击相对有限;而物价水平与信贷规模的相关关系则不显著,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具有明显的阻滞效果;此外,影子银行规模在长期和短期内均对物价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向宇  范航 《中外企业家》2013,(12):107-107,112
2012年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提醒中国关注影子银行的问题再度引发人们对影子银行的讨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本文简要介绍了影子银行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在我国的表现,并重点阐述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进而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影子银行一时之间迅速成为各国监管当局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注重点,影子银行一词也广为人知。金融理事会(FSB)将影子银行定义为游离于正规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影子银行的发展情况与各国的金融资本体系和政策制度息息相关。我国的影子银行业务相较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业务多为传统银行的间接融资范畴,涵盖范围较小。但目前来看,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扩大,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扩大,影子银行在活跃一国市场经济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关的系统性风险,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影子银行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存在都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对现阶段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情况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机制及其影响,在违约风险基于会计账户传染的马尔科夫过程假设下,运用投入产出法构建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测度模型,以2007-2012年中国影子银行业务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信托公司部门是主要的风险源,银行部门是系统性风险最主要的承担者,观测期内影子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防控系统性风险应从影子银行业务风险隔离机制、资本与杠杆率监管、信息透明度、宏观审慎框架和风险应急机制等建设着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面对各类商业银行在影子银行创造上不断加力以及利率市场化推动银行业现有格局演变的新形势,本文立足于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现实,结合2006至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利率市场化程度与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对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利率市场化和影子银行发展对银行业产业集中度指标有负向影响,且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更加显著,这两类变量会加剧我国银行业竞争态势,对目前的行业格局有深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