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充满经济活力的浙江大地,工业化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起步,改革开放中曾连连创出眩目夺彩的奇迹和特色."十一五"期间,浙江工业以"转型升级"为发展主线,在贯彻"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中,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步伐,工业发展再次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图们"十一五"边贸经济连上台阶 "十一五"是图们发展最快的时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10年图们市推进"八大"园区建设,打造"六大"主导产业,实现图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3.
"温州模式"的内涵及对西部开发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启明 《经济论坛》2003,(15):70-7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温州人民把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率先发展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个私经济,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率先开展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企业制度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温州模式”,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有前途的和最具有借鉴意义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准确把握“温州模式”的本质内涵对西部地区开发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温州模式”的本质内涵1.温州模式的经济是老百姓的经济。即温州经济是老百姓广泛参与、以老百姓为主体的经济…  相似文献   

4.
温州区域金融危机是"温州模式"衰落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结果,其本质上是由温州经济的人格化交易特征和关系型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所致,宏观环境恶化、货币政策紧缩以及金融抑制等外部因素只是加剧危机爆发的催化剂。文章构建了交易方式—治理模式—金融风险的分析框架,剖析了温州金融危机发生的内在机理,认为人格化交易特征的温州文化及其伴生的关系型治理模式难以适应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发展,甚至阻碍了区域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文章认为,解决温州经济发展中的金融风险问题不能仅靠金融综合改革,更需通过制度创新加快推进温州经济的交易治理模式由关系型向规则型转变。  相似文献   

5.
素有"汽车城"之称的十堰市经过三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已具备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朱健 《江南论坛》2010,(4):49-50
平湖市地处杭嘉湖平原东北部,东接大上海,南濒杭州湾,随着国家大交通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平湖市区域优势进一步显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区位优势、国家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打造具有平湖特色的环杭州湾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7.
温州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是影响今后温州经济发展的重大命题。文章根据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效益变化的相关理论,阐述温州市"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性特征,温州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效益提升的内在联系,以及与浙江省内城市比较分析,剖析温州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提出具有温州特色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效益提升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正在通过不断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来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以实现共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中国经济持续性增长创造了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新路的开辟,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中国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互动中同步推进,必将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关键时期,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之中,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将面对资源紧缺,如何发展知识经济,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等问题。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科学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因而,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即生存,科技创新即发展,科技创新即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首要的任务是走出一条正确而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创新之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如同战争一样激烈,要想在…  相似文献   

10.
张立群 《经济》2012,(12):61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求"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学习十八大报告后,笔者认为应着眼长远、注重质量,全面加快城镇化步伐,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际,出席纪念张培刚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张培刚先生的学术思想,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深化改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共同展望与探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探寻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一五“期间,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中国经济要摆脱粗放式的运行模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体制创新.同时,还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以人为本和技术立国,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张立群 《经济月刊》2012,(12):61-61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求"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推进云南工业化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高级化程度低 ,支柱产业单一 ;二是企业技术落后 ,规模小 ,竞争力弱 ;三是国有经济分布广、比重大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 ;四是城市化进程缓慢 ,城市化水平落后。在此基础上 ,文章提出了云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对策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着力推进企业创新 ,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是继续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四是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工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要在如此短的时期内基本实现工业化,我们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的重点领域有哪些?我们认为,要实行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实行技术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生产组织的社会化;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实行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且,应在信息产业及其他一些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工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农业产业化等领域实行重点推进和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6.
素有“汽车城”之称的十堰市经过三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已具备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现实基础。当前,经济全球步伐加快,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东风汽车公司的战略调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将对十堰市工业乃至全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所有制结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变革,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式和手段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十堰市必须创新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体制创新和制度改革,中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本文介绍了湖北福星集团"以企带村、企村一体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并分析了其取得的成效,认为这种模式是中国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功范例之一.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发展低碳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新途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观,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的主题,新型工业化必须以低碳经济为"引擎"开拓经济发展的新主题。低碳农业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面,低碳工业是新型工业化的主线,低碳服务业是新型工业化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走出去":鼓励、推动与协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进一步鼓励和推动中国企业"走去出"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国际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中国的国内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形势下,"走出去"应当进一步提升为国家战略,其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在全面奔向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之中,区域间创新水平的不平衡以及各自的特色,需要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比较,寻找差距和不同的发展模式。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问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能力",再到"中国创造",技术创新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的系统能力发展过程中,非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开始凸显,它成为引领和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创新模式,成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流驱动和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