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铸造铁钱之前先用铜汁试铸,以观铸型效果和子钱质量,在试铸过程中取得各项技术参数,以便在铁钱浇铸时修正范型。因此以铜汁试铁钱范,是铁钱铸造工作中一道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通过试范可知其样钱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根据其移范程度,调整面范与背范对合准线和隼卯。根据其钱体薄  相似文献   

2.
读《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10年第1期《政和通宝篆书深字连足通小平钱》一文,笔者细观该钱认为,连足“通”应是钱币铸造时形成的流铜,并非原母钱上固有的。理由有三,一是钱文“政和通宝”四字,除“政”字外,其他三字均有不同程度的流铜黏连痕迹,这些流铜痕迹底根漫漶,没有立体扎根,无疑都是流铜;二是“通”字下一长横的流铜起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钱币早期为范铸,自唐代中期始用母钱翻沙铸钱,母钱应有一定的存世量。但翻看钱谱不难发现一个使人费解的现象,清代以前铸铜钱使用的母钱极罕见,宋代铸铁钱用的铁母却很多。  相似文献   

4.
戴政 《西安金融》2003,(9):61-61
2003年5月初,有人从南疆农村带回来30多枚各式古钱,其中有6枚开元钱,这6枚钱与常见的开元钱不同,差异较大、主要稍厚、周边不圆、钱唇未打磨、铸造较粗率。6枚钱面背几乎都有轻重不一的错范,钱面字廓还较深,地张很平整。6枚钱背外廓上都有被人括开锈层的地方,露铜处均是红铜,铜  相似文献   

5.
我藏有一枚康熙背台大样俗称的罗汉钱(见拓图),该钱字口深峻,棱角分明精美异常,文字有泉友们称谓的拔模斜度,恐系母钱。该钱是从陕西富平县境内出土的一坑清钱中捡选出的。该批钱最早为顺治通宝,最晚为光绪通宝。该钱文字与平时所见康熙背台大样钱及罗汉钱有异,“宝”字从“”(  相似文献   

6.
汉代铸钱遗址内出土有无钱模陶背范(俗称光背范),对于这些无钱模背范用途的确认,关系到铸钱工艺技术中钱币有无背郭的形制问题.所以有必要在此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7.
王纪洁 《金融博览》2014,(24):66-68
娱戏钱是我国古代民俗钱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品种,从唐宋直至明清都有铸造,堪称是民俗钱宝库中一朵美丽的奇葩。娱戏钱也叫玩钱,主要有打马格钱、象棋钱和选仙钱三种。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岐山县蔡家坡经济开发区的一基建工地开挖地基时,出土了几枚北宋古钱币。其中有一枚面文行书绍圣元宝折三铁母钱。该钱为北宋哲宗赵煦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年)铸。据传北宋哲宗的行书钱文为苏东坡手书。生坑白铜质地;钱径34.0(单位为毫米);钱穿7.0;钱厚2.0;边宽5  相似文献   

9.
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同根同源、语言相通、习俗相近。追溯历史,台湾隶属于福建至少有500年左右的历史。台湾与福建经贸往来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曾使用同一种货币,实行同一种货币制度。史实证明,台湾在唐、宋、元、明几个朝代所使用的货币都是唐钱、宋钱和明钱,当时台湾尚不懂得便用冶炼铜铁技术,因而谈不上铸造铜铁钱,所流通使用的铜钱几乎都是从大陆流通至台湾,如唐钱“开元通宝”,宋钱“太平、天禧、至道”等年号钱。明末清初,郑成功在福建沿海一带提出“反清复明”的口号,郑成功与其子郑经在福建和台湾两地三次铸造“永历通…  相似文献   

10.
杨森 《青海金融》2007,(B08):50-52
西夏文大安宝钱,铸造于西夏惠宗李秉常大安年间(公元1075—1085年),钱文为西夏文,小平旋读,汉文直译为“大安宝钱”,是西夏文钱中发现最早、数量和版别都比较多的一种。在西夏故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北部出土发现较多,传世和出土的数量估计约在三到四百枚。  相似文献   

11.
周延龄  袁林 《西安金融》2005,(8):111-112
本文通过对青铜质双面回鹘文钱币的考证.特别是正面钱文:阙、毗伽、卜古、回鹘天可汗:钱背文字;奉王命颁行。的广泛认同,经过查验史料,反复考证,否定了以往专家学者认为是牟羽可汗(公元759—779年)和怀信可汗(公元795-805年)铸造的可能性。进而确定此钱为高昌回鹘仆固可汗于公元866至876年铸造。  相似文献   

12.
许磊 《西安金融》2003,(3):61-61
近日在本地泉市集得三枚钱: 图一:五铢直径2.5,穿1.0cm,重2.7克,朱字上下部弯曲,五字交叉中间弯曲,面穿上有一阳文像鱼纹,著谱及报道未见有这样的图形,不像是伪做。 图二:咸平元宝直径2.5,穿0.6cm,重3.9克,平字下有一斜月纹,背错范。 图三:政和通宝折二钱,直径2.8,穿0.7cm,重6.9克,此钱面略有磨损,和字第一笔下有一星点,第三笔像是两笔写成,圆贝宝,背错范。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家》2010,(3):159-159
孙吴铸造比轮钱 金陵货币的铸造现在有史可查,早自三国东吴时就已开始。东吴大帝孙权由武昌还都建业后,于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开始在冶城(今朝天宫)铸造“大泉五百”,始重12公分,后降为8公分。  相似文献   

14.
五代南唐铸造的唐国通宝以其书法秀丽、铸工精良居五代各国铸币之首,尤其是钱文篆、隶、楷三体开北宋对钱之先河,一直受到广大集币爱好者的喜爱。多年来,襄樊汉江卵石中出水不少唐国通宝,绝大多数为篆书小平钱,而且版式较单一,其它品种出水不多,现将笔者近期收到的三枚较少的版式介绍如下:图1,楷书小平,径2.5,穿0.6厘米,重3.9克,轮郭及文字深峻,铸造精美。图2,篆书折十大钱,径3.1,穿0.71厘米,重8.7克。由于水下长期腐蚀,稍有磨损,钱面布满细小砂粒。此钱汉江仅出一枚。图3,隶书小平小样,径2.29,穿0.6厘米,重1.3克,面文清晰,背平夷,此种钱在…  相似文献   

15.
戴政 《西安金融》2004,(12):61-61
8月中旬.焉耆老城四十里城子出土了一批开元钱.得知情况后,托焉耆朋友找了近二百枚.先前告之均是红铜质开元,但接手后发现青铜质占大多数。这批钱锈蚀较重,少部分铜质已被氧化得和锈融为一体,或铜质发黑分辨不出是什么铜质了。从中找出7枚锈蚀较轻品相尚好红铜质开元钱,这批开元钱青铜和红铜的均铸造得规整,光洁、精美。  相似文献   

16.
天津有个义和团纪念馆,馆内珍藏着三枚"义和团团钱".该钱与我们平常看到的古铜钱相似,只是在字样铸造上透射出特别的标志,特别是其中有一枚铜钱,在正面方孔的周围铸有楷书的"替天行道"四字,背面铸有"保清灭洋"四字,而且在"清"字两边铸有"庚子"二字.因为当年的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时日不长,不可能铸造大批钱币,所以这三枚钱币就显得极其稀罕,也极其珍贵.  相似文献   

17.
宋代贺州钱监遗址是广西占地面积最大,保存较完整,尚未完全挖掘的铁钱铸造遗址.它铸造的铁钱,特别是夹锡铁钱为我国铸造夹锡钱提供了物证(<中国钱币>1989年第二期,邱思达<宋钱辩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中国钱币学会、广西钱币学会、广西博物馆多次组织考证,写出不少钱币文章.本人现将有关广西贺州钱监的资料进行整理,加上新的认识,将有关情况作简要的介绍,不足之处,请各位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金属钱币铸造工艺,唐以前为范铸,唐以后为母钱翻砂,清末则出现钢模机制。在制造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机械故障,会制造出面背图文错位(面背图文方面不一致)的钱币,这类钱币,存世比较少,笔者在钱币收藏中,集得错位钱币数枚,现拓图附表于后,供泉友赏析。1、光绪通宝宝苏局,黄铜质,面背错位180度,其成因为:面背砂框其中一框合倒造成的(图1)。2、墨西哥银币,1893年制造,俗称鹰洋,错位180度(图2)。3、印度支那银币,1900年制造,俗称坐像币,错位180度(图3)。4、云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三钱六分银币,1908年制造,错位135度(图4)。5、湖南省民国…  相似文献   

19.
“太平通宝”钱铸造于北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是宋代第一种年号钱。钱文书体真书兼八分体,背无文字或有星月纹,以铜质小平钱为主,至今小平铜钱存世仍多。另铸有铁钱,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几种,主要铸造行用于四川、湖广等地。当时福建建州也曾短暂铸造过“太平通宝”背巨星纹折十型大铁钱。  相似文献   

20.
马聪 《西安金融》2008,(2):84-84
近年,合范半两在西北地区时有发现,但不多见。合背半两更少见。笔者有幸获得四铢半两合背钱1枚。现介绍如下,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