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明代钱币中,万历通宝版式繁多,原因是广开铸局,并且官私并铸,造成了良莠不齐,轻重悬殊,文字变化多。其中背星纹钱也有多种,有的较为少见.先介绍4枚襄樊出土的万历通宝背星纹钱如下。  相似文献   

2.
史志对古钱的铸地及钱局规模少有记载,因之古钱学有一些问题难以解答.就广西而言,如唐代开元通宝背"桂"字钱,五代十国南汉乾亨重背"邕"字铅钱,明代大中通宝、洪武通宝"桂"字钱等,其铸地在哪里?钱局规模怎样?铸额多少?尚难得到确切答案.  相似文献   

3.
王家年 《西安金融》2011,(10):87-88
数年前,我在地摊淘得2枚清代花钱,黄铜质,直径37毫米,厚2.5毫米。一枚正面“富贵寿考”背“全福”,另一枚正面“玉树芝兰”背“佳儿”(如图)。后经查阅有关资料,方知这是浙炉的套子花钱,另外还应有其他几枚,  相似文献   

4.
高汉铭编著的《简明古钱辞典》载:宣和通宝,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铸……"铜、铁小平背‘陕’者为徽宗御书钱,精美难求。"昔年笔者有幸收藏了一枚铜质是钱(图1),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5.
“太平通宝”钱铸造于北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是宋代第一种年号钱。钱文书体真书兼八分体,背无文字或有星月纹,以铜质小平钱为主,至今小平铜钱存世仍多。另铸有铁钱,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几种,主要铸造行用于四川、湖广等地。当时福建建州也曾短暂铸造过“太平通宝”背巨星纹折十型大铁钱。  相似文献   

6.
“崇祯通宝”是明末货币,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8-1644年)铸,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五、当十四等各类钱,除有光背小平者外,其背铸有星月纹及记重、记天干、记局、记地等各种背文,各目繁多,崇祯帝在位十七年,所铸货币的形制为明代制钱最杂,品种在末代钱中算是最多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从泉友处交换得一枚异版“裕民通宝”背“一分”钱,该钱直径28.5毫米,穿宽6毫米,重6.35克,青铜质地,钱文仿宋体,钱面“裕民通宝”四字对读,背穿右铸“一分”字样,表示折银一分。该钱与普通“裕民通宝”背“一分”折银钱的最大差异在于,正面钱文“民”字下有一巨星。该  相似文献   

8.
笔者收藏有一枚面文为"太平通宝",背文为"天下太平"的大花钱,直径70.5毫米、厚5毫米、重127克,文字工整、铜质精良、纹饰精美,钱型硕大厚重.面、背缘上都镌刻有双龙抢球、海水朝天圭纹,古气盎然、气度不凡,当属宫钱无疑.提到宫钱人们自然会想到是清宫钱,但笔者总感觉它似曾相识,钱型纹饰并不象清官钱,经深入研究,认为此钱是一枚太平天国大型宫钱.  相似文献   

9.
太平通宝钱铸造于北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是宋代第一种年号钱。钱文书体真书兼八分体,背无文字或有星月纹,以铜质小平钱为主,至今小平铜钱存世仍多。另铸有铁钱,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几种,主要铸造行用于四川、湖广等地。当时福建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年来收集到一批广西铸光背洪武通宝小平钱,现将其中一部分版式介绍于后. 一、广西铸光背洪武通宝小平钱的版式 1、爪贝宝:直径2.48cm,穿宽0.65cm,厚0.11cm,重3.95克.  相似文献   

11.
笔者集有两枚洪武通宝背记值钱,现拓图介绍如下:图一,洪武通宝背“五钱”,直径4.1、穿径0.9、厚0.4厘米,重24克;图二,洪武通宝背“三钱”,直径3.2、穿径0.7、厚0.19厘米,重11克。上述两枚记值钱皆为红铜质,钱体厚重包浆自然。钱文为真书顺读,字体粗壮工整,字迹清秀遒劲笔划清晰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0月初,笔者在乡下一老翁处集得一枚崇祯通宝背"寿"折十钱.此钱铜质细腻,铜色金黄.钱文端庄规整,钱背铸一草体"寿"字,书法自然洒脱.经测量,此钱外径4.8厘米,穿径1.1厘米,厚0.16厘米,重13克(见图).遗憾的是钱身因磨损过薄而裂成两半,但此钱仍是一枚难得的珍品.  相似文献   

13.
顺治通宝背“户”,是“顺治五式”钱制中的单汉字钱。其制式仿唐会昌开元纪局纪地钱式,特点是钱背铸一汉字,以纪铸地或铸局之名。如顺治通宝背“户”者,大清户部宝泉局之铸币也。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设局开铸。会昌开元这一钱式,在宋朝时就曾得到过继承。北宋哲宗元年间铸过小  相似文献   

14.
民国重宝当十钱最早披露于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据《上海钱币通讯》第40期徐渊、徐晓岳的《“民国重宝”背直读“当十”钱》文章介绍,现存世多见的民国通宝当十和民国通宝背东川小钱都是民国初年时云南东川矿业公司所铸,系就地取滇铜提炼浇铸而成,作为该公司发放工资之用。从现今实物出土来看,民国重宝当十钱多发现于云南地区,其他地方基本未见,由此可证民国重宝钱是在云南一带铸造流通使用。结合另两种同铸于云南一带民国通宝钱的特征和铸地、铸期来分析考证,笔者以为民国重宝钱也是云南东川矿业公司的铸币。其铸期应非常短暂,故存世十分…  相似文献   

15.
钱镜当何用     
罗思 《西安金融》2003,(6):62-62
2002年初夏,我在西安八仙庵旧货市场地摊购得洪武通宝钱镜(见相片),镜的正面可照常使用,而背部却镶着一枚折三洪武通宝。该镜径46.6,缘厚3.2(钮处厚6mm),青铜质略泛黄;镜背所镶之折三洪武通宝径32.8mm,铜质为红铜,系“双点通”(通之“辶”一点处为两点);总重23.3克。据笔者及西  相似文献   

16.
顺治初始用明代旧制造币机构铸“顺治通宝”.铸量大、版别颇丰。各省设局开炉鼓铸五种类型,有明钱式、折银一厘钱、满文纪局及满汉文纪局、单汉字五种。共计二十一局。其中一类顺治背单汉字,代表地名、局名,计十八种,唯陕西延绥局铸延字钱最少.穿上延字更为稀见.系集藏顺治专题钱所寻觅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一、乾隆通宝中的异体钱 清高宗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所铸制钱,连宝泉、宝源在内先后有双局开铸;多用黄铜、青铜浇铸.面文为"乾隆通宝"楷书,直读;背文沿雍正年间满文钱式穿左为"宝",穿右铸各局名.钱体大小厚薄不一,文字笔画位置多变,一般直径2.2-2.5厘米,重约2.4-4.8克.少数钱背可见星号或汉字;在乾隆通宝中,"隆"字异书钱为其他钱币少见.笔者收藏的乾隆通宝实物中,就有隆字的异体字五种之多.  相似文献   

18.
"洪武通宝",是明朝通行的货币,铸于朱元璋洪武年间.存于后世的一种背面铸有牧童骑牛图案的"洪武通宝",即所谓"洪武牧牛钱",因无明确的史料记载,"牧童骑牛"的图案又巧合了传说中朱元璋的童年经历,究竟它是官方所制并在市场流通的纪念币,还是民间私铸的花钱,抑或是后世民间工匠的伪造……藏界一直颇多争议.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夏,湖北襄樊市襄阳区石桥镇出土一批开元通宝,约3000余枚。时隔不久,与之相邻的襄樊市宜城县城关镇也出土一批开元通宝,近2000枚。这两批钱币十分相似,所出钱币均钱体规整,锈色均匀,铜质发白,轮郭深峻,文字纤细,异常精美。两批钱中均无会昌开元钱,钱径大多数在2.5厘米左右,略大于初唐开元。因此可以推断这两批钱应为盛唐时期同一时期和同一铸地的钱币。这两批钱币中版式丰富,如右挑元、双挑元、断舟通、面星、背星及月纹者很多,虽然经过多人挑选,笔者仍挑选了一些很有特点的钱币,有些较为少见。现选拓15枚附后。如图1,开元通宝大字,“…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末.笔者在西安古玩市场集得一枚周元通宝背龙凤钱,白铜,开门传世上品。正面为直读隶书周元通宝,除宝字略为不清外,其余三字皆字迹清晰;背面龙头向上,凤尾向下。且龙与凤首尾相连.铸造精细,造型、纹饰精美;径26.2毫米,穿6毫米,厚1.6毫米,重5.25克(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