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11年到2013年是半强制分红政策之后中国证监会在现金分红问题上的高压期,在此背景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能力和其资产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资产收益率和净现金流正相关,和资产负债水平以及企业成长性负相关,而企业生命周期和派现意愿正相关但与派现水平负相关;监管的高压期下,显著提升的是派现意愿而非派现水平;限定再融资方式后,通过定向增发满足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因趋严的现金分红监管而显著提高其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娜  朱学义 《会计之友》2007,(16):81-82
目前.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以"高派现"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本文通过分析货币资金合理占有率、现金再投资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三个指标对上市公司分红派现的比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2006~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观测样本,通过考察差异化分红政策实施期间上市公司分红行为较半强制分红期的变化后发现:差异化分红政策总体上显著提高了A股上市公司的派现意愿与派现水平,并使“铁公鸡”公司的比例较前期有了显著下降;同时,差异化分红标准的设置初步缓解了半强制分红期的“监管悖论”现象,并使上市公司的分红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化分布特征。不过,由于监管新政对成长性与重大资金支出的界定不明确,从而导致每一类上市公司的实际分红水平都低于其理论分红标准,出现了“折扣式”分红现象。这表明未来的分红改革在政策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及监管的有效性上仍有持续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战略与决策的影响已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基于控股股东不同动机,利用2015—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股权质押对现金分红的影响,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呈U型关系,表明不同股权质押比例下控股股东现金分红存在动机差异,股权质押比例较低时基于掏空上市公司目的降低现金分红,而当股权质押比例高于临界值时出于控制权保持动机提高现金分红.区分控股股东产权性质检验发现,股权质押与现金分红之间的U型关系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城镇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一方面,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以来,存续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既有土地资源闲置或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另一方面,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业务发展、规模扩大导致经营场地严重不足的情况。为盘活国有企业土地的同时保障所控股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快速健康发展,文章通过对风险分析、税负比较、运营效益高低等进行研究,以探讨适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开发母企业土地项目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党建工作中需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加强廉政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当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党建工作中需要解决一些矛盾和难题,充分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党建效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党建工作的强化中需要做到"三个注重",注重理论和经验学习、注重立行立改、边整边改、注重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汪洋 《广西会计》2001,(3):24-25
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选择一些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所得资金由国家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本文拟对一般上市公司可以采取的两种主要国有股减持方式-国有股配售和国有股回购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集了2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首次披露日前后三十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并对这些股价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在股权激励方案首次披露日之后给投资者带来了超额收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给个股股价带来正面的市场效应,并且能够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短期融资能力。分析认为,广大证券投资者没有过分担心因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可能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多数投资者持积极认同态度。  相似文献   

9.
现金分红是股利分配政策的一种,即公司向股东分派现金股利。我国2000年开始掀起现金分红热潮,但分红出现了超能力派现、融资同时派现、异常低派现等不良现象。作者对此进行分析,指出中国上市公司在现金股利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以“高派现”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本文通过分析货币资金合理占有率、现金再投资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三个指标对上市公司分红派现的比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