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牟丕志 《金融博览》2013,(17):26-27
记者:今年5月15日,中国金融作家协会成功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团体会员,请您谈谈这次“入会”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金融博览》2013,(1):10-10
2012年12月15日和12月22日,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二届四次理事会议和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一届二次理事会在京召开。 会议分别总结了2012年工作,宣读了各自协会人员增补调整的决定。  相似文献   

3.
王祁书法     
《中国金融家》2011,(11):147-149
王祁,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主席,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9年5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王祁创作的我国首部4集金融专题片《魂系大地》。出版《王祁文集》,包括中篇小说卷《梦译波斯》、短篇小说巷《金融鹿方》、散文随笔卷《心画图腾》、诗词歌赋巷《心洗如诗》、长篇纪实卷《南国纪事》。还著有小说、电视剧、书法等作品。  相似文献   

4.
一、金融控股公司及其在中国的表现 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联合会、国际保险监管协会发起成立的多样化金融集团公司联合论坛曾对金融控股公司做了权威定义:"金融按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地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5.
金融功能、金融发展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功能是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实质、核心与基础。金融功能性资源比其他层次的金融资源更难得,从而更稀缺。金融功能层次的复杂化与提升,功能层次与种类的扩展与强化过程即是金融功能的演进,金融功能的演进即是金融发展。在此基础上以金融发展的金融功能观视角来进行中国金融发展状况的功能判断,提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祁 《中国金融家》2012,(5):146-147
金融文学还是一个较新的文学领域,推动金融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具有拓荒的象征意味。2011年11月27日中国金融作家协会成立,提出了"金融人写和写金融人"的创作发展理念。2012年3月23日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在京举办了第一次"中国金融文学创作发展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金融和经济关系的实质是金融功能,金融和经济关系的核心是金融功能,金融和经济关系的基础也是金融功能。而金融功能性要比其他各层级大的金融资源更加难得,所以金融功能性资源是十分稀缺的。在实际中,金融功能层次本身的复杂化和提高,功能的层次和种类的拓展以及强化的过程实质上其实就是金融功能的进一步演化,所以说金融功能的演化便是金融发展。在这个基础之上,用金融发展的金融功能的角度来展开我国金融发展情况的相关功能的判断工作,从而提出吴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些与之相关的思考。本文就金融功能以及金融发展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金融发展的分化特征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的界定中国既有的渐进改革在一定意义上取得了较大成功 ,中国经济持续 2 0年高速增长 ,被称为“中国的奇迹”。其中 ,中国金融增长的速度之迅猛令人惊叹 ,在短短的 2 0年里 ,从形式上几乎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历程 ,呈现出一种外貌全新的金融状态。 (王晓芳 ,1999) ,成为中国金融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饶有趣味的是 ,对中国金融发展的研究和判断的结论不尽一致。但大致可以以 1997年为界进行粗略划分。 1997年的研究认为我国明显处于金融抑制状态 ,主张金融自由化的观点占据主导 ;而 1997年后 ,反思金融自由化认为过早…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化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总体上我国的金融仍处于压制状态之中。匠金融深化理论,对中国金融深化的表现、原因和效应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中国金融深化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指出,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人民银行肩负着实施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的重大历史责任。2008年12月26日,由中国金融学会和金融时报社联合举办的"2008中国金融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上,与会嘉宾紧紧围绕论坛主题"中国金融业:金融风暴中迈向新征程——纪念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周年"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相似文献   

11.
全书分为"货币金融理论:本源的回归与现实""战略环境与战略方向""大国崛起中的中国汇率制度选择""中国资本账户:渐进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困境与期望"等章,从中国未来经济4大机遇  相似文献   

12.
论构建中国金融信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金融是现代国民经济的核心,中国已经成功“入世”,构建中国金融信用关系到市场经济秩序的好坏;效果成本的高低;竞争力的大小;经济能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蓝虹 《中国金融》2007,(22):61-62
实现中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手段的金融支持,也必须以可持续金融理念为指导。可持续金融理念的核心,是实现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要在中国成功发展可持续金融,使金融机构接受可持续金融理念,并转化为行动,必须深入研究金融机构的制度变迁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发展战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金融深化为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流动性保障,因而对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对中国金融深化程度进行综合判断的基础上,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并针对中国目前金融发展的数量扩张型特点,指出中国的金融发展应更加注重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式金融的理论体系做了设想,对中国式金融为什么在古代、近代没有成为体系做了原因分析,而后对中国式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待,最终得出中国式金融前途无限光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需要和谐金融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首次将生态概念引申到金融领域,提出“金融生态”的概念。2005年11月3日,由中国金融学会与金融时报社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金融论坛”上,再次以“金融生态: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考验”为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周小川发言时说,“金融生态”是一个比喻,就像鱼儿生存、生长离不开水、氧气、盐分和浮游生物一样,金融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成熟健全的金融生态。一个健康而有活力的金融生态,无论对金融业的发展,还是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晶 《中国金融》2003,(1):55-56
2000年10月,第一届中美金融策划论坛首次将金融策划和注册金融策划师的概念介绍到中国。2002年11月,第二届中美金融策划论坛为中国金融策划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金融策划师”,这一新名词再次引起了金融界的关注。中国需要金融策划师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认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的观念在不断更新。尤其是投资理财的需求从无  相似文献   

18.
2013年8月21日,由中国金融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主办,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第二届(生命人寿杯)全国摄影展"作品终审评选会,在北京生命人寿大厦成功举办。担任本次摄影展作品终审评选工作的评委有:中  相似文献   

19.
田树喜  白钦先 《上海金融》2012,(12):3-7,120
中国的金融资源,在配置方式上长期依赖于间接融资,在配置对象上体现为所有制偏好和规模偏好。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金融资源的倾斜配置内生于经济转型的初始条件和渐进模式,并在国家的金融约束政策下形成路径依赖。因此,转变中国金融资源倾斜配置格局的关键不仅在于推进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缩减金融约束下的机会主义空间和道德风险,将金融约束的"租金"由国有部门转向民营部门,形成有助于技术进步的激励机制和直接融资发展的内生需求,逐步转变经济增长对金融倾斜的路径依赖,实现中国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0.
邓宇 《西南金融》2022,(12):17-29
百年变局加快演变,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作为国家重要根基的金融业将面临新的考验。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必须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以高质量发展为金融业改革发展的主题,不断加强国家金融治理体系建设,推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能力提升,持续深入推进国家金融治理现代化。本文认为,过去十年,中国金融业总资产保持了合理增长,具备了体量规模优势,金融体系逐渐完善,金融监管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基本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要求,为推进国家金融治理现代化、增强国家金融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步入到了新阶段,统筹发展和安全变得极其重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不仅要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增强国家金融治理水平,巩固提升国家金融体系稳定性,筑牢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屏障,推进国家金融治理现代化,而且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总结欧美、拉美及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治理经验和教训,坚持深化金融改革和稳步扩大金融开放的政策不动摇,平衡好金融侧与实体侧的关系,从结构上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加强国家金融能力建设,加快国家金融治理体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