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储蓄银行是以储蓄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专业银行,合作银行是由私人和团体所组织的互助性金融机构。若能将二者的优势有效结合,组建储蓄合作银行,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尤其在我国当前住宅商品化、发展房地产金融这一层面上更具有特殊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再论金融资源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系统(体系)是由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金融监管“三位”和金融调度“一体”组成的“三位一体”,金融系统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国际金融体系,国别金融体系和各国内部各金融子系统。金融体系的微观基础是有限理性与具一定适应性的金融主体,金融主体包括金融中介,金融调控机构与监管机构以及储蓄投资者。  相似文献   

3.
住宅金融体系国际经验借鉴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宅金融体系是各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实现“居者有其屋”社会公共目标的有效手段。对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住宅金融体系进行分析,并根据政府支持住宅金融体系建设的不同方式将住宅金融体系分为准政府、准财政模式,纯市场化模式和半政府、半市场化模式三类。大多数国家都把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住宅金融政策,从法律、监管、担保、会计、税收等多方面提供适时适度的支持和保障,培育、促进和调控住宅金融市场发展,达到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当前提高我国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尤其是提高储蓄存款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传统储蓄函数的进一步扩展,构造了适合我国转轨时期特征的居民部门金融储蓄函数,并利用1976—1996年我国有关的实际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转轨时期,GNP水平、利率、金融深化、金融体系的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影响居民金融储蓄的四个独立的、重要的因素;同时指出,我国要创造一个收益与风险匹配的金融环境,形成一种能够促使持续金融创新的体制,以保持金融市场对其微观主体的刺激和诱导能力,提高金融体系微观参与者的积极性,最终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建立完整的住房金融体系为主题,提出住房金融应是多方位、多品种互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体系,这也是住房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分三个部分加以阐述:⑴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住宅金融体系。⑵发达国家住宅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⑶如何建立、完善我国的住宅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6.
谭章禄  徐静 《浙江金融》2008,(1):31-31,28
资本积累源于储蓄、形成于投资,储蓄的形成和转化是资本积累的两个关键环节,这正是金融体系所担负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金融体系存在的意义所在。对于一国而言,高储蓄并不能保证高投资和高积累,其  相似文献   

7.
功能金融理论认为,金融体系具有便利清算和支付、聚集和分配资源以及分散风险的功能。一个稳定和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通过有效发挥这三大核心功能,能够极大地促进一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根据该理论,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金融体系上述三大功能的发挥程度来判断其稳定性和效率性。大量实证资料表明。我国金融体系虽然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储蓄,便利各种交易的清算和支付。但是其储蓄一投资转化率低下,资源配置功能弱化,风险分散和转移能力不高。因此,应在提高投资转化率、创新金融工具和技术、建立高效融资平台、改善公司治理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住宅金融体系的新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和日本的住宅金融体系都曾经为其住宅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然而,无论是日本泡沫经济的爆发,还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都表明其原有住宅金融体系存在弊端。在金融危机的刺激下,美国和日本的住宅金融体系都有了新的发展。借鉴金融危机背景下住宅金融体系的国际经验,对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健全和完善我国住宅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跃 《中国金融家》2011,(3):95-97,10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金融体制和金融服务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金融体系,是深化金融改革一个重要环节。尽管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政策性金融活动在各国金融体系中的相对比重处于下降的趋势,但是,就其内在职能来看,  相似文献   

10.
各国宏观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经济研究部张颖一般来说,各国宏观金融监管的目标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提供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二是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三是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围绕这三大目标,西方各国宏观金融监管条例不断进行变革,近几年主...  相似文献   

11.
联邦德国共有31家住宅储蓄银行(其中13家是州政府办的,18家是私营的),专门吸收居民的住宅储蓄存款,并向存款者发放建房、买房或住宅改建的贷款。从1970年到1985年,联邦德国的住宅投资总额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来自住宅储蓄银行发放的贷款。在这期间,住宅储蓄银行发放的住宅贷款累计为6000多亿马克。  相似文献   

12.
从国外住宅金融发展的模式来看 ,住宅消费的启动 ,离不开完善的住宅金融体系支持。同样 ,我国住宅消费潜在需求的启动 ,也必须建立健全住宅金融服务体系。总体来讲 ,我国住宅金融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 ,政府适当调节的政府金融服务体系 ,形成一个政策性住宅金融机构和商业性住宅金融机构并存 ,以抵押为基础 ,包括住宅储蓄、住房信贷、抵押、信托、保险等在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广泛的住宅金融市场。具体来说 ,为了将我国住宅消费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 ,在住宅金融方面 ,建议今后采取以下对策 :一、尽快建立政策性住宅银行…  相似文献   

13.
金融体系效率的国别差异和全球经济失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金融体系效率的国别差异是全球经济失衡背后的结构性原因。金融体系效率高的国家向金融体系效率低的国家输出金融中介功能,帮助其完成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结果前者储蓄小于投资,经常项目逆差,净输入资本;后者储蓄大于投资,经常项目顺差,净输出资本。我国金融体系不发达,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既造成储蓄虚高于投资和经常项目表面盈余,又造成资金配置过剩和不足并存,外资变成为国内投资融资的手段。通过引入国外高效率的金融中介完成我国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我们已为此付出不少成本。  相似文献   

14.
定期储蓄由存单核算改为存折核算的设想黄旭春(一)定期整存整取储蓄存单核算的弊端定期整存整取储蓄的存单核算(以下简称存单式定期储蓄)是银行长期沿袭下来的一种储蓄核算方式。这种核算方式在过去居民经济收入不高,存款不多的历史条件下,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安全...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中央银行制度,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已成为银行改革的主要课题。我对这一问题有三点看法:一是人民银行直接办理信贷业务是计划调节金融的重要手段,储蓄和工商信贷专业银行不宜过早分设;二是要加强人民银行在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保证金融的集中统一;三是人民银行实现中央银行化,要根据沿海地区和内地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先后过渡。  相似文献   

16.
刘嘉文 《金融论坛》2003,8(12):2-5,46
当前提高我国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尤其是提高储蓄存款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传统储蓄函数的进一步扩展,构造了适合我国转轨时期特征的居民部门金融储蓄函数,并利用1976~1996年我国有关的实际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转轨时期,GNP水平、利率、金融深化、金融体系的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影响居民金融储蓄的四个独立的、重要的因素;同时指出,我国要创造一个收益与风险匹配的金融环境,形成一种能够促使持续金融创新的体制,以保持金融市场对其微观主体的刺激和诱导能力,提高金融体系微观参与者的积极性,最终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从国际经验看我国的住房金融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住房金融体系的现状,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我国住房金融体系的六大措施:1.加强政府对住房金融的干预和参与;2.建立低存低贷的住房互助储蓄体系;3.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4.扶植和鼓励住宅合作社的发展;5.引入社会化的抵押贷款担保和保险机构;6.培育发展抵押贷款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18.
储蓄向投资转化是金融体系最基本的功能。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在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是竞争又合作的动态互补关系,接着以灰色关联度的数量方法论证我国目前正处于金融体系历史演变阶段中的弱市场导向阶段,信贷市场仍然在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占主体地位,以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对储蓄投资转化率的影响较小,但已呈现出向上发展的态势。我国应在加大银行部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并从法律政策、政府监管等方面进行完善,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建立适合中国自身特点的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19.
陈洪波 《新金融》2006,(7):36-38
世界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不同的住宅金融模式,对中国而言,独立运行、专业经营和广泛参与是我国住宅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包括:建立商业性和福利性相结合的金融支持体系,明确商业银行在住房融资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融资保险和担保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其防范化解金融危机、维护公众信心和金融体系稳定的作用被各国所重视。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建设正处探索、试点的起步阶段。本文提出中国特色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体系的构想,从这一制度体系的基本涵义、理论原则和构成要素三方面探索,提出一些前瞻性的设计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