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陈珍 《时代金融》2013,(6):300-301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高职教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会计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文章拟对现有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典型模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完善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会计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论校企合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形式,校企合作机制是职业院校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保障。本文从国家立法层面谈校企合作法律机制保障及地方立法的意义,由政府引导、校企互动、行业协调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确保校企合作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论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是利用学校、企业两种不同环境和资源优势,采取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河南省通过组建职教集团建立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校企之间全方位的合作平台,使河南省职业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河南省的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是合作松散,缺乏体制、机制和制度的保障,宏观调控不力,实训条件仍需改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仍有脱节,校企合作未能得到应有发展等。对此,要牢固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建立校企合作良性的运行机制,动态设置、调整专业和开发课程,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一套科学的学习成果和职业能力评价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面向岗位、面向社会的最佳途径之一,这种形式已经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在职业院校中积极开展。本文指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包括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是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的需要,只有企业积极参与才能形成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进而分析了企业实际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包括缺乏完整有效的法规体系支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比较被动以及院校没有形成长期的校企合作机制。最后对如何提高企业在职业教育中主体地位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进一步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处理好企业与学校双方的关系,加强对校企合作办学的宣传,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其中。我们需要采用立法手段切实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建立法律和相关政策制度,鼓励和保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高企业在职业教育中主体地位,使我国职业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远程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校企合作是其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探究了开展"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对建设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会计师》2014,(3)
职业教育需要企业提供实训实习舞台,鉴于会计专业特殊性,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就应该对高职会计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共同需求和合作机制进行分析,依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特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提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合作具体措施,以实现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的共赢。  相似文献   

7.
基层复合型银领人才在本质意义上即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该是面向业务一线的基层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共育优质银领人才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成功路径,构建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现优质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刘晓敏 《财会学习》2016,(23):214-215
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主要是课程教学上的衔接,针对当前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出现的专业衔接错位问题,加上传统的课程教学越来越束缚学生的发展,开展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和企业谋求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努力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制定一套既适应市场需求又适合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特色的融合贯通的系列课程标准,从而打破当前中职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障碍,最终达到提升各个层次职业教育的水平和人才培养需求的质量,满足社会上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不仅是就业的人,更应是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最好的办学模式就是让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文章通过对普通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下的旧有模式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科研项目创新模式角度分析得出,产教深度融合才是独立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从以资源、资本驱动为主快速转向以技术、知识、人才驱动为主的转型发展阶段,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已是实现我国经济顺利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最佳和主要途径,但当前校企合作存在诸多难题,影响校企合作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和潜能的发挥.为此,本文将试图以宁波为例,从校企合作的内外两方面寻找影响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难点和原因,并对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和潜力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党中华  毛杰  蔡向东 《中国外资》2011,(19):210-212
合理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培养高质量服务外包人才的关键。当前我国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领域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层次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有利于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是解决服务外包人才短缺和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汽车保险与理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为了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课程改革尤为必要。本文针对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构想,以期为该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谢文琴 《中国外资》2010,(24):233-234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从以资源、资本驱动为主快速转向以技术、知识、人才驱动为主的转型发展阶段,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已是实现我国经济顺利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最佳和主要途径,但当前校企合作存在诸多难题,影响校企合作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和潜能的发挥。为此,本文将试图以宁波为例,从校企合作的内外两方面寻找影响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难点和原因,并对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和潜力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4.
崔淑林 《财会学习》2020,(13):206-206,208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获得自身需要的人才,学生可以掌握实际操作经验,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领悟,学校也可以及时精准的了解市场需求,并据此对教学做出调整,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校企合作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较全面的分析了我国校企合作现状,对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倪红娟 《中国外资》2013,(21):286-286
职业教育学校的校企合作方式,是把教育与经济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它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如何更好的促进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良性合作,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含义、存在问题,找出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开展校企合作要适应产业发展的形态与变化,产业柔性集聚是目前我国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个显著特征。本文在借鉴"广东汉普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劳务派遣机构经营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产业柔性集聚背景下基于"人才再造"服务外包途径的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引入市场机制,使校企双方专注于各自擅长的领域,深入开展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社会对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如何能更好更快的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紧要任务。积极有效的开展校企合作,正是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良好途径。但是,近些年,校企合作办学在具体实践中开始出现发展的瓶颈。本文在分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研究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并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强企业参与、政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等方式,提高校企合作办学的效率,培养更多社会所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有企业辅助模式、联合培养模式、实体合作模式。建立"政校企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只有由政府建立起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加以保障,发挥统筹和引导作用,才能使校企合作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和普遍模式。  相似文献   

19.
沈芳 《中国外资》2013,(12):63-64
校企合作是实践性教学的新模式,本文探讨的是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校企合作的方式,希望通过校企合作,真正使实践性教学在会计专业中得以开展,学生、教师、企业、社会都能从中受益,更好的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为如何培养面向建设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思路,本论文将秉承这一思路研究如何构建适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的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