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舒林  欧光军 《生产力研究》2020,(12):8-12+72+161
进入经济发展新时代,推进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紧迫性,由于地区发展差异,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能力也不同。文章使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从高质量投入-高质量转化-高质量产出三大方面,结合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评价省域间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能力并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的结论有:(1)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优势突出、西部地区弱、中部和东北地区稳步提升局面;(2)创新规模是影响高质量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3)各省在高质量发展能力各层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论文在对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双循环"动力机制,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借此提出了相应区域发展策略。结果显示:(1)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处在中度耦合阶段,整体文旅融合水平也较低,处在中度失调阶段,2000—2018年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区域间融合程度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阶梯式差异特点,但年均增长率则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融合速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呈现明显的中心化特点,融合度发展水平与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自身的特征,可以从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两方面来构建其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模型。通过运用该模型对长沙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实际评价,发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能力和制度竞争力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客观要求,又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只有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政策,才能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构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就必须以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理论和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必须遵循可量化、层次性、可比性三条基本原则。可以从产业创新、产业协调、产业开放和产业共享四个维度构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政策意义在于:有助于科学把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有助于实现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科学化;有助于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相继得到确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已成为文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准确、完善的文化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以评价结果作为文化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依据,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文化产业的产业个性决定了文化企业在发展内涵、发展脉络和产出上都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创意。因此,文化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既要考虑企业实力、发展潜力等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同时更要兼顾创新能力在文化企业竞争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竞争力评价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北京市31个开发区的产业集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对"两带"地区的27个开发区的产业集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东部发展带的产业集聚竞争力显著高于西部发展带,但是西部发展带在制度创新方面显示出了积极的意愿,具有突破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省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可以用三个模块(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五大要素(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文化企业、政府行为),以及若干个竞争面和若干个评价指标,来构成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省城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总体评价。依靠该体系。文章分析了提升安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论湖南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地处中部,近年来湖南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产业集群化发展引人注目。通过对湖南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湖南产业集群在集群创新体系的构建、集群文化的建设、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从集群获取资源的能力、创新体系的构建、市场营销、集群文化的角度对湖南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分析及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对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科学、全面的测评,不仅有助于产业集群更好更快地发展,而且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也起着重要作用。在“从影响主体确定到系统结构分解”的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方法论原理指导下,对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构建了一套涵盖12个因素、46个子因素和97项显性观测指标的五层测评体系。对指标权重、集群边界、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等的分析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操作是方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肖维歌 《经济论坛》2013,(10):15-20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而园区的发展则依赖于园区竞争力的提升.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分析集群竞争力的一般方法,剖析了影响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竞争力的因素,从集聚力、创新力、影响力和支持力四个方面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s Analysis,PCA)对浙江17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聚类法,将园区分为三大类,并根据不同园区在竞争力水平上的表现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园区竞争力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借鉴文献的基础上,从基础竞争力、效率竞争力、潜在竞争力3个层面构建了中国省域广电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31个省(市、区)的广电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估与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广电产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空间分布具有东部沿海省份高,边界省份居中,而西北内陆省份低的特点;剔除中央直属单位数据后,上海、江苏、北京、湖南、浙江处于中国广电产业综合竞争力前5名;贵州、青海、山西、重庆、宁夏居竞争力最后5名.  相似文献   

12.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年来,中部地区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高技术产业比重低等问题。2016~2025年是中部崛起"新十年",中部地区应按照"突出特色发展、加快创新发展、加速绿色发展、促进集群集聚发展"的思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提升整体实力和水平;融合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能力。"新十年"应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创造产业新优势,为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各区域农村文化产业的结构和发展状况,遵循构建农村文化产业评价体系的原则对农村文化产业构建三级评价指标,包括总指标、五个一级指标和十七个二级指标,并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的模型,得到各个指标相对总指标重要性的权重。输入不同地区农村文化产业的数据可得到不同地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并对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结合IMD和WEF竞争力理论和评价体系,从生产要素、需求要素、产业关联、企业发展、政府行为和贸易行为层面构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对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度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当前只是文化大国,而非文化强国,文化产业综合国际竞争力较弱,处在所有参评国家的中下等位置,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相称.文化产业存在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居民消费层次低、文化企业价值链宽度不够、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低、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和高层次文化产业发展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创造和实现能力.因此,需要从资源和要素整合、打造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优化政策与法律环境、人才培养以及推进“走出去”等方面采取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构建了包含投入能力、产出能力、转化能力、基础能力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中部地区六省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部六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呈现出明显的省域特征。湖北和安徽两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河南和湖南两省次之,江西和山西两省相对滞后,影响各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各具特色。应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与产业政策,促使中部各省高技术产业根据自身特点特色发展、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6.
在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规模、效益和速度3个方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31个省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进行了评价和区际差异分析,进而提炼和归纳出各省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东中西部不均衡态势明显,其中,发展规模的差异最大,其次是发展效益和发展速度;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尤其较慢;区域内部差异最大的是东部地区,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最后是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我国的农副食品加工业近年来不断发展,但是各省区的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构建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区农副食品加工业的综合竞争力评价和比较分析,运用SPSS软件选取出影响竞争优势的四个主要因素--产业集群、企业经营、需求条件和效益,分析各省区农副食品加工业综合竞争力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素有湖南"金三角"之誉的长株潭能否成为增长极,带动湖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通过建立长株潭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且以中部六省的经济核心城市为考察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长株潭的产业竞争力。结果显示:在中部地区,长株潭的产业竞争力位居第二,长沙与武汉存在较大差距,稍弱于郑州,但株洲和湘潭处于明显劣势。最后,提出了提升长株潭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创新过程-创新产出-创新经济效益三个维度构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评价体系,运用G1-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法和联系度改进的TOPSIS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2007-2011年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进行了动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普遍不高,且空间差异性明显。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明显强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并且差距在逐渐扩大。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明显,中部、西部、东北三个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有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西部地区凭借自身特有的条件,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资源、产业加政府为主导的模式;中部地区作为东西部地区的连接,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兼具东西部特点的发展模式。本文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文化产业发展差异及形成的原因,并针对文化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