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宏兵  乔佳敏 《生产力研究》2022,(9):8-13+23+16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中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测算了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省域绿色发展效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比较了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特征,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影响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绝对值偏低,东、中、西差异明显,东西部较高,中部地区较低;从发展趋势看,长江经济带省域绿色发展效率稳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有“倒U型”的影响,人口规模与受教育水平正向影响绿色发展,即随着人口规模增加与受教育水平提高,绿色发展效率也会增加;产业结构与绿色发展效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测度及其动态演进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Kernel密度估计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大陆31个省市2001—2014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其动态演进。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波动式上升态势,地区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变化轨迹差异显著,其中,东、西部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格局由2001年东部效率高,中部、西部地区效率低的特征演变为"吉林—内蒙古—青海—西藏"和"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的两个高水平值带状分布;(3)中国城市土地效率在研究期内呈两级分化的空间非均衡特征,极化程度先减弱后加剧,集聚类型呈高值集聚、低值集聚交替;(4)三大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核密度函数在形状、位置和峰度的变化轨迹均差异显著,说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其演进路径存在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能源效率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1995—2006年中国210个主要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模型测算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然后分析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特征,结果显示,城市能源效率变动趋势呈现四个较为明显"倒U型"特征,城市间差距扩大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左右,而地区间城市差距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城市能源效率水平并不稳定,低效率高投入城市将是节能减排的重点。本文最后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资源禀赋、平均气温、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及各类政策因素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说明,应区别对待不同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引起能源效率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地区差距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GIS空间分析、泰尔指数分解和面板数据模型方法系统研究了1999—2011年中国31个省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地区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三大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各区域增长趋势极为相似,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1999—2011年三大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差距逐渐减小,呈现出持续收敛的态势。组内差距成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距变动的主导因素,组间差距的贡献度从52.37%下降到26.19%;③可流动要素(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有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不可流动要素(土地)的现行利用方式不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④从全国来看,耕地稀缺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但区域间存在差异。因此,在继续执行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同时,应该开始关注区域内部不同省份间的差距,向纵深方向推进;需要建立更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改变现行的土地利用方式,提升城市内部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可以通过外部约束(如耕地保护)来倒逼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5.
运用DEA-BCC模型测度了2000—2015年江西省各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并运用面板Tobit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绿色经济效率在全省层面及城市层面呈现波动上升状态,纯技术效率逐步提升,但规模效率波动起伏较大,仍未具备理想的规模报酬优势;南昌、九江、赣州在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具备组织管理和制度优势,但尚未形成规模化。新兴城市萍乡、新余等因地制宜,绿色经济发展情况较好;从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上看,实证结果符合波特假说及污染天堂假说,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劳动力资本合理配置对江西省绿色生产效率的提高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期望SBM模型,文章对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6年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其时空格局、城市类型、效率损失成因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水平总体不高,波动下降后有所回升,区域效率呈现东部>东北>西部>中部的态势,东北效率提升最大且提升单元具有“低投入、低产出和低污染”特点;效率沿河北至广东一线具有明显“凹陷”特征,区域内部效率变动较大。(2)环境污染、资源和资本冗余是各区域效率损失的主因,消费、财政收入和GDP分别是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效率损失的重要期望产出因子。(3)效率领先型、协调发展型、效率突破型和绿色增长型城市是中国绿色发展效率改善的推动力量,绿色下降型、黄色增长型和黄色下降型城市的效率则亟需改善。(4)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政府干预、环境规制和信息化水平是影响城市环境效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且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甘宁  彭博 《经济研究导刊》2014,(4):226-227,232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以空间集中形式进行生产和生活消费的载体,城市化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城市用地效率不只是一个资源配置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当前,制度与经济已成为影响与制约中国城市土地用地效率的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8.
城市和谐发展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基础,也需要先进的理念支撑。在新世纪新阶段,杭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杭州”的目标,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城市发展新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为杭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构建一般均衡模型识别劳动力配置效率,利用ArcGIS分析工具、莫兰指数、Getis-Ord Gi*统计模型、空间收敛模型等方法并结合2011—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究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城市层级特征、空间收敛性及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特征,但总体效率水平相比初期有较大改善。(2)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时空演化呈现出三重特征,即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明显高于非城市群,东南沿海城市明显高于西北内陆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中高水平城市表现为先扩大后收缩的态势。(3)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即按城市规模等级、行政等级逐级递减。(4)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存在空间收敛性,即以不同的增长路径收敛至稳态水平,且政府财政支出、产业结构及环境规制等因素会促进劳动力配置效率收敛。(5)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收敛速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衰减,受各类因素的影响效应也随之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11.
提高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对促进黄淮海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极其重要。通过超效率SBM模型和Tobit模型对黄淮海平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和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黄淮海平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整体趋于上升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技术进步变化是导致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变化的主要动因;除农作物种植结构外,经济发展水平、节水农业发展水平、供水结构等因素均对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有着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农业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升级、充分发挥节水潜力提高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水平和完善水价水权市场机制优化农业水资源配置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晓冬  胡颖  黄彪 《经济地理》2022,42(4):159-167
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建立乡村绿色发展指数测算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等方法,探讨2007—2017年江苏省乡村绿色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构建回归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10年来,江苏省乡村绿色发展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逐步缩小,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内部差异大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2)研究期内,省域乡村绿色发展水平及其分维指数呈现出苏南—苏中—苏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但绿色生态指数呈现反向递增的空间格局;乡村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态势,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低值集聚区分布在苏北地区。(3)经济发展、农村人力资本含量等对江苏省乡村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城镇化、工业化以及财政支农力度对乡村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乡村绿色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乡村绿色发展但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绿色科技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绿色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引力模型构建空间关联网络,进而对网络结构特征及网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绿色科技创新效率总体呈波动增长态势,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近年来东部地区效率增长相对平稳,中部地区增长较大,而西部地区下降较为明显。(2)中国已形成一个结构稳定的绿色科技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网络关系数、网络密度波动增长,网络效率不断下降,但仍具有较强的小世界性。(3)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明显,上海、北京、浙江处于中心位置,中介作用显著,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偏远省份处于边缘位置。(4)四大板块内部联系稀疏,板块间联系紧密,溢出效应较强。(5)相邻矩阵、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矩阵、开放程度差异矩阵显著正向影响空间关联,而地理距离、知识基础差异矩阵显著负向影响空间关联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助力城市降碳增效。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机理和内在机制,并将中国智慧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智慧城市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提升周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2)智慧城市主要通过增强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数字产业发展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三个方面提升碳排放效率;(3)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在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城市规模大、碳排放水平高的城市中更为显著。本文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新型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周超 《生产力研究》2012,(6):125-127
文章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了中国29个省市2004—2009年的绿色能源效率值,并从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能源禀赋和能源消费结构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绿色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绿色能源的地区性差异较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的绿色能源效率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就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而言,经济结构、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对绿色能源效率的提高都有显著的影响,而能源禀赋和能源消费结构则对绿色能源效率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SFA方法运用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沿海11省市的绿色海洋经济效率,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变异系数、基尼系数、α趋同、β趋同等方法对我国沿海地区绿色海洋经济效率进行时空差异和动态分析。然后通过Tobit模型的构建,对绿色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我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有较大提高,但与理想状况之间仍有一定差距;海洋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驱动,且海洋经济的增长需要牺牲一定的环境成本,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河北、天津、广东的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水平较高,海南效率水平最低,效率水平越高的地区效率增长率越低;不同时期效率水平的空间差异不同,随着时间推移,地区间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差异不断缩小;回归结果显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海洋经济效率起负向作用,海洋物质资本和对外开放水平对绿色海洋经济效率起正向促进作用,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人力资本与环境治理力度未通过模型检验,对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无有效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资本存量、劳动力就业人数、土地存量作为投入变量,将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化人口作为产出变量,利用地级以上247个城市2001年、2003年和2005年的数据,使用数据包络分析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计量结果表明,只有6%~12%的城市处于产出效率前沿,而88%~94%的城市处于非前沿面的无效率生产点上;2001年和2003年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均值集中在50%~70%之间,2005年60%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于50%。显然,中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粗放特征,不利于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和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1—2020年10年的序列数据,通过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9个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区域比较,得出了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总体上呈现出了良好的增长趋势,四个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2)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幅度,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份增长幅度排名靠前;(3)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绿色技术能力、环保投入强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绿色技术能力这两组双因子组合的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产业转型期的到来,西部地区以粗放型工业为主导的城市,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矛盾突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理念是推动城市工业转型的关键.因此,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研究西部城市工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选取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4—2014年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超效率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水资源效率进行评价,并对水资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水资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效率相对较低,仅北京、天津、青海三省市的水资源效率高于1,其余大部分省市水资源效率处于0~0.2之间;同时,我国水资源效率还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华北、西北地区相较于其他区域处于较高水平。水资源效率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水资源效率与治理废水项目完成投资额和产业用水结构呈负相关关系,与供水总量和科技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水资源效率,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水平,优化产业用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