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次代币发行(ICO)是指通过发行加密代币的方式进行融资,其随着区块链发展备受关注。本文在分析ICO发展形势及其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ICO快速发展中面临的无序发展、参与门槛偏低、市场投机氛围严重、发行门槛低、各类风险聚集等问题,并对近期ICO的监管措施及"金融安全优先,金融创新次之"的监管新思路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监管经验,对我国ICO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7年9月4日,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共同整治"首次代币发行"(ICO)乱象。然而,专家、媒体也指出在整治ICO的同时,应当继续鼓励发展区块链技术。本文辨析了区块链、比特币等相关概念,剖析了区块链技术与传统手段相比的特点、优势,简析了英格兰银行、欧洲央行等国际主要央行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进展及观点启示。本文认为,我国应当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引导,鼓励开展区块链技术研究,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行为,并积极做好公众宣传教育,在鼓励金融创新和加强金融监管中找到平衡。  相似文献   

3.
邢琪 《北方金融》2023,(3):71-76
ICO是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块链技术在融资方面的新应用,因其融资速度快、融资范围广、准入门槛低等特性,受到了行业青睐,但同时也带来了系列风险。我国于2017年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决定全面禁止ICO活动,但这并不能阻止ICO走向海外继续向国内融资,风险依然存在。在数字经济浪潮下,“ICO禁令”的作用愈发微弱,与其对ICO采取“一刀切”的禁止性监管策略,不如将ICO正式纳入监管范畴,既方便防范ICO风险,也能现实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宽松制度的制约下,ICO在过去几年野蛮生长,成为引发金融风险的巨大隐患。从ICO的运作方式、法律分析、监管现状来看,ICO的存在实质就是对传统金融监管制度的挑战。在"重典治乱"的监管政策达到预期效果后,本着鼓励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理念,对ICO进行穿透式监管还有众多问题需要解决:监管部门难以掌握ICO融资的资金流向;ICO代币融资机构难以纳入具体部门的监管范围;单独监管难以满足穿透式监管的统筹性要求。为了达到穿透式监管的最终目的,还需克服纵向监管困境与横向监管困境,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期,一些区块链领域大咖向笔者提及,决意杀进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募集比特币、以太坊等通用数字货币的行为.——编者注)大潮,细谈后,看得出他们真心觉得区块链应用需要大力扶植,认为目前功利的传统融资渠道不能满足区块链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数字解析     
<正>23%有数据显示,中国比特币交易约占全球交易量的23%。虚拟货币所带来的风险已经引发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9月4号,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将ICO(代币发行融资)界定为"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  相似文献   

7.
当前,供应链融资服务已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本文先对该领域金融的发展及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进行追溯,并在此基础上从我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入手,找出其融资运作的共性问题。然后对"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匹配性分析,并对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中企业融资业务的作用机理进行剖析,据此构建"区块链+供应链"融资平台。最后对"区块链+供应链"融资平台运行潜在的风险提出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账户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金融科技技术。作为其应用形式之一,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快速发展,但也积累了潜在风险,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国际组织、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均高度重视、密切跟踪研究金融科技的发展应用及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目前总体认为,分布式账户、区块链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能否实现大规模推广并产生变革性影响,还有待观察。数字货币按照发行主体可分为私人和法定数字货币。对于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各国普遍认为其不是法定货币,并持续向投资者提示相关交易活动风险。对与私人数字货币相关的金融业务,各国要么严格限制或禁止,要么按照业务属性纳入现行监管框架,主要涉及以数字货币为基础资产的衍生品交易、为数字货币交易提供支付服务、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等。此外,各国普遍认定首次代币发行(ICO)为一种公开融资活动,多数国家将其界定为证券发行行为。对于法定数字货币,各国均予以密切关注、积极跟踪研究,但多数国家尚未提出实质性的具体发行计划。本文认为,针对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监管者应遵循"技术中立"原则,按照金融业务本质实施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及时对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穿透定性",防止冒用"技术"名义违法违规开展金融业务;加强对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的监管,强化对信息科技风险、外包风险和其他操作风险的管控;同时,持续加强跟踪研究和监测分析,做好专业知识、人才队伍、政策措施等方面储备。  相似文献   

9.
郎平 《海南金融》2021,(4):46-50
纵观美国从首次代币发行到新型数字代币融资模式的发展现状,这与美国SEC遵循"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和坚持"DO NO HARM(不伤害)"的"轻触式"监管理念息息相关.在"轻触式"监管理念导向下,SEC对数字代币融资采取的监管措施是:适用豪威测试判定数字代币"融资合约"是否属于证券,通过交易的经济实质来甄别"证券发...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供应链中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本文对"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融资平台及运作进行深入分析,运用区块链追溯性、链式结构等技术特点,构建应收款管理系统,提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方式为主的小微企业融资解决方案,以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11.
潘越  谢玉湘  潘健平 《金融研究》2020,480(6):133-151
本文以中国境内所有的代币发行融资项目为研究对象,研究代币发行融资对初创企业生存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股权融资,代币发行融资会显著缩短初创企业的寿命。这一结论在增加控制变量和使用工具变量等方法后依然稳健。渠道检验的结果显示,代币发行融资阻碍了初创企业人力资本的进一步深化,从而缩短了企业的持续经营时间。从代币发行融资的宏观经济后果来看,代币发行融资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恶化了地区的信用环境,从而显著提高了地区的融资成本。进一步研究表明,代币发行融资对初创企业的负面影响在信息披露水平较低、不受关注以及缺少媒体监督的样本中更加显著。本文揭示了代币发行融资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禁止代币发行融资等规范金融创新的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鉴于金融科技的创新,突破区块链应用货币化和虚拟化的思维局限,全面落实区块链的实地应用,在分析数字经济时代区块链技术生活化嵌入模式的基础上,论证了区块技术驱动创新下由代币-法币的数字货币模式到通证经济模式再到金融场景化模式的发展路径,系统设计金融科技的场景化应用发展框架与对策。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构建未来数字金融的场景化应用大框架,实现金融行业从"互联网+"转型迈向"区块链+"升级的落地。以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场景化应用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率提高、智能化等功能有助于实现数字金融的普惠效应,共享金融科技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金融科技在全球各领域纵深推进,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分布式记账数字货币是当前金融科技极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快速发展,但受到国际组织及各国监管机构限制,其在发展运营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近年来,国际密切关注金融科技对金融领域稳定性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区块链技术及数字货币发展趋势。文章重点分析了分布式记账、区块链技术及数字货币等金融科技的概念,重点针对数字货币展开研究,探讨了数字货币的监管方式、发行建议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互联网技术,契合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在证券发行、登记托管、清算交收等方面具有发展空间。目前,证券区块链在发展路径、具体应用、监管对策等方面仍处于探索初期,尚无成熟的路线图。证券区块链本质属于金融,需要防范金融风险。本文建议通过吸收行业智慧加强顶层设计,借鉴"监管沙盒"模式支持创新,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划出监管底线,提高监管适应性,健全功能监管体系,处理好传统中介机构与区块链服务的关系等措施,促进区块链在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作为主导中小企业融资的概念应运而生.供应链金融发展至今暴露了很多弊端,而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开放性、数据不可篡改性等特点恰好弥补了供应链金融信息不对称、信用传递隔断的问题.从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出发,在分析区块链技术融合供应链金融优点的基础上,对目前制约"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便于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金融科技革命浪潮下,以ABCD(AI、Block Chain、Cloud、Big Data)为代表的最新科技技术,越来越被银行所关注和重视,并且有节奏地应用于银行的相关业务场景。这其中,AI、Cloud、Big Data的应用日渐趋于成熟,而区块链技术略显呼声高落地浅。诞生于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存在"币圈"和"链圈"两个生态链,币圈由于ICO问题引发的强监管等措施,导致社会各界对区块链的看法高低不平,有褒、有贬,但是币圈的现状并不能代表区块链整体现状;区块链由于其自身多方面的原因,至今在银行的应用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这并不代表区块链技术难以在银行应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区块链技术仍处于初级探索发展阶段,面临技术门槛高、缺乏稳定成熟的区块链金融产品,区块链金融的"脱法"问题较多、监管手段较为落后等问题。本文从日本和美国两个区块链发展强国的监管政策入手,通过对两国的监管策略和政策的研究,提出我国应进一步健全的区块链监管法律法规,构建多维区块链监管主体,建设包含平台自监管、行业协会协助监管、政府监管部门主要监管的立体化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小微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然而现实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已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但传统单层融资模式无法使核心企业的信用跨层穿透至融资需求更为迫切的上下游小微企业。区块链技术对于多层供应链金融场景下核心企业信用无损传递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有助于提高供应链信息透明度、保证价值转移和信用多层穿透、实现风险完整监控和穿透式监管。建议按照"多方信用共建+监管科技升级+标准平台体系+通证数字转型"的四维发展模式,鼓励多方探索、共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层供应链金融体系,加强科技化监管,实现区块链"多方+监管"格局,打造标准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构建通证生态,以区块链技术助力普惠金融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和可追溯性特点,将其融入供应链金融将有效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本文认为区块链技术融入供应链金融具有较强应用优势,同时也存在诸多推广障碍,如数据节点被破解、系统资金损失难以被人为暂停、联合监管机制尚未建立等。本文尝试基于链码实现、隐私保护和数字加密设计,构建安全加密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系统,并针对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行业应用提出“三主体、两保障、两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是当前供应链金融业态的一个新发展趋势。本文详细探究了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业务流程和特征,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理论论证了该模式的风险要点,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风险评价指标,对其风险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风险因子由大到小,依次是核心企业风险、质押物风险、宏观环境风险、技术风险、操作风险。基于此,提出健全核心企业监管体系、强化质押物管理、审慎研判宏观环境、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与提升人员金融素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