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富阳龙门为研究案例,基于地方依恋概念,设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了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旅游开发态度,探讨了地方依恋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依赖(A)、地方认同(B)与居民对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态度(C)存在正相关关系;(2)地方认同(B)比地方依赖(A)更能影响居民对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态度(C)。对此,本文从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旅游开发三个角度,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居民的古村落满意度,更有效地推动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2.
将传统村落脆弱性的客观评估与村民主观感知有机结合,有利于打通传统村落保护从政府供给端到民意反馈端的逻辑脉络,双向联动建立传统村落长效保护机制。基于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历史街巷、传统格局、村域自然环境等维度构建传统村落历史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运用CRITIC法、层次分析法及综合指数法对传统村落历史环境主客观脆弱性进行评价,并探明两者之间的适配性和差异性。研究表明:(1)传统村落历史环境客观脆弱性均值为0.51,高度、中度、低度脆弱性村落分别占比53.85%、30.77%和15.38%,分维度脆弱性为传统格局>历史街巷>历史环境要素>传统建筑>村域自然环境。(2)传统村落历史环境主观脆弱性均值为0.55,高度、中度、低度脆弱性村落分别占比46.15%、23.08%和30.77%,分维度脆弱性为传统格局>传统建筑>历史街巷>历史环境要素>村域自然环境。(3)历史环境主客观脆弱性的适配性存在尺度差异:从整体来看,76.92%的传统村落在主客观脆弱性上保持匹配,表明村民对历史环境脆弱性的客观事实具有一定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厘清旅游类传统村落韧性与高质量发展关联逻辑的基础上,构建包含经济、社会、生态、制度、文化5个子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为例,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传统村落韧性及其子系统协调发展程度,据此探究不同韧性水平传统村落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表明:(1)河南省旅游类传统村落韧性总体处于中高水平,空间上呈现南部和北部较高、中部和东部较低的分异特征。(2)子系统评价结果为制度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文化韧性>生态韧性,表明旅游开发在完善村落治理体系、促进村民就业增收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及社会文化造成了深层次干扰。(3)传统村落韧性子系统处于中低协调状态,反映出其韧性建构主要依赖于个别子系统的偏向型增长,子系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4)依据传统村落韧性水平将其分为品牌示范型、集约开发型、保护修复型三种类型,对应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品牌示范型村落宜整体开发,以“老家乡村”为主题进行旅游品牌推广,建立政策协同、产业互补、交通互联、设施共享的联动机制;集约开发型村落应促进内部要素重构、结构优化与功能互补,建立旅游风险防范机制,严格监控村落韧性水平的...  相似文献   

4.
村落旅游起步早,发展后劲足,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涉及众多利益主体,因此,基于关键利益主体的视角下,以世界文化遗产宏村为例,对企业租赁型古村落旅游地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并针对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相信会对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古村落旅游是现代旅游产品中的热点,具有遗产保护、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等功能。以利益主体理论为基础,结合古村落旅游的特殊性,以西递、宏村两座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模式为实证研究,从居民收益、经营运作和利益协调三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保护是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前提、利益协调是古村落旅游开发中的难点和关键点、营运作能力决定旅游发展的高度等结论。  相似文献   

6.
借鉴景观基因、历史文化村镇与旅游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相关研究,基于文旅融合视角构建了传统村落景观数字化监测预警模式。结果表明:(1)村落景观的保护与留存是旅游发展的基础,适宜的旅游发展又能挖掘村落文化价值,为村落注入经济活力;开展数字化监测预警,一是防止景观被破坏到无法挽回的状态,二是为提高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适宜度。(2)将传统村落景观数字化监测对象划分为空间布局、民居景观、公共建筑景观、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等五大类19个小类,并解构为新增空间面积与原有空间总面积比值等45个小项,以旅游经济(资本)引入村落开发旅游为时间节点,基于数字化监测方式能获取景观动态变化数据。(3)对照景观数据变化的指数范围以确定警(示)度,得出传统村落景观变异程度、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融合程度并进行分析处理,为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与发展、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指明方向;持续推动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经济可持续融合发展,是传统村落景观数字化监测预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村落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保护意义重大.实施以建立新区为基点的城镇化战略是我国古村落保护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古村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的内在要求.古村落新区的规划建设实现地域结构的转变,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基础的转变,居民迁入新区实现人口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口聚集和旅游业的启动必然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变,经过一系列的转变,古村落城镇化的过程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村落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保护意义重大。实施以建立新区为基点的城镇化战略是我国古村落保护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古村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的内在要求。古村落新区的规划建设实现地域结构的转变,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基础的转变,居民迁入新区实现人口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口聚集和旅游业的启动必然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变,经过一系列的转变,古村落城镇化的过程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9.
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建设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腊  刘沛林 《经济地理》2011,31(11):1923-1929
近年来,北京山区沟域经济蓬勃发展,这对山区古村落保护和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沟域经济建设和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存在原生态保护的一致性、特色文化传承的相关性、旅游价值开发的紧密性、社会建设与文化传承的互补性等内在关系.从古村落结构、古村落文脉、古村落活力等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评分法,得知当前北京山区古村落价值高,具有保护与开发的价值.针对北京山区古村落的特征及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保护与开发重点的基础上,提出要从完善规划编制、建立古村落资源数据库、培育沟域经济发展的古村落产业、对古村落个体实施整体建设,实施科学定位和错位发展等方面着手,对北京山区古村落进行保护与开发,促进沟域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发展乡村产业、复兴乡村传统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探讨传统村落本土特征与外来介入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提出旅游服务系统的"活态"设计原则。运用服务科学和系统设计理论,对设计要素进行梳理,构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传统村落旅游服务系统模型,即以介入力量协助、本土力量参与的模式,运用设计思维整合优势资源并进行协同创新。以云南哈尼族古村落阿者科为例,借助服务设计工具和系统设计思维,设计以红米稻作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旅游服务系统概念设计,在丰富旅游体验的同时,帮助当地红米产业转型,重塑当地生态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