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信支付业务在2013年8月首次亮相,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微信支付业务依托微信庞大的客户群,发展的速度惊人。在以微信支付、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冲击下,银行支付业务的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微信支付、支付宝对银行支付业务的替代效应愈发明显。本文通过对微信支付产品功能的比较分析,进而简析了微信支付对银行支付业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东楼 《金卡工程》2014,(11):15-16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到来,越多越多的人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进行购物和生活缴费,包括支付宝、翼支付在内的移动支付产品得以迅速发展,其普及程度甚至不亚于微信等移动社交产品。根据支付宝官方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移动端,支付宝钱包的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1.9亿,在支付宝整体占比超过50%。微信官方虽然没有正式对外公布过用户数,但是凭借微信红包对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掏腰包补贴乘客和司机,仅仅出于“互联网基因”吗?其商业模式是什么?移动支付正在成为互联网企业争夺的重要金融市场。通过打车软件将客户资金支付锁定到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里,资金在支付宝和微信支忖里会有时间迟滞。市场份额越大,滞留的资金越多,这部分滞留资金将会成为一个平均固定余额长期留在支付宝或者徽信支付的账户里。  相似文献   

4.
正央行3月暂停的扫码、二维码支付,已事实重启。上个月开始,支付宝、微信均加大了对扫码、二维码支付的线下商户推广,好德、可的、联华、新一佳等多家便利店及商超都开通了支付宝扫码支付,而本月11日,微信又与自动售货机运营商友宝合作,在广深等城市12000台智能售货机支持二维码支付。有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扫码支付以及二维码支付安全标准制定已经接近尾声,扫码支付以及二维码支付有望在短期被重启,至于具体时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初,随着相关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各项移动支付规范的出台,第三方支付企业始在线下市场寻求新发展,但线上支付依然是其主力竞争的市场。然而到了2013年年底,新版上线的支付宝钱包、微信的支付功能、快钱等第三方支付进军线下支付市场的趋势明显。大力发展各种"当面付"的新技术,摆脱网络限制,与线下多个实体行业展合作,第三方支付正在步步渗透到线下支付市场。为何第三方支付始由主力的线上市场转战线下市场?在线下市场支付大战中,第三方支付主要依靠的优势和战略布局是什么?本刊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笔者相信,随着这场线下支付大战的升级,支付技术也必然迎来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移动支付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以微信和支付宝这种第三方支付形式进行日常消费随处可见。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使用第三方支付,使得消费、转账、购买理财产品等收付过程越来越方便快捷。本文以第三方支付平台微信财付通为例,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现状,并与国内外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比较,给出完善微信支付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6 317.5亿元,其中,支付宝的市场份额高达77.83%。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一直走在前列,成为业界不可忽视的存在。支付宝钱包依托手机淘宝数以亿计的客户为支付宝移动支付板块提供了可观的交易额,也因此成为支付宝发展移动支付的战略重点。支付宝无线事业部总经理刘乐君告诉记者,支付宝钱包在支付宝移动支付业务的整体架构中处于核心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8.
随着支付行业快速发展,支付产品形态不断推陈出新,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条码支付具有支付便捷、应用门植低的优势,在推动普惠金融和优化我国移动支付环境建设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4G高速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以及支付宝、微信等行业领军者的大力推广,条码支付在中国已经遍布大街小巷、各行各业,成为最受欢迎的一种支付手段,有逐渐取代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会计师》2017,(18)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也得到蓬勃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促进了移动支付市场的繁荣。移动支付迎来了春天。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首的移动支付早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不仅方便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同时推动了我国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然而,移动支付行业也面临着很大的法律风险、支付流程风险、资金代管风险,这些极大的影响了移动支付公司财务的内部控制。因此,本文就移动支付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要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更好的推动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看好Apple Pay     
Apple Pay将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带来巨大挑战,移动支付的规则会被Apple Pay改写,值得好好说说。Apple Pay出来,朋友圈一堆人刷绑卡信息。与此同时,也有不少Apple Pay使用体验报告出来,许多报道说体验并不好,并且有许多分析文章说不看好Apple Pay能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构成挑战,甚至还有建议Apple Pay砸钱推广的。而在笔者看来,  相似文献   

11.
数据     
《金融科技时代》2011,(8):11-11
1.根据易观智库最新数据显示,从2004年发展至今,到201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包括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和电话支付)交易额达到11324亿元。支付宝以49%的份额占据半壁江山,排名前五的支付宝、财付通、快钱、Chinapay、易宝支付共占据近90%市场。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各项移动支付规范措施的出台,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其前瞻性的技术、 具有针对性的战略布局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力,实现了快速发展,对传统银行卡收单市场带来冲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的“战争”或许是两个打车软件的圈地之争,但马化腾和马云同时希望通过打车软件绑定手机移动支付功能(微信+银行卡及支付宝钱包+银行卡)。抢夺第一批具有移动支付习惯的消费用户。  相似文献   

14.
《金卡工程》2014,(3):45-45
正3月11日消息,阿里巴巴和腾讯先后宣布推出国内首张网络信用卡,两大网络巨头的合作对象都是中信银行。两张网络信用卡各计划首批发放100万张,分别接入阿里巴巴支付宝和腾讯微信支付。其中,阿里巴巴的网络信用卡(以下简称阿里信用卡)将于下周在支付宝钱包亮相,腾讯则称中信银行微信信用卡(以下简称微信信用卡)已进入内测阶段,将很快向用户推出。网络信用卡可用于支持支付宝和  相似文献   

15.
沈雪英 《财会学习》2018,(23):70-71
随着移动支付的进一步普及,医院的收费结算也从单一的现金收费发展到银联刷卡直至现在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平台支付的多种结算方式并存的局面.公立医院移动支付在给患者带来便捷就医体验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风险管理问题.文章介绍了公立医院移动支付优势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支付宝、微信等一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第三方支付和结算平台不断涌现,从而在支付和结算业务方面,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银行必须对传统的支付和结算手段进行革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方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另外,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与支付和结算业务的不断深入结合,给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监管也带来了一些难题。因此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进行创新,并针对支付结算业务的创新进行监管的革新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背景下,笔者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创新与监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数据     
1.根据易观智库最新数据显示,从2004年发展至今,到201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包括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和电话支付)交易额达到11324亿元。支付宝以49%的份额占据半壁江山,排名前五的支付宝、财付通、快钱、Chinapay、易宝支付共占据近90%市场。  相似文献   

18.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是第三方支付三大子行业之一,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深刻变革传统支付方式,本文以BAT为主要对象分析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发展格局,结果表明目前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支付宝一家独大,财付通位居第二,但财付通无法与支付宝相抗衡,新时期移动支付将成为发展新引擎,BAT积极布局移动支付,阿里巴巴、腾讯依然位于金字塔尖,百度蓄势待发,BAT市场布局迎来"闪付派"挑战,未来市场布局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9.
拯迪 《金卡工程》2014,(10):21-22
正随着苹果六代手机的面市,苹果进一步推出了自己的支付媒介:Apply Pay,并且向全球市场推广,包括美国本土和中国大陆这些主要的市场。如果从用户规模上而言,苹果拥有8亿的itune用户,比支付宝的总用户3亿,活跃用户1.9亿,以及微信的4亿用户还要多,理论上而言只要苹果的自有支付系统能够做好后续的服务和场景化的推广,是可以利用IOS的封闭生态系统中的用户来获取增值服务收益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移动支付又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现如今,大到衣食住行小到柴米油盐都已经离不开微信、支付宝等这类移动支付平台,然而高效便捷的支付手段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容小觑的支付风险,这些风险不仅严重阻碍了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