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李永宏  刘国红  王慧  卜义 《会计师》2019,(11):77-78
校企共建财务会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解决学生"专业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三阶段的实习问题;搭建起校企互助交流平台,实现企业盈利的同时提升学校师资队伍技能水平;实现学生学习与工作的零距离,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许蔚君 《会计师》2012,(6):61-62
<正>"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三年教学,两年在学校组织,一年在企业进行。校内教育,以理论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2+1"校企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一个关键性教学环节就是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校外顶岗实习对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具有其他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学生顶岗实习的人数众多,一个企业很难容纳这么多的学生,导致实习的学生到不同的企业,相对分散,这种分散的局面导致学校很难了解和掌握学生实习的动态信息;实习报告书,实习的回执单是顶岗实习过程中结束,学识递交的唯一文档,但是这些东西多数真假难辨,真实性更是有待商榷。要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存在的系列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做一系列的调整和努力。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效性不强,具体表现在学校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差等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中企",搭建校企合作信息平台,一方面给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和企业员工素质,达到学校和企业共赢。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保障》2010,(4):64-64
主持人: 我企业与高校有合作,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在签订实习协议时,由企业与高校签订的实习协议是否有效?需要与实习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吗?或者需要将实习协议的内容告知实习学生?在与高校签订时,是否必须盖学校的公章,还是盖上院、系的公章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6.
产官学结合模式源于日本,在此模式下实施顶岗实习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新尝试,同时对于即将进入日资企业的学生而言,新尝试必然会伴随着新问题。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事先完成与企业的联姻,达成校企合作意向。学校要对学生做好实习前的宣传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协助管理,实习结束后的评价总结这三个阶段的各项工作,学校方面的全面统筹是保证完成顶岗实习的关键所在。选取优良的日企作为合作单位,是做好项岗实习的先决条件,此项工作须在政府牵头下,促成学校与日资企业的迅速对接,各部门互相协调,最终实现“产官学生”四方皆赢。  相似文献   

7.
很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实效性不强,没有真正将校企合作落在实处,具体表现在学校缺乏校企合作机制,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差等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中企"和"企中校",搭建校企合作信息平台,一方面给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和企业员工素质,达到学校和企业共赢。  相似文献   

8.
组织农金学校学生进行实习是农村金融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实习,是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业务技术,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如何做好农金学校学生实习带教工作,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一、了解学校对实习的要求、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接受带教学生的任务后,必须熟悉学校制定的实习计划、目的与要求,然后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制订带教计划,从而做到心中有数.二、善于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带领实习学生,不要让学生盲目跟着自己做,要善于启发诱导,发挥他们独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微观层面针对服务于西部地区经济的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在从事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瓶颈问题,试图建立一套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家庭、企业、政府多方参与的多级联动式顶岗实习保障体系,从而切实实现实践教学的"五对接"的目标,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相似文献   

10.
王淑玲 《云南金融》2011,(9X):137-13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学校从基础教育过渡到社会需求已是大势所趋。学校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培养企业人才,供社会所需,往往要签订适合学校发展、学生就业的企业合作合同,为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实习及工作环境,然后对学生的工作经验及人生规划起到较好的定位,并且可以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签订一分适合的合同需要资金支持,这些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全面预算的管理。本文就职业学校的预算管理问题浅谈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学校从基础教育过渡到社会需求已是大势所趋。学校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培养企业人才,供社会所需,往往要签订适合学校发展、学生就业的企业合作合同,为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实习及工作环境,然后对学生的工作经验及人生规划起到较好的定位,并且可以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签订一分适合的合同需要资金支持,这些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全面预算的管理。本文就职业学校的预算管理问题浅谈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金融理论与教学》2010,(2):F0003-F0003
会计系建有稳定的实习基地18处,分布在哈尔滨和大庆两地的金融企业、会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根据学校要求,会计系按照规范化程序,与各实习基地签订了校企业合作协议,在实习基地挂上了“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实习基地”牌匾,并在实习单位聘请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习。我系高度重视实习基地的作用,它不仅满足了我们学生毕业实习的需要,而且对完善我系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系各实习基地运行良好,较好地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鉴于会计专业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对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会计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开展等问题,我们在会计专业"一线三点三模块(133)"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下,探索形成了"认知实习、专项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的"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专项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实现了"理实一体、学做融通、工学结合"循环递进学生会计岗位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郑丽红 《中国外资》2011,(16):116+172-116,172
产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会计专业与企业紧密结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探索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道路。在专业与课程建设上,紧紧依靠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及教材上增强针对性,满足产业界对人才的需求。此外,聘请企业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学校利用科研为企业服务,企业则为学生实习提供条件,双方在产学合作的过程中,力争做到学校与企业双方受益。  相似文献   

15.
周旦 《中国外资》2014,(6):222-222
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一项关键性教学环节。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是让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形成对接,及早适应企业工作。但在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漏洞。在大规模信息化,网络化,物联网化的现代社会,本文就利用网络应用来提升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这一观点谈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会计师》2017,(2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云代账"应运而生,它只需通过互联网,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记账、算账和报税,这一特点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习实训难题找到了突破点。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与平台技术研发企业及代理记账公司进行三方合作,共建"云代账"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引企入校共同为中小企业提供会计服务,并将企业真实的业务引入教学,创新了会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王珺 《时代金融》2013,(17):252-253
职业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合法的人身权益与财产权益频频遭遇侵害,主要原因在于顶岗实习的法律性质模糊,立法缺失以及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与学生缺乏足够重视。我国应构建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权益法律保障体系,在平衡实习单位、学校与顶岗实习生三方面利益的基础上,健全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法律、完善教育管理、唤醒顶岗实习生的维权意识,最终实现保障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权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产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会计专业与企业紧密结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探索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道路.在专业与课程建设上,紧紧依靠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及教材上增强针对性,满足产业界对人才的需求.此外,聘请企业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学校利用科研为企业服务,企业则为学生实习提供条件,双方在产学合作的过程中,力争做到学校与企业双方受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许多中专学校为了解决校外实习难的问题,陆续地建立了“财会模拟实验室”,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上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有些学校却试图以“模拟实习”取代校外实习。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因为:(1)模拟实习只是“实践课堂”的一部分,校外实习会遇到许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保障》2008,(5):60-61
案例回放 小王系本科四年级学生,在学校统一组织的实习工作中,他在操作机床时,轧断了一根手指,实习单位的一般职工已参加工伤保险,小王及其实习同学均未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小王能否认定为工伤并享受工伤待遇?是否有其他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