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旨在验证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下,制造业企业是否会采取资本替代的措施?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验证了劳动力成本、人均固定资产存量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和人均固定资产存量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且存在明显的时滞性,表明劳动力成本上涨会使企业采取资本替代行为。  相似文献   

2.
刘晓光  刘嘉桐 《金融研究》2015,483(9):117-135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基于信贷配给理论,考察劳动力成本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分别以劳动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企业销售额的比值作为劳动力成本代理指标,通过考察企业是否需要银行贷款的自主决策与贷款可得性两方面信息,甄别企业受到的不同类型的信贷配给,进而系统考察劳动力成本对企业信贷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劳动力成本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受到信贷配给约束的概率,信贷对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企业具有明显的“筛选效应”;第二,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受到银行信贷配给和自我信贷配给约束的概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企业不仅会受到更高的来自银行的信贷约束,还会受到来自自身的信贷约束,形成双重“筛选效应”;第三,机制分析表明,较高的金融发展程度和市场化水平通过减轻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显著缓解“筛选效应”的不利影响。本研究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刘晓光  刘嘉桐 《金融研究》2020,483(9):117-135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基于信贷配给理论,考察劳动力成本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分别以劳动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企业销售额的比值作为劳动力成本代理指标,通过考察企业是否需要银行贷款的自主决策与贷款可得性两方面信息,甄别企业受到的不同类型的信贷配给,进而系统考察劳动力成本对企业信贷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劳动力成本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受到信贷配给约束的概率,信贷对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企业具有明显的“筛选效应”;第二,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受到银行信贷配给和自我信贷配给约束的概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企业不仅会受到更高的来自银行的信贷约束,还会受到来自自身的信贷约束,形成双重“筛选效应”;第三,机制分析表明,较高的金融发展程度和市场化水平通过减轻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显著缓解“筛选效应”的不利影响。本研究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7年至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从资源配置视角,考查了产业政策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并对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产业政策会对成本粘性产生正向影响,且该影响主要通过财税挟持效应产生,而信号传导效应则在高成长性企业以及政策出台当年对成本粘性产生正向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通过刺激企业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关键生产资源的投入,加剧了成本粘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产业政策导致的成本粘性增加在短期内未被吸收利用,会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从长期来看,奠定了企业发展的资源基础,有利于未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本文将宏观层面的产业政策和微观企业的资源配置行为相联系,为政府合理规划产业政策和企业正确认识成本粘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素材与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胡冰倩 《财会学习》2018,(24):217-218
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虽然作为企业利润的抵减项会降低利润,但是也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高精尖人才,提升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同一行业中的各家企业存在竞争关系,当一家企业开始主动提升劳动力成本,会对竞争企业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竞争企业也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被迫选择提升劳动力成本,而这种存在先后关系的主动提升与被动上涨对各自企业绩效会产生何种影响值得研究.本文拟选择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两家龙头企业——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研究自上市以来,劳动力成本的传染效应对企业绩效产生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9—2009年间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FDI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和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通过横向和前后向关联溢出效应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在统计上显著为正。进一步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发现FDI横向溢出效应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也显著为正,而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则不显著;前向关联效应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更为明显;后向关联仅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正效应,而横向溢出效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FDI影响东道国就业技能结构的理论机制,将原始数据归口到直接消耗系数表中的15个相应行业,实证研究发现:总体上,FDI拉动了我国制造业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无明显影响,恶化了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FDI水平效应抑制了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拉动作用不明显,是恶化就业技能结构的渠道;FDI前、后向关联效应拉动了制造业总体就业,优化了就业技能结构;随着行业FDI进入程度的提高,FDI前、后向关联对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均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8.
刘康 《海南金融》2024,(2):19-30
少子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短期内劳动力充沛,但长期需充分考虑基本国情、治理体制、发展路径等因素,明确少子老龄化关乎长期社会经济发展,需在长期角度制定应对策略。本文分析少子老龄化问题成因,从不同层面探讨影响,厘清应对的关键因素,在全局和中长期视角探索适合发展规律的应对策略。以劳动力质量和效率提高,资本要素投入以及对劳动力的替代为切入点,促进技术进步,最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短期内应从降低抚育成本、建立完善的养老体系等方面延缓少子老龄化趋势;中长期应关注要素替代、技术进步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等方面,保证社会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修捷  龙素英 《武汉金融》2023,(4):20-29+88
企业金融化既阻碍了企业自身核心技术的进步,也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选取2010—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与主业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内部控制能有效抑制金融化对主业效率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劳动力结构在企业金融化对主业效率的影响中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企业金融化通过挤占研发投入和打破劳动力结构平衡来降低其主业效率;企业金融化对主业效率的抑制作用,因金融资产类别、经济区域发展水平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内部控制缺陷会加剧企业金融化行为,信息沟通、控制活动两个内部控制要素能够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对主业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科学决策、健全内控制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展开研究,并利用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U形关系,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影响将由抑制作用转向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缓解金融资产配置的挤出效应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制造业各行业受要素驱动的差异性特征,使用2008—2019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税收负担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制造业的企业所得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从直接效应来看,对制造业企业而言,降低所得税税负并不是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措施;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而言,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研发投入强度在所得税税负影响其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发挥着遮掩效应,降低所得税税负水平有利于促使企业扩大研发投入,并通过该路径显著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而言,降低所得税税负有利于促使企业扩大固定资产投入,进而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王文春  殷华  宫汝凯 《金融研究》2022,499(1):95-114
资本劳动比的提高对企业发展、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2—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283个地级市统计数据,探讨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企业资本劳动比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制造业企业资本劳动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平均而言,最低工资标准每提升10%,企业资本劳动比将提高2%,该结果在工具变量回归、双重差分法等多项稳健性检验下均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会使企业增加资本投入和减少劳动力雇佣,这一结论为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力的事实提供了直接证据。异质性分析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企业资本劳动比的影响主要集中于非国有企业、较低工资水平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企业生产率和盈利能力显著提高,从而佐证了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力的积极效应。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经验依据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引入单位劳动力成本和人均利润,考量劳动力成本与利润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虽然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但劳动生产率增速更快,制造业整体单位劳动力成本没有上升,且有小幅下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仍有一定综合成本优势,但其人均利润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比重总体下降,发展后劲不足,须转型升级;资本密集型虽然利润率相对较低,但人均利润为最高,比重不断上升,仍应是当前发展的重点;技术密集型比较优势不明显,急需突破核心技术,提高综合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正>用自动化机器设备替代产业工人,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这一"机器换人"的做法,正在我国东部沿海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加速推开。点评:当前,我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正逐渐衰减,特别是随着土地、劳动力、资源能源等要素的瓶颈约束越来越强,传统制造业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从实践看,推动"机器换人",无疑是传统制造业摆脱外部约束的重要路径之一。"机器换人"对于破解传统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招工难题,具有十分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2001-2009年江苏省制造业27个行业的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检验。首先,根据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得出江苏省制造业27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情况。然后根据外商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引入经济开放度这一因素,建立衡量技术溢出效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有直接促进作用,且存在技术外溢效应。另外,当经济开放度提高时,会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要素禀赋和技术进步的外生性影响。外生供给因素主要包括要素禀赋和技术进步状态。要素禀赋主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发现、劳动力和资本的供求关系。稀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本供给数量会推动工资水平的上升和本国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14-2020年间我国各地陆续出台的“人才新政”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人才新政”对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才新政”实施会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粘性,其作用渠道主要是通过影响地区劳动力市场供给,进而改变企业的调整成本,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来实现。研究还发现,“人才新政”主要降低了劳动力数量粘性而非劳动力薪酬粘性。截面检验发现,“人才新政”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降低作用主要集中在人才存量较少和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的地区,以及生产经营结构变化较小的样本。最后发现,“人才新政”缓解了劳动力成本粘性对企业劳动力生产效率的不利影响。本文将宏观的人才政策和微观的企业人力资本配置相联系,为人才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提供经验证据,丰富成本粘性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互联网应用通过节约交易成本这一主要渠道显著地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互联网应用对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资本密集制造业企业、出口型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互联网应用通过节约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管理成本节约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更大。因此,应提升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将节约的销售成本与管理成本投入研发活动之中,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作为生产的重--素投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古典贸易理论,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带来了我国对外贸易依靠国内大量存在的廉价劳动力的长期繁荣发展。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日益显著,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及其负面效应、正面效应的分析,认为我国应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以及企业层面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2006-2019年我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的年度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融资约束与银行竞争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银行竞争度的提升和融资约束的缓解总体上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企业所受融资约束的程度越大,银行竞争度提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就会越强;提升企业内部现金流水平将有助于减轻银行竞争度下降所带来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企业规模越小、管理费用率越低、成长性越好的企业,银行竞争度的提升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就会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