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得桂  戴慧敏 《发展》2006,(7):50-5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法不光对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新农村建设是对中国经验与中国道路的鱼新回归。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和城镇化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密切关联、不可分割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路径的提出必将对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产生深刻的影响。本试图从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与主线出发来探讨新形势下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区村落标准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了中国城镇化道路和对传统发展经济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社区村落标准化与城镇化的关系,认为农村社区村落标准化与城镇化的并行发展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姜太碧 《乡镇经济》2002,(6):18-19,40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水平低,不仅影响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影响国家总体宏观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道路任重道远。为此,我们只有充分认识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才能为西部农村城镇化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一、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制约因素1、自然地理位置较差,环境恶劣,交通运输能力差我国西部地区地处内陆,地形、地貌复杂,地势险峻,交通不便,气候环境恶劣。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开发和各种经济要素的聚集,也阻碍了农村城镇化步伐。虽然我们不能像…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道路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发达国家的共同发展规律看,一般都是通过工业化、城镇化,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农民增收问题,提高国家现代化水平。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现代物流不仅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而且是“四化同步”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物流现代化;农村物流现代化离不开工业化和信息化。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提出并研究农村物流问题.是关系到“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6.
加快城镇化进程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珍 《乡镇经济》2006,(2):26-28
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7.
陈明捷  吴燕  张静 《北方经济》2012,(13):62-63
城镇化指的是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不断由农村向城镇地区集中的社会经济过程。2007年召开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2007年我国地方经济出现的几大问题之一也包括城镇化发展过快的问题。但是,当前对城镇化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没有离开城镇化建设的意义这一主题,或者是对城镇化的概念进行论述,本文试图避开这些话题直接探讨如何进行城镇化这一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康就升 《南方经济》2004,(10):63-66
中国城镇化的科学、有序、有效发展,必须从理论和认识上进行理念创新,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观,并在此基础上构思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六层结构模式体系,即农村社区和农村人口的递进城市化,集镇建设和集镇人口的延伸城市化,村落区域和乡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跟踪城市化,现有城市和城市人口的继续城市化,规模适度和布局合理的多元城市化,城镇体系和功能结构的协调城市化。  相似文献   

9.
王聪 《理论观察》2013,(7):21-22
胡锦涛在2005年9月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对于我们稳步推进城镇化,促进国家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逐步摆脱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慢慢进入到了较快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化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新思路。深刻揭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实质。中国城镇化进程既要遵循世界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适应中国的特殊的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行政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基础。进入新世纪,如何紧紧抓住头20年这个历史性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城镇化这个强大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尤应重视城市的科学发展。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什么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如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需要搞清楚的时代新课题。经济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程必定研究员的新著《从区域视角重思城市化》,  相似文献   

12.
“禁止城市居民到农村买房”是中国城镇化道路上最霸道的藩篱,是横在中国城镇化道路上的一堵“柏林墙”。若是这道禁令能被冲破,那/z,如果说中国的第一次改革开放是从深圳特区开始的,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将从温州特区启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即“乡镇企业———小城镇”模式及其重大意义,进而分析了“乡镇企业———小城镇”道路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和云南财贸学院主办,云南财贸学院经济系和《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承办的2005年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29~30日在昆明召开。参会代表就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农村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一、关于我国的城市化道路问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副会长王茂林认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叫做城镇化是比较适当的,可以说城镇化也是指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蕴含了我们对小城镇的高度重视。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必须坚持大中小城市并举和农村城镇化共同发展的方向。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与农民工进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本文试就城镇化进  相似文献   

16.
钟立华 《老区建设》2008,(16):19-21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提出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7.
莫沛 《重庆与世界》2011,(15):7-9,16
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应基于城镇化发展的"中国实际及现代化建设"、"中国经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论依据,以探明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特色及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独特规律。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须继续推进当前的"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走城镇化道路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推进器。本文梳理了城镇化的内涵及理论基础.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得出对青岛城镇化道路的启示,即要处理好“一个适应”和“四大关系”:城镇化发展必须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速度相适应.以及要处理好城镇发展与农村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城镇体系内层次和规模、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徐群  徐鼎亚 《特区经济》2006,211(8):138-140
城镇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器。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无一例外地都经历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业大规模转移的过程。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难题的“金钥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我国农村的发展,必须依靠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王勇 《宁波通讯》2009,(6):9-10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驱动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挥大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的机制。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强调,以推进城镇化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为重点,改善城乡结构,要把推进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