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客户的竞争,尤其是对中高端客户的争夺。个人高端客户是银行个人银行业务效益的主要增长点。“二八定律”揭示了一个客户贡献度的统计规律。以广东省分行为例,存款余额20万元以上的VIP客户数量仅占0.98%,但其客户资产余额贡献度达到41.15%,存款贡献度更达43.98%,个人中高端客户人均存款是普通个人客户的79倍。对高端客户的服务能力如何,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个人高端客户是当今乃至未来中国银行业竞争的焦点,无论是国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都把主要资源放在为个人高端客户服务上。  相似文献   

2.
随着几家主要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成功转制为本地法人银行,外资银行进一步加快了在中国本土作战的步伐。作为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身价不菲的个人高端客户一直都是各银行竞相争夺的焦点,而贵宾理财服务则是他们吸引高端客户的主要法宝。贵宾理财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如今几乎所有的中资银行都有了自己的贵宾理财服务。在本刊读者中也不乏取得银行VIP资格的客户。不管你获取的体验是美好,还是不快,不可否认的是,贵宾理财以其强大攻势渗入了我们的生活。只是“,初来乍到”的外资银行,看上去还有一丝“隐秘”。当我们推开外资银行的VIP大门,会看到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吗?  相似文献   

3.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军 《西南金融》2007,(12):26-27
2006年以来,随着主要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以及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以高端客户为服务对象的私人银行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关注的焦点。面对外资银行对国内市场中高端客户的激烈争夺,为了留住、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国内商业银行纷纷着手筹备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的私人银行服务雏形已显现。因此,分析当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主要措施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我国金融体制开放以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中资银行的高端客户已出现向外资银行转移的趋势,而且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外资银行的资源争夺战将愈演愈烈。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中国银行业于2006年12月1日全面开放,这意味着这场争夺战将进入白热化阶段。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优质客户,能否赢得更多的高端客户资源,是制胜的关键。在这种形势下,中资银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银行高端客户如同斯诺克中的黑球众所周知,我国银行业也存在所谓“二八现象”,即20%的客户拥有了80%的存款。因此,在全面开放之后,外资银行纷纷将这20%的高端客户作  相似文献   

6.
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动力,也是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挑战,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发展电子银行业务,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形象,树立银行品牌,吸引高端客户,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营效率。可以说,电子银行平台已经成为现代金融创新的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7.
动荡变幻的金融危机改变了中国私人银行市场的竞争格局。部分蜚声国际的金融机构宣布破产或濒临困境,众多外资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因大量配置境外衍生产品而损失惨重。危机使更多的高端客户开始寻求规范、合理的个人资产配置以及专业人士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零售业务经营管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立国 《新金融》2003,(2):27-29
在我国加入WTO后尤其是在2004年后外资银行不再存在零售业务的经营壁垒,我国商业银行私金业务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竞争,特别是在给银行带来高效益的高端客户市场.从客户、产品、渠道、风险等零售业务经营管理的几个主要方面同发达外资银行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截至2007年6月11日,中国银行业开放已满6个月。6个月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他们一方面努力弥补网点稀少的先天不足,一方面已经用创新理财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理念震动了中国银行业市场。在高端客户领域,外资银行的进入、融合,为市场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评判标准。也让银行客户获得更多选择。而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影响最大的是产品创新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截至2007年6月11日,中国银行业开放已满6个月。6个月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他们一方面努力弥补网点稀少的先天不足,一方面已经用创新理财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理念震动了中国银行业市场。在高端客户领域,外资银行的进入、融合,为市场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评判标准。也让银行客户获得更多选择。而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影响最大的是产品创新的力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王茜 《新疆金融》2005,(7):9-10
目前,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外资银行进军国内市场战略的冲击,银行客户群正面临着重新划分的局面,尤其是高端客户正以不断提高的需求主导银行间的激烈竞争,其表现为:一是高端客户已利用强势谈判地位迫使银行在产品价格方面的降低,从中长期贷款产品向短期贷款、票据产品蔓延,出现领域多元化趋势;二是高端客户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需求从单纯的融资向“融资+融智”转化。为此,国内银行业不仅需要相应调整有关前台营销策略,并且要从战略上进行一定的调整,以对高端客户的融资顾问服务作为一种高端产品和常规产品的销售平台。强化客户经理职能,以提高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如果2007年之前国内私人银行发展状况可用“犹抱琵琶半遮面”形容的话,如今,私人银行发展态势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今年8月8日,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中心正式开业,宣布其服务对象是拥有100万美元资产的高端客户,当天有140位客户前去捧场。在中信银行之前,今年已有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先后启动了私人银行业务,客户的门槛也和中信银行一样。在外资银行中,渣打银行领先一步,该行于今年6月25日宣布在北京启动私人银行业务。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在即,有人说,面对中国银行业实体网点众多的优势,外资银行将不约而同地把发展电子银行作为突破网点和地域限制、抢夺高端客户的重要手段。电子银行作为新兴业务的代表之一,正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开展网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已成为中国银行业身不由己的选择。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与其说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因为要应对来自外资银行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3月29日,汇丰等四家转制的外资银行拿到了法人银行营业执照。与先前一直标榜自己定位“高端客户”不同,最近几家获准开业的外资法人银行似乎都口风有变,不仅不言“高端”,  相似文献   

15.
动荡变幻的金融危机改变了中国私人银行市场的竞争格局.部分蜚声国际的金融机构宣布破产或濒临困境,众多外资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因大量配置境外衍生产品而损失惨重.危机使更多的高端客户开始寻求规范、合理的个人资产配置以及专业人士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王勇  王忠 《济南金融》2007,(7):31-33
大量拥有私人财富的群体的出现,为银行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有财富管理需求的目标客户。不论是外资银行还是中资银行,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面对外资银行在华争夺高端客户咄咄逼人的态势,国内银行对高端客户的整合显然也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本文从客户群判定、主项目定位、价值链方式和信息化建设诸方面,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运营中应把握的着力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其实和其他行业一样,银行竞争的主要手段是要吸引优质客户。一旦创新服务产品出现,有一家银行先推出得到优质用户的认可,而其他银行没有,那么,其他银行的客户就都会流失,跑到服务优质的银行。优质客户的竞争是有规律的。外资银行对此很清楚,对优质客户会量身定做,而客户在选择的时候会是一个比较选择,比如说免填单,原来各家银行都要求账号10多位全得填,客户觉得太麻烦,突然有一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具体论述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后,采取加快机构设置、业务开拓、争夺高端客户、争夺人才等等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基础上,相应对中资银行如何从领导层、从改进对高端客户服务、打造银行核心业务系统、选择能发挥自身优势的战略定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流程银行建设、加强全面风险防范、力创自己的金融品牌、加快推进综合化经营和通过加强自身文化建设,以切实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十二条思考与建议,供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于20%的高端客户(即VIP客户),这些客户能为银行带来80%甚至更高的利润,因此,争夺VIP客户成为银行客户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商业银行要想在争夺VIP客户中胜出,就必须针对高端客户开发出优质的产品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大量拥有私人财富的群体的出现,为银行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有财富管理需求的目标客户.不论是外资银行还是中资银行,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面对外资银行在华争夺高端客永咄咄逼人的态势,国内银行对高端客户的整合显然也提致电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本文从客户群判定、主项目定位、价值链方式和信息化建设诸方面,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运营中应把握的着力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