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城市二代移民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了解他们的诉求,从政策与实践上作出应对,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通过对城市二代移民的生存境遇的阐述,以解读其社会诉求,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雇创业既是一种就业形式,也是一种创业形式。自雇创业是外来人口“落脚城市”的有效途径,也是活跃城市商贸流通和培育小微企业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自雇者个体特征、迁移动机、行为决策、创业模式及意义等方面对城市新移民自雇创业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自雇创业型城市移民的类型化与模式化研究还有待深入,创业行为机理还需要发掘,此外创业的空间地点因素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上海城市的劳动力新移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相关部门中,有关对中国城市农民工的理解多半是放在“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人口”、“外来人口”等既有的框架内来进行探讨与解释的,其政策的落脚点和解释的出发点都放在“外来”和“流动”上。如果说这些农民工在20世纪80年代进城的初期,其特征多半是流动人口或外来人口,还可以理解,那么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那些已经生活在城市数年甚至10多年的农民工,难道还是城市的“流动人口”?他们是否有长期移居城市的愿望与期待?  相似文献   

4.
城乡差距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缩小这种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战略思路内涵丰富,现实针对性很强。其基本要求包含四大要素,即城乡地位要平等,城乡经济发展要融合,城乡关系要协调,城乡制度要统一。按上述要素深化改革,推进政策调整、制度创新。我国的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就能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居住在城市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倍受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家庭德育更具有其特殊性。通过探讨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子女家庭德育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改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德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一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在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宏观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局限于乡村的自我完善,而是应当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趋势,探索一种适合乡村建设与农村城市化有效契合的农村新社区模式。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农村新社区成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城乡一体新社区是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中,政府为促进农村社区更好更快地转型而进行的一种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自觉行动和制度创新。作为一种介于传统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一种新型社区形态,因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而面临着诸多问题。嘉善县桃源新邨社区作为目前嘉兴市规划建设最大的城乡一体新社区,其多维融合的治理模式,为其它地区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10.
城乡差距在改革开放前本就存在,加之改革开放中城乡发展速度的明显差异,随着改革的深入,城乡差距凸显。要想消除城乡差距,必须城乡统筹发展。但城乡差距不是短期能够消除的,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始终坚持。为了尽快消除城乡差距,使城乡统筹发展落到实处,必须规定一些硬性指标,同时,必须从制度层面抑制政府官员的城市偏好。  相似文献   

11.
着重研究了烟台市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状况,对烟台市及各县市区城乡一体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建议政府应建立"区域化"的思维模式,促进投资和就业,加快城市经济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烟台的实际情况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同处西部的成渝两地均是现代化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或"大城市带大郊区"的发展特征,其统筹城乡改革具有典型性和共同性;但两市的市情及发展程度等历史基础不同也决定了其改革的差异性。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最快区域的特性出发,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走整体推进之路;立足"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特殊市情,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则走的是渐进之路。两地改革的有效推进,将在欠发达地区乃至全国产生积极的"以点带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理论及测度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以前提法有明显区别。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已不仅仅局限于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善或单纯农村经济发展,而是以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构成要素可分为环境要素、基础要素和效果因素三大类;环境要素的改善依赖于政府,基础要素的改善主要是农村自身建设,效果因素的改善依赖于环境因素和基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农村测度指标体系应分成不同的级别,就目前而言,调控新农村建设主要靠县一级,考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主要应放在县级和村级进行。  相似文献   

14.
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卫生支出及其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卫生支出在全国层面上显著地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原因是政府卫生支出城市偏向的存在。引入交互项考察地区效应发现,以上结论依然稳健,且由于西部地区的政府卫生支出城市偏向强于东部导致西部地区政府卫生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强于东部。此外,新农合对缩小城乡差距的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中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他们婚姻与家庭的问题研究,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当前,我国学者在婚姻观念、通婚圈、择偶、婚前性行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模式和家庭稳定性的关系研究明显不足,有待系统和深入。  相似文献   

16.
推进新型城镇化,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宁波必须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要抓手,不失时机地实现由“镇”到“城”的历史性跨越.可从宁波中心镇培育历程、困境与突破出发,指出宁波小城市培育必须以“以人为本”作为发展方向,以“城乡统筹”为根本路径,以“制度创新”为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7.
只有逐步改变传统农村和农村经济所固有的特征,不断调整历史上形成的城乡经济社会分割格局,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克服作为各自独立的城市系统与农村系统所必然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并为整个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城乡一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发展卫星城市是化解城市规模过大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都市圈化”趋势日益强化,而在都市圈体系构建中卫星城市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重要,必须在都市圈体系结构下发展新型卫星城市。都市圈新型卫星城市不再只是疏解母城的部分职能,而是具有较完善的生产、消费和居住等复合型功能,并与整个都市圈的经济社会发展联合互动。应建立科学的卫星城市规划体系,依托SOD城市开发模式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完善都市圈中心城区—卫星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配置,并推进都市圈中心城区与卫星城市产业链整合。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金融差异非常明显,不仅表现在规模和结构方面,效率方面的差异也很显著。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1992—2009年29个省区的数据,分析城乡金融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城乡金融规模差异、结构差异和效率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城乡金融差异的扩大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仅需要竭力缩小城乡金融差异,还需要特别重视农村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世界发达国家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所采取的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以乡村土地流转为基础、以乡村社会与城市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等举措,可以为中国科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