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孟铁 《商业时代》2008,(5):13-16,48
流通产业市场结构是指流通产业的市场垄断或竞争程度.度量市场的垄断程度,主要看市场集中度,而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有产品差异、规模经济、进入障碍、产品差别化等.本文主要从产业集中、规模经济、进入壁垒三个方面来分析当前我国流通产业的市场结构状况.并根据SCP分析范式,对我国流通产业市场绩效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优化我国流通产业市场结构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关于流通产业组织或市场组织的分析,通常是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框架内进行的。其实,流通产业竞争和垄断的一般情形与制造业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西方经济学各种产业组织理论只是部分适合于对流通产业竞争和垄断的解释,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借助西方理论来尝试构建流通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本文在概要梳理和评论有关竞争和垄断的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基础上,对流通产业竞争和垄断进行了一般理论描述,提出了流通产业组织理论框架构建的思路和设计,并结合中国流通产业现状对这一构建框架进行了解说。本文认为,流通产业组织理论的构建思路及框架设计,可以考虑围绕市场治理和政策导向两种制度分析路径来展开,在确立流通产业制度安排及主体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一些分析性概念,并通过构建适合于解说流通产业运行的投资函数与消费函数,对竞争和垄断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学理解释。本文的构建思路及框架设计,可视为是构建流通产业组织理论的一种学术探索。  相似文献   

3.
中国流通产业的组织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利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模式对我国流通产业的缺陷进行了剖析。进而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流通产业存在的实际问题的探讨,对流通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期。  相似文献   

4.
田佳 《消费导刊》2012,(4):136-136
“结构一行为一绩效”范式(简称scP范式)是产业组织应用问题研究的经典范式和规范分析框架,它试图用结构一行为-绩效的因果关系对某个产业进行观察分析。SCP范式理论不断演进在于随着市场条件及企业行为的现实性变化,对市场结构选择、企业内部和外部组织方式选择等问题作出修正或全新阐释,从而推进了产业组织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深入。本文将对SCP范式的理论演进及在我国现实应用做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5.
将以产业组织理论的SCP框架为分析工具,按"市场结构——行为——绩效——产业组织政策"这一基本路径展开研究,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通过对我国目前民航产业竞争状况的分析,以及国际航空公司和南方航空公司数据的发掘和处理,得出国航与南航目前的竞争态势分析,同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房价的持续上涨、居民住房保障已成为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文章首先对济南市目前房地产市场价格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基于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以济南市为例,对房地产业市场结构、价格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变目前市场失灵状态、加强政府住房保障措施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居民住房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商品流通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商品流通业市场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1995年~2007年数据,借助因子分析法,得到了中国商品流通产业市场缋效水平因子;进一步以市场绩效为因变量,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对中国商品流通业市场结构和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流通产业组织政策上应构筑适度的进入壁垒与合理的退出壁垒,商品流通企业要通过并购、控股和联营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如何加快我国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这个问题为中心,从现代流通的内涵和特点入手,分析了我国流通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从观念、物质、体制、环境、开放程度、理论等层面作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SCP理论是哈佛大学学者创立的产业组织分析理论,以实证研究为手段,按结构、行为、绩效对产业进行分析,构架了系统化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这一范式认为产业结构决定了产业内的竞争状态,并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及其战略对策,从而最终决定企业的绩效。本文将对SCP的分析框架进行介绍,并以哈尔滨市土地售价为例进行现实应用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流通产业的运行状况和竞争力的高低最终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绩效。本文认真阐述了流通、流通产业和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涵义和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流通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对我国一些地区流通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流通战略产业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合理定位是关系流通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认为,我国的流通产业应定位于战略产业。并从流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流通产业安全等角度论述了流通产业作为战略产业的理论依据。接着分析了流通产业长期以来没有作为战略产业的原因,最后,从产业政策的视角提出了发展流通战略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是流通市场健康运行的核心,是流通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保证。我国流通法律制度体系应由流通业态法律制度、流通行为法律制度、物流法律制度、流通监管法律制度和信用法律制度等五个方面构成。而流通业态法律制度属于我国市场主体法范畴,是我国流通法律制度体系中首要的法律制度。为完善新型流通业态的法律规范,保证流通业态健康发展,应制定流通业态发展建设纲要和规划;完善流通业态准入和退出法律制度;制定保护中小流通企业的法律制度;完善外资企业或外国企业投资立法,尤其是世界大型跨国零售业态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3.
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一直是流通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应用灰色关联方法,对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数据处理与史实分析表明:过去30年中,我国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前三个阶段分别是三次产业推动阶段,2001年后为相对独立发展阶段;流通产业的发展路径是四个阶段的包络线。这一结论丰富了流通产业从末端产业向先导产业转型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4.
流通经济学:从概念到科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流通时代,流通经济研究却出现了低潮,这是应该引起思考的。本文在甄别流通经济学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认为流通领域的资源配置是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流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分为流通的基本假设、流通产业组织理论、流通产业结构研究、流通产业政策研究、流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流通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以及流通经济学专题等七大部分。文章提出,研究流通经济学首先要严格遵守形式逻辑内部一致的要求等一系列科学的研究方法,重视因果式、递推式的研究方法的运用,增加定量分析的比重,重视博弈论、计量经济学、系统经济学在流通经济学中的运用,使之真正成为科学。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性进行测度与评价,有利于提高现代流通业的服务能力和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我国的产业竞争力。文章首先界定了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性的内涵,从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发展效率、发展效益五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性的测度方法;利用1990-2013年统计数据,对我国现代流通业、先进制造业以及两者之间的协同性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表明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无论从静态协同性指数还是从动态协同性指数看,我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总体上处于比较协同状态,其中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子系统协同性——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处于基本协同状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效率、发展效益处于非常协同状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化、技术创新对流通业发展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运用我国流通业1978年~2009年数据,借助工具变量估计方法,建立流通业发展对城市化的非线性模型,发现技术创新对我国流通业发展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市化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17.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背景下,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进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对于夯实国内大循环基础、深化内外双循环互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聚焦流通业发展对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的影响,以及国内市场一体化所发挥的互补性作用。研究发现:(1)流通业发展将显著推动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并且这一积极作用主要通过流通业规模提升、结构优化、基础设施改善实现。(2)门限回归结果表明,只有当国内市场一体化达到一定水平时,流通业发展促进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的积极作用才能显现。(3)异质性检验结果提示,在非劳动密集型行业与中西部地区中,流通业发展对国家价值链分工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未来,应进一步推动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逐步破除国内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为国家价值链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流通产业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流通产业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密切的综合性的关联关系,其中以流通产业中的批发零售业的关联作用最强,而流通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关联作用最弱。同时,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存在较强的拉动作用,流通产业GDP每增加1单位,可以使国民经济其他产业GDP增加0.1363单位。这些结论为发展流通产业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流通业对制造业效率影响的渠道,并基于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流通业专业化发展促进了制造业效率的提升,现代流通业的生产性服务功能逐步显现。制造企业规模与流通业对制造业的效率提升作用负相关,促进制造企业商贸服务外包有利于发挥流通业对制造业的效率提升作用。制度环境的完善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发挥流通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流通业的物流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延昌 《商业研究》2006,(15):185-188
物流在流通业的表现决定了流通业服务水平的高低和商品的最终价格。目前中国流通业的物流尚存在一些问题,物流在流通业中有四种模式,即:自营物流、外包物流、共同化配送、供应商配送,商业企业在什么情况下采取自营物流或外包物流是需认真选择的。所以未来流通业的物流将朝着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供应链优化和优化采购环节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