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三季度末存贷款同比增长16.4%和14.6%。1—9月人民币贷款增量达2.7万亿元,超过全年贷款计划8%,维持全年信贷增量为3万亿元,增幅15%的判断。同时认为年内出台加息或上调准备金率等严厉的政策措施的可能性非常低。第三季度银行业总资产实现17%的快速增长,其中国有银行14.6%,股份制银行20.9%,而城商行等小机构一枝独秀地维持了迅猛涨势。这可能与部分城商行允许走出区域,且对小金融机构难以直接实施窗口指导等调控措施有关。这或许也是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首次将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也纳入范围的原因。我们将2006年银行业整体规模增速由原先的19%略下调至18%。誗第三季度股市分流了储蓄存款,而8月19日加息的特征(长期加息幅度大于短期)促使定期存款占比小幅上升,预计这一趋势在四季度将维持。中长期贷款比例继续上升,而票据贴现持续下降,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现象更加明显,预计之后央行将对贷款结构进行指导。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继续实现双下降,我们维持全年剔除核销后银行业不良贷款将呈现余额增长、比例基本维持的判断。上市银行的情况与行业基本一致。第三季度银行对债券投资的热情有所减弱,除部分资本金不足的银行外,大部分银行的债券投资比例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2.
《金融博览》2006,(6):11-11
在投资和贸易的强劲拉动下,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持续高位运行,GDP增长率为10.2%,增幅高于今年政府确立的9%的目标。央行4月份新公布的数据同时显示,今年前3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为1.26万亿元,占到全年货币信贷投放2.5万亿元目标的一半以上。过快的贷款增速促使央行出台新的调控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上调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引导资产的合理定价;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强金融体系防范风险的能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3.
在投资和贸易的强劲拉动下,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持续高位运行,GDP增长率为10.2%,增幅高于今年政府确立的9%的目标。央行4月份新公布的数据同时显示,今年前3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为1.26万亿元,占到全年货币信贷投放2.5万亿元目标的一半以上。过快的贷款增速促使央行出台新的调控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上调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引导资产的合理定价;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强金融体系防范风险的能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4.
《金融博览》2006,(6):5
在投资和贸易的强劲拉动下,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持续高位运行,GDP增长率为10.2%,增幅高于今年政府确立的9%的目标。央行4月份新公布的数据同时显示,今年前3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为1.26万亿元,占到全年货币信贷投放2.5万亿元目标的一半以上。过快的贷款增速促使央行出台新的调控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上调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引导资产的合理定价;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强金融体系防范风险的能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5.
在投资和贸易的强劲拉动下,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持续高位运行,GDP增长率为10.2%,增幅高于今年政府确立的9%的目标。央行4月份新公布的数据同时显示,今年前3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为1.26万亿元,占到全年货币信贷投放2.5万亿元目标的一半以上。过快的贷款增速促使央行出台新的调控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上调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引导资产的合理定价;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强金融体系防范风险的能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6.
《金融博览》2006,(6):11-11
在投资和贸易的强劲拉动下,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持续高位运行,GDP增长率为10.2%,增幅高于今年政府确立的9%的目标。央行4月份新公布的数据同时显示,今年前3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为1.26万亿元,占到全年货币信贷投放2.5万亿元目标的一半以上。过快的贷款增速促使央行出台新的调控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上调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引导资产的合理定价;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强金融体系防范风险的能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7.
在投资和贸易的强劲拉动下,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持续高位运行,GDP增长率为10.2%,增幅高于今年政府确立的9%的目标。央行4月份新公布的数据同时显示,今年前3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为1.26万亿元,占到全年货币信贷投放2.5万亿元目标的一半以上。过快的贷款增速促使央行出台新的调控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上调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引导资产的合理定价;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强金融体系防范风险的能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8.
在投资和贸易的强劲拉动下,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持续高位运行,GDP增长率为10.2%,增幅高于今年政府确立的9%的目标。央行4月份新公布的数据同时显示,今年前3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为1.26万亿元,占到全年货币信贷投放2.5万亿元目标的一半以上。过快的贷款增速促使央行出台新的调控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上调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引导资产的合理定价;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强金融体系防范风险的能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9.
浅谈农户小额贷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户小额贷款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户小额贷款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支农力度的加大,涉农金融机构纷纷加大了涉农信贷投入,涉农贷款大幅增加。截至201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4.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9%,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8.8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挥了支农服务的主力军作用,对农村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较为明显。截至2011年末,农户贷款余额达3.1万亿元,当年增加5079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一季度新增信贷规模达到4.58万亿元,其中3月份新增贷款规模达到1.89万亿元,创下1994年以来的最快信贷增速。从高速增长信贷的结构看,票据融资增长迅猛,中长期贷款投向较为集中。信贷高速增长是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也是银行纾缓经营发展压力的要求。信贷高增长推动经济止跌企稳,经济回暖迹象已经出现。信贷增速将呈下降态势,但其增速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信贷高速增长过程中,银行净利差收窄,信贷结构轮动失衡,信贷投放的行业和客户集中度风险上升,信贷客户和项目选择的难度增加,资本补充压力加大等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博览》2006,(6):4
在投资和贸易的强劲拉动下,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持续高位运行,GDP增长率为10.2%,增幅高于今年政府确立的9%的目标,央行4月份新公布的数据同时显示,今年前3 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为1.26万亿元,占到全年货币信贷投放2 5万亿元目标的一半以上过快的贷款增速促使央行出台新的调控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2.
数字     
《清华金融评论》2020,(3):12-12
2019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2020年2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41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6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与上季末持平。服务实体经济方面,2019年四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36.9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7万亿元,较年初增速246%。  相似文献   

13.
金彤 《中国金融》2013,(3):65-66
201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2.99万亿元,同比增长15%,全年增加8.2万亿元。贷款投向呈以下特点。企业贷款增速放缓,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长较快201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余额49.78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季度末低1.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32万亿元,同比多增9720亿元。从期限看,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及其他部门中长期贷款余额25.82万亿元,同比增长6.9%,比上季度末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金融视角通过选取贷款收息率、存款增速、贷款增速、贷款利率、银行成本利润率和逾期贷款增速等六项指标构建一个综合指数——"20日指数"(Twentieth Day Index,简称TDI),用以预测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情况。通过选择东营市数据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是在以月度为单位期间的前提下TDI可以预测6个月之后经济发展状况;二是六项指标中贷款收息率权重占比最大,对预判经济走势起关键作用;三是提高存款增速,适度降低贷款利率要比单纯增加信贷投放更能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2020,(21):68-69
<正>人民银行统计,2020年第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9.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前三季度增加16.26万亿元,同比多增2.63万亿元。企事业单位票据融资增长大幅放缓,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提升2020年第三季度末,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09.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上季度末低0.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10.81万亿元,同比多增2.61万亿元。分期限看,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41.79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上季度末低3.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3.36万亿元,同比多增1618亿元。  相似文献   

16.
金彤 《中国金融》2012,(15):61-62
2012年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9.64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9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4.86万亿元,同比多增6832亿元。6月份增加9198亿元,同比多增2859亿元。流动资金贷款同比持续多增、固定资产贷款增速回升,企业贷款增速继续加快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余额47.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比上季度末高0.8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92万亿元,同比多增  相似文献   

17.
贷款结构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信贷市场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本文应用1997年至2008年第二季度的季度数据,基于SVAR方法,比较分析了货币政策工具利率调整和实际经济变化对不同种类银行贷款的冲击.研究结果显示:利率上调会降低消费性贷款的增速,而工商业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变化受利率上调的影响不大,本文对工商业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在紧缩性货币政策下上涨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刘瑞 《证券导刊》2014,(4):48-49
从银行经营上,利率市场化将趋势性抬升银行的负债成本。经济潜在增速下行对银行资产质量也有明显的冲击;而银行在融资平台、房地产和产生过剩行业等方面积累的表内外信贷规模预计约40万亿元。这些将成为其潜在系统性信用风险的隐患。因此,在银行基本面趋势下行的背景下,我们认为银行板块还未到战略性配置的时点,不宜轻言估值已到“底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2009~2010年全球危机时期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现在看来似乎有些矫枉过正,此间年均25%的信贷增长显然过快,但也无需担心信贷失控。本报告也将对当前三大信贷问题进行分析。尽管银行试图通过银信合作及其他表外信贷绕过央行的信贷限额,然而大量迹象显示,自2010年10月以来,中央密集出台的紧缩政策(多次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约3万亿元央票发行)已经奏效。不仅银行间拆借利率有所上升,民间信贷市场的贷款  相似文献   

20.
金彤 《中国金融》2015,(3):79-80
201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比2013年末低0.5个百分点;全年增加9.78万亿元,同比多增8900亿元。贷款投向呈现以下特点。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回升2014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余额6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2013年末高1.1个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