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盈 《广告导报》2006,(10):123-125
纵观全球手机业务。日本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市场。近年来。日本的手机用户飞速普及,手机终端呈现高功能和高速化,通信费用体系越来越成熟。根据2005年日本总务省对于手机业务的市场规模调查发现,日本2005年手机业务市场达到7224亿日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028亿日元,增幅达到39%。其中,手机内容市场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1%。达到3150亿日元,手机商务市场比上一年度增长了57%,达到4074亿日元。内容市场中。彩铃市场和手机游戏市场持续扩大,商务市场中,电子商务和其他服务(如订票业务)等市场也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2.
李磊 《广告大观》2006,(3S):77-79
当大多数消费者对“手机电视”概念还不太熟悉的时候,它已经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并引起手机厂商、芯片厂商、运营商及消费者的竞相追捧。早在2004年,手机电视就已经让那些经历了疲软市场的手机制造商们眼前一亮,那么手机电视或者电视手机能否成为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等的下一座金矿呢?  相似文献   

3.
有道是:老马识途。人称老马、年届不惑的马志平原本对手机销售轻车熟路,游刃有余,熊猫移动2003、2004连续两个年度夺得央视中国手机业的广告标王更让他风光无比,气壮如牛,可他却偏偏不安分,鬼使神差地迷恋于玩资本游戏,把熊猫手机的钱从这口袋倒腾到那口袋。孰料,一不小心玩走了火,迷了路,闯下大祸,连累南京熊猫陷入巨额债务之中:2005年3月14日,  相似文献   

4.
卢蜻 《电脑采购》2006,(26):6-7
当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联络通信的必要工具之一,国内外各大厂商纷纷投入到手机竞争行业中来.我国的手机市场也从当初的一支独秀.再到今天的群雄并起,很多不错的品牌开始崭露头角,经历了许多的市场变化和品牌变迁。一些优秀的品牌脱影而出.在市场里占有很大的份额,其品牌变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固然有市场客观,影响手机发展变革的两大因素也驱动手机品牌发展。  相似文献   

5.
手机市场的技术更新太快,从单屏、彩屏到如今的数码照相、PDA智能手机,新品迭出,潮流变化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昔日新贵彩屏手机已经逐渐普及,成为大众机型,照相手机和智能手机已接替彩屏手机,成为高端市场的新宠。  相似文献   

6.
毛学麟 《新财富》2007,(10):35-36,38
手机电视业务虽然早在2004年就已经现身中国移动市场,但由于在政策、技术、资费标准、用户认知等方面存在瓶颈,因此在2007年之前,基于2.5G和2.75G移动网络平台的手机电视还只是停留在实验和培养市场阶段。但目前随着中国电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3G平台的搭建)、北京奥运会的拉动效应,以及相关管理体制的突破,手机电视有望在中国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手机价格的下降,手机已经进入寻常家庭,成为大众消费品,其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同时手机升级换代的速度逐步加快,功能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手机维修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而现阶段我国手机维修仅仅是手机零售商或厂商的附属品,还没有独立出来成为一个行业.这种状况与我国蓬勃发展的手机市场不相适应,制约了我国手机零售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发展专业化的手机维修企业对我国手机行业整个链条的现实意义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8.
赵正 《广告大观》2003,(9):31-32
2000年-2001年,女性手机初成长 2000年摩托罗拉转变营销战略.推出了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四大分品牌:天拓.心语、V系列和时梭,分别对应科技追求型、人际交往型、形象追求型和时间管理型四种不同目标人群。其中心语系列手机就是针对主要以家庭沟通和维系亲情为目标群体的产品,心语手机外型普遍比较小巧轻薄,功能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9.
秦晓 《大经贸》2005,(5):65-65
手机一直以“通话面目”示人。如今,却扮演起“娱乐终端”的角色。拍照、听歌、看电影……这些娱乐功能越来越多地被移植到手机上。特别是2004年,各种拍照手机在市场上翻江倒海、你拼我杀、难见胜负。今年,影音手机还将各尽所能地为大家展示一番。从目前情况看,流行趋势已经向多媒体方向发展,如果  相似文献   

10.
贾丽军 《广告大观》2005,(7):139-141
作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和中国综合性的电信设备及服务提供商,中兴通讯自涉及手机生产和销售领域以来,业绩稳步持续增长,2004年全年销售突破1000万部,同比增长超过100%。同时海外市场的开拓和全面成长也开始进入快车道。中兴手机已经成为国内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手机品牌。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04年,中国手机市场需求依然强劲、产品创新功能层出不穷、厂商降价促销不断、运营商资费下降和业务结构调整,在这些利好因素的作用下,2004年,中国手机市场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赛迪顾问预测销量总规模将达到7300万部,同比增长8%(见图1)。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不管是国外的知名厂商,还是国内的厂商,都在想尽方法来获取最大的一块奶酪。由于手机的制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各厂商都把获取市场份额的最佳方法放在了市场营销上。  相似文献   

13.
春华 《广告大观》2004,(4):82-83
中国手机市场历来都是风起云涌,其技术更新真可谓是日新月异。从无线上网到手写输入,从彩屏到摄像,手机的功能是越来越多,现在一部手机除了通话这一基本用途外还可以当微型电脑上网收发邮件、浏览网页;当MP3听;当照相机用,然而.时下最流行的就是手机的拍照功能。各大品牌手机制造商都相继推出带照相功能的新机型,并  相似文献   

14.
在琳琅满目的手机市场上,刚刚面市的索尼爱立信T68ie手机绝对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在手机短信息已经成为人们传情达意非常普遍方式的今天,T68ie特有的HMS多媒体信息服务功能可以让你通过短信息自由传送多媒体影像和声音信息,使短信息不再只是单纯而且枯燥的文字或者马赛克图像,让你传达的情意更合自己的心意。更绝的是,T68ie还能配合可选组件移动照相机,使手机拥有数码拍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曲哲涵 《华商》2013,(10):44-45
“盗抢有人赔损坏有地儿修”,对很多人来说,给手机上保险,还是一件新鲜事儿。不过最近,“手机保险”市场已经风生水起了。  相似文献   

16.
2001年,三星、TCL竞相推出主打女性市场的手机,大力提升市场份额;及至2002年全球手机市场低迷时期,一款女性手机火爆的销量使西门子手机年销售额不降反升,尝到了甜头的西门子大力进军女性手机市场,由此女性手机市场的硝烟是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7.
从1987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开始运营900MHZ模拟移动电话业务算起,中国的手机市场已经跨过了十五个春秋。今天,模拟移动网早已成为历史,手机市场也由当初的摩托罗拉一家独霸变成了如今的群雄逐鹿。诺基亚、西门子、三星等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洋品牌,而成为国人生活中最为寻常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以TCL、波导为代表的国内手机厂商也在不断攻城掠地.逐步“收复”被洋品牌占领的国内阵地。手机市场争夺战愈演愈烈,层出不穷的品牌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在这里我们就对国内外的一些著名手机品牌来一次大盘点。  相似文献   

18.
手机产品的消费品化导致手机渠道越来越像快速消费品渠道,因而扁平化的呼声和日益强大的现代渠道成了手机大代理的烦心事。要想继续生存就要转型,但转型前如何认清变化了的市场现实?如何真正了解顾客?转型时选择什么方向?如何转型?如何精细操作终端卖场?便成了一系列不得不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进出口经理人》2005,(1):15-15
日本电子情报技术产业协会(JEITA)2004年12月15日指出,2005年全球手机需求预计将增长5.8%,不及2004年预估增长率的一半,这是市场呈现饱和状态的另一迹象。JEITA预测,2005年全球手机需求将增加至5.994亿支,2004年全球手机需求将较上年增长12.9%,至5.665亿支。  相似文献   

20.
2001年的手机市场由两个话题启动:一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三大品牌在中国电信营运商的帮衬之下,大打GPRS技术和运用的热身战;二是摩托罗拉关闭中国之外的几大手机制造基地、爱立信声称不再以手机生产厂商身份出现。这两大调整,表面看来与国产都没有直接关联,但实际上都深深影响经过了前三年的起步、成长和暂时的市场挫败之后的国产厂商。2001年的手机大战就将在技术更新和产业链重组这两个主旋律下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