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文选>从行旅诗的内涵出发,研究行旅诗歌的特点,鉴别其中以专门定点游览类诗与行旅类诗的区别:从行旅类的诗歌创作分析出发,结合诗人生平与仕途经历,考察其行旅途中思想感情的复杂多样性,以探究其作家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2.
孙晓东 《魅力中国》2010,(32):297-297
中涵光是明末清初河朔诗派的领军人物,其父明太仆寺丞申佳允于1644年殉国后先后获得南明朝廷和清朝的两个谥号。中涵光在这两次事件中都身与其事,与当时南明和清朝的官员、士人展开了充分的交往,展示了明末清初遗民交往情形的多样性和遗民心态的复杂性,也说明明末清初这个时代虽然以激烈的变革为主,但在士人交往的层面仍延续着其固有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廖丽 《魅力中国》2013,(13):90-90
妹喜,又称末喜、末嬉,是夏王朝最后一代王夏桀的王妃,这点无可争议。对于其让夏朝灭亡的原因,多记栽为“因宠亡夏”,后也有“失宠亡夏”之说,究竟是何种说法一直争无定论。本文从史籍中剥离出有关妹喜事迹的记载,整理出妹喜这一形象经历的发展变迁,从中考究妹喜“祸过”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贺贺  郝文琪  张皓 《魅力中国》2010,(32):296-296
中涵光是明末清初河朔诗派的领军人物,其父明太仆寺丞申佳允于1644年殉国后先后获得南明朝廷和清朝的两个谥号。申涵光在这两次事件中都身与其事,与当时南明和清朝的官员、士人展开了充分的交往,展示了明末清初遗民交往情形的多样性和遗民心态的复杂性,也说明明末清初这个时代虽然以激烈的变革为主,但在士人交往的层面仍延续着其固有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付冰 《黑河学刊》2010,(9):45-46
从王维《终南别业》独特的抒情视角和写景况味,挖掘其以禅入诗,以禅喻诗,诗与禅相互交融的特点,引发出“云”是维系禅诗共同特点的理想中介的判断。继而从唯物主义观点来论证分析“云”与“人”的思想个性、诗人的生活经历、文章的审美意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太效应”指代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我国大学生就业中也呈现出了“马太效应”,主要表现为就业地域和就业行业之间的人才分布失衡以及就业者之间就业机会的不均等。本文从心里学的角度分析,认为从众心理、成就需要、自我暗示以及光环效应是大学生就业中“马太效应”形成的原因。最后,从就业观、就业心态和大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三方面提出应对“马太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唐源 《魅力中国》2014,(14):90-90
揭示的“隐藏之美”——“拥有一颗写诗的心”(富有处于激流而沉静的哲思之心,世界与自我存在生命意义的体验之心),一种对于人性美的书写与反思。在“诗”的视野中去观察、感悟生命的存在和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文元 《魅力中国》2013,(22):103-103
孟老夫子关于“四心”的培养重要性以及给社会带来的效果论述的已经非常清晰,试想我们的教师也重视这“四心”的培养,其育人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本文依据孟子的四心四端说,举例取证。分析其本心思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好转,然而其意识和灵魂却“病了”。消费领域表现得淋漓尽致从需求的无意识和消费的幻象到虚假需求从自私的个体奢望和低劣的群体心态到消费的玩偶;从分层的消费到社会结构碎片化。  相似文献   

10.
尹亚磊 《魅力中国》2009,(10):52-52
非正式群体也称非正式组织,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梅奥提出的。从20世纪20年代起,梅奥等人经过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发现,在企业中,除了正式群体外,实际上还存在着各种形式的非正式群体。本文从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着手.通过对其发展阶段、类别的分析.揭示了其对企业生存发展等不同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与之相对的应对策略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红色经典”的再度走热,折射出了人们对信仰缺失、道德淡化的消费主义时代的失望与不满,以及为解除精神困顿和信仰焦虑而产生的对英雄、理想的精神需求。本文拟从文化和经济分析的角度入手,探讨在“红色情结”下大众深层次心态上的信仰危机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社会转型中出现信仰危机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社会心态、社会情绪、社会行为理论为基本支撑,推演群体性事件中群体行为的产生和演化路径,并从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群体性事件管理模式。研究表明:群体性事件管理中,政府管理行为的基本切入点就是扭转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只有使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转向正轨,才能促使失范的群体行为稳定、消退和转向;群体性事件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的监控、识别和调节,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监控网络,能有效反馈社会情绪和心态,有助于社会危机的化解和政府治理的改进;群体性事件管理中要兼顾群体原生消极心态和次生消极心态,其中切断其转化路径、破坏其转化条件是控制群体性事件继续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何祎男 《浙江经济》2009,(10):18-18
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无形中揭示出,凭借着内部与外部的运河所组成的运输网络长三角成了当时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并承担着首都北京和北方边疆主要的粮食和手工业品供应的重任,这或许就是“渠道”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杨秋玲 《魅力中国》2014,(13):111-111
在甲骨文中“亡”的出现次数频繁,普遍以“亡+名词”的形式出现。但也有“亡若”等以“亡+谓词”的形式。那到底甲骨文中的“亡”是什么词性。又具有什么用法呢?笔者在集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同等语位替代等方法,最终论证出甲骨文中“亡”具有动词义。且为常用又.同时已具有否定副词的词性。  相似文献   

15.
汪元量是南宋著名遗民词人,其《婆罗门引·谢太后庆七十》以代言的方式真实直写谢太后降元后的情感心态与生活境况,以词存史;运用春秋笔法,委婉地表现了对于亡国谢太后的嗔怨嗤哂;继承乐教传统,以词谏世,追求自我人格超越。在却故国的剜心泣血之痛和对于故园乡土真挚的热爱之情中,表现出对昭示出的崇高的民族节气和忠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当前干部的心态如何 “对当前干部的心态,您的总体评价?”调查结果显示,43.1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安于现状、平平常常的占多数”,36.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的占多数”,17.6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占多数”,另有4名的网友选择了“其他”。  相似文献   

17.
《锦瑟》是李商隐的名作之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蝴蝶与杜鹃意象的运用更是给人以无限猜测。会飞的意象在李商隐诗中多次出现,它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态。会飞的意象是诗人现实世界中政治理想的象征,也是诗人在黑暗的政治世界中一个美丽的“飞天梦”。  相似文献   

18.
宋皓琨 《理论观察》2008,(6):132-133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及创作的转折点,对苏轼后期的诗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诗人例穷”思想,苏轼在后期生活中为这一思想打上了浓重的身世之感,是他对自身遭遇的痛苦反思与体味;“止乎礼义”是苏轼为自身制定的得以安身立命的创作规范;“平淡”是与苏轼的贬谪心态相适应的一种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19.
卢睿 《发展》2012,(6):122-123
本文从麦奎尔所提出过的大众传播的“注意力模式”入手,分析和探讨在此模式下新闻、媒体、受众三者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由此模式所带来的新闻价值选择的嬗变,并带给我们一些关于“新闻价值选择”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20.
“人为财死,乌为食亡。”收入是每个人生活在世上最为直接的目标。中国儒家经典里说“有恒产者有恒心”,西方法学祖师说“无财产即无人格”,一正一反,道理相同。然而,世间总有那么种特殊群体,他们就是不听圣贤训示,常常处于“身无物、两手空空”的状态,不仅搞得自己苦不堪言,也弄得别人不得不为他们殚精竭虑。这种群体一般被称为“穷人”,他们的问题就叫做“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