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于他本人和中国文学都是一件大喜事。也许将来,莫言构筑的那个叫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世界将和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  相似文献   

2.
林立 《魅力中国》2010,(16):68-69
刘勰与伊格尔顿是两位不同国籍、不同时代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比较他们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学观和文学发展观之异同,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文学的本质与文学的政治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论争是重要的文学机制。在左翼文学发展过程中,革命文学论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左翼作家发起革命文学论争,既是为了确证自身文学观念的先进性,也是为了争取文学场话语权。在论争中,左翼作家常常运用划分等级的策略。他们通过言说扩大了左翼文学的影响,也因此获取了可观的文化资本和文学资本,逐渐掌握了话语权。左翼作家在论争期间持续进行文论建构和文学创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文学实绩,并最终与鲁迅等论敌握手言和,其文学观念也得到鲁迅、茅盾等人的认同。左翼文学的合法性由此确立。  相似文献   

4.
牟冬亭 《魅力中国》2010,(23):269-269
文学是社会状态和文化传统的产物,同时也是历史的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学总是从属于它的社会形态和政治体制。至少文学能体现社会和政治某方面的影响。18世纪的美国,民主的种子在这块新大陆上生根发芽。所以仔细调查那时的美国文学,会发现民主思想对文学的极大影响。这篇文章旨在揭示民主思想怎样对早期的美国文学产生影响以及在此影响下早期美国文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涉及到一些西方文学的时候可能会被其中浓郁的文学氛围所折服,对于他们的文化底蕴和文学风格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特别是对于英美文学评论这一块儿来说。文学评论是直接与文学著作挂钩的,我们在阅读一些文学著作的时候就是在阅读他们的文学评论。一般来说,文学评论深藏在文学著作当中,文学著作的内容就是一种文学的见解,换句话说,文学著作就是文学评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日本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出现于明治维新后,但很快就占据了日本近代文学的主流位置。究其原因,一方面小说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它是最适合反映人性和社会的文学形式;同时,日本近世的江户时代已经从技术、形式、思想等各个层面为小说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沈从文的文学观点。认为沈从文并没有专门谈文学的学说,但从其创作的文学作品、随笔杂记、序跋书信中可以窥见其别具匠心的文学意识观念与文学审美趣味、倾向。可以把沈从文的文学观归结为三种:一种是独立的文学,一种是神性的文学,另一种是想象的文学。  相似文献   

8.
孙善齐 《今日重庆》2005,(4):98-100
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学在中国文学版图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所体现的正义理性精神和民族解放意识,无论是对于鼓舞当时全民族一致对抗外敌侵略的士气与决心,还是其本身在文学文本上的贡献,在今天都应当受到更为全面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9.
研究文学就需要与特定的因素相结合,在与文学创作相关的各种因素中,时代背景的决定性影响无疑是文学特性的重要方面,对于特定时期的文学发展进度、文学形式、文学主旨等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从文学的整体入手,选取道教形成发展阶段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发展状况,继而分析该时期道教发展对文学的影响,从而更好的理解文学的时代特性,解读文学与道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杨歆雪 《魅力中国》2014,(10):77-77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文化在江南。至于北朝,所谓“五胡十六国”,在人们心目中,文学文化,一片沉寂,人也质木无文。北朝文学,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薄弱一环。然而,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隋唐文学的发展,与北朝文学是密切相关的。北朝文学奠定了隋唐文学繁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自觉     
易代娟 《魅力中国》2010,(6):249-249
魏晋文学从文学思想、文学观念、文学题材、文学风格等方面表现了作为“文学自觉”时代的独特风貌,形成了以“三曾”、“七子”为代表的“建安风骨”,曹丕的《典论.论文》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全面的文学批评之风,并全面的反映了作为建安文学的领导者之一的曹丕对于魏晋文学自觉意识与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赵胜涛 《理论观察》2013,(11):103-104
朗诵是一种以文学作品为基本材料的口语传播艺术,其目的是表现和传播文学作品的美:而文学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的目的是趋同的。区别只是因为承栽工具不同,文学课的承载工具是语言文字,而朗诵艺术的承载工具则是声音。针对文学课和朗诵艺术的异同,特提出“朗诵教学法”,让文学课在固定思考模式与感悟情感人文之间衡量,这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美国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长及发展与美国黑人民族意识的成长与发展息息相关。从早期的废奴文学,呼吁改变黑人痛苦低下的生存状况,到“哈莱姆黑人文艺复兴运动”,呼吁黑人平等的社会权力,再到黑人美学、文化运动,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自身民族文化的肯定,我们能够看到黑人为自身民族发展的奋斗过程。文章从黑人文学不同阶段的主题着手,探讨了美国黑人民族意识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更多追求的是快节奏的生活。而汉语言文学则是归类于慢生活的一种状态,慢生活下的人们善于思考,勤于学习。汉语言文学是我们老祖宗所传承下来的精髓,我们所要做的绝不是将汉语言文学摒弃一旁,而是重拾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唤醒人们对汉语言的热爱,并将其发扬光大。因此,对于我们来讲,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我们从汉语言文学中了解历史,了解过去。  相似文献   

15.
刘勰与伊格尔顿是两位不同国籍、不同时代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比较他们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学观和文学发展观之异同,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文学的本质与文学的政治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唐果 《黑河学刊》2010,(3):50-50,121
少数民族是中国大家庭的一份子。同样,少数民族文学也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学。特别是满族的文学经历了同矩篇小说写起,到长篇小说各种文学作品的发展和流传过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技术传播学科与文学亲疏关系的回顾,确立了通感是技术传播与文学的交集。指出了随着技术传播的发展文学地位降低,是因为文学中有大量"非法通感"的存在。在文学通感概念下,将文学通感细分为"非法通感"和"合法通感"。提出"合法通感"才是利于技术传播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当前技术传播需要的不是文学本身,而是可以为技术传播提供"合法通感"的"文学营销"理论,相比文学,技术传播人员更容易学习和掌握"文学营销"。  相似文献   

18.
在浩瀚无垠的文学星空中,选出教学所需的璀璨夺目、备受尊崇的名著或经典,引导学生通过解读这些文学作品,破译其获得成功的奥秘,由此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其中文本细读是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东北少数民族文学传播研究中,除重视文本研究外,还应在研究方式方法上做到多向度、多层次考察。主要包括以下:掌握文献资料和书本以外的信息;与中国其他地域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文学,以及中原地区的文学加以比较;运用传播学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并结合一定的文学史、文献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理论方法;注重现有博士学位论文对东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成果与结论;注意东北地区的文学年鉴,以及个性化资料的搜集和采取。同时还应注意文化概念和东北的地理性概念,以及近代、现代、当代一类时间性概念,以及理论框架、其他史料建构、文本框架与特色的确定与阐述。  相似文献   

20.
吕海裕 《发展》2007,(5):134-135
生态批评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美文学界,它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旨在通过文学来重审文化,探索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构建蕴含生态智慧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