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能源革命是煤炭的主体能源地位被逐步削弱和替代的过程。具体而言,一是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开发将以风、光、水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二是终端能源消费的电能替代。电能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并替代煤、油、气等一次能源。这"两个替代"是能源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能源革命的重要特征。新能源将替代化石能源成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就是能源革命的要义,是大势所趋。未来煤电受碳约束而不会大规模发展,煤电企业必须走清洁高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从提出能源革命到签署《巴黎协定》,近年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已经成为我国致力于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的共识,但从2018年电源发展的情况来看,新增化石能源的发电量是非化石能源的3倍,造成这样现状背后的原因有哪些?尤其是在即将取消煤电联动机制以后,又该如何统筹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之间的协调发展?近日,本刊专访了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  相似文献   

3.
<正>按照我国在《巴黎协定》中的承诺和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煤电装机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新能源装机超过3.3亿千瓦。这将对电力生产、调度、消费产生深刻的影响。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电力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加快解决风、光、水电消纳问题,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必将极大地促进传统电力生产方式、电力供给及消费结构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了尽快实现这个目标,电力行业既要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大力发展清洁、低碳非化石能源,同时也要加强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电产业在节能减排、结构调整,以及为可再生能源提供基础性调节功能等方面不断优化提升,为电力行业清洁、安全、高效、低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在现阶段,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当前电力工业也存在着突出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受一次能源结构影响,非化石能源发电所占比重偏低。2009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煤电占71.43%,天然气发电占2.94%,非化石能源发电仅占25.63%;作为基础电源的煤电,其布局仍然不尽合理,能源资源相对匮乏、  相似文献   

6.
正煤电是连接煤炭、工业经济和新能源发电的中间枢纽,承担了巨大的社会责任。截至2019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1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11.9亿千瓦(其中煤电约10.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59.2%,如图1所示。从装机规模来看,煤电仍然是保障我国电力供应的主体电源,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如此。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用电需求减速换挡,环保减排约束增强,能源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非化石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煤电的发展速度放缓。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当前电力工业也存在着突出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受一次能源结构影响,非化石能源发电所占比重偏低。2009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煤电占71.43%,天然气发电占2.94%,非化石能源发电仅占  相似文献   

8.
<正>水电除兼具清洁性和可再生性以外,还是目前世界上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可以被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总量将达到3.4亿千瓦左右,依然是仅次于煤电的第二大主力电源,从中长期发展来看,水电是保障我国电力供应安全的重要支撑之一,也是完成非化石能源消费目标的重要基石。"西电东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在电  相似文献   

9.
15%发展目标下的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各种非化石能源资源及其发电特性,研究了各种非化石能源的单位投资能源替代效益,分析了不同能源消费水平下,为达到我国政府提出的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发展目标,各种非化石能源应达到的发电装机总量与结构,能源消费水平对装机规模和静态投资的影响。指出未来我国在加快发展水电、核电和风电的同时,应加强节能,控制能源消费规模,并适当提高核电利用小时数,以降低非化石能源发展代价。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后劲不足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加速能源结构调整,加强大气和环境保护,我国在抓住节能减排这个重点的同时,高度重视非化石能源发展,制定了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2030年达到20%的战略目标。经多年努力,非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所占份额明显提高:2013年达9.8%;2014年达11.1%,提高1.3个  相似文献   

11.
正"十二五"期间,为实现国家能源安全、应对环境压力并顺应世界潮流,我国政府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发展清洁能源代替传统化石能源的策略,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明确提出我国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2020年、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分别提高到15%、20%,2050年达40%并争取达到60%。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时,重申我国最晚在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届时非化石能源  相似文献   

12.
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加快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加强能源输送管网建设位列其中.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江冰近日在2010年"能源·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需求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能源发展应突出七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国家能源局2014年11月9日在APEC会议现场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能源发展及规划情况,表示将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加快制定关于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争取建成2亿千瓦风电装机和1亿千瓦光伏装机,实现风电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要实现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多元供给,就是要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同时要尽可能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针对能源消费供应减少对煤炭的依赖的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现在减煤,不但煤电不能再增加,还要把工业散煤、窑炉减下去。  相似文献   

15.
正形势与背景2020年以来,我国先后明确"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等能源转型目标。但风电、光伏发电出力的随机性、波动性明显,不断增长的新能源发电规模对其大范围优化配置和电力系统灵活性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十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气污染严重,能源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炭又是能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改善煤电燃料链环境影响的同时,加速发展核电是改善我国能源环境影响的现实途径。对煤电燃料链和核电燃料链产生的危害相比较的结果是: (1)对煤电燃料链,已观察到排出SO_2和NO_x等对森林、农作  相似文献   

17.
<正>近期,一些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能源企业纷纷启动编制能源、电力"十四五"规划的前期工作。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将继续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清洁转型,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增长,高碳化石能源将大幅减少。昔日"一煤独大,独步天下"的煤电,如何破解时下前所未有的困惑尴局、找准现代能源体系中新的定位、保障煤电清洁高效利用与高质量生存发展,仍是绕不开的核心话题之一。作为业内人士,更是高度关注,这不仅关系到煤炭、电力两个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关系到我国能源革命的成败、能源消费的民生幸福。  相似文献   

18.
国家能源局2014年11月9日在APEC会议现场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能源发展及规划情况,表示将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加快制定关于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争取建成2亿千瓦风电装机和1亿千瓦光伏装机,实现风电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截至2014年6月,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8304万千瓦,名列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和并入电力系统,以及碳中和目标下化石能源机组的退出,中国作为一个电力需求体量巨大的市场,对电力系统灵活性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当前燃煤发电机组仍是我国电力系统中的主体,且有大量机组尚处于资本成本回收的早期阶段。市场化后,在产能过剩的结构性矛盾下,由于未收回资本成本煤电机组的发电报价处于新能源之后,因此机组容量利用率不断下降,利用率低下导致机组收益下滑,参与电力交易机组的资本成本无法收回成为恶性循环,煤电企业面临亏损甚至破产。  相似文献   

20.
国家能源局2014年11月9日在APEC会议现场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能源发展及规划情况,表示将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加快制定关于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争取建成2亿千瓦风电装机和1亿千瓦光伏装机,实现风电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 截至2014年6月,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8304万千瓦,名列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