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2月3—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大会最终通过“巴厘岛路线图”,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的国际温室气体减排谈判制订了框架和时间表。中国对大会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为路线图的产生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试图通过国际协作的形式加以应对。通过多方努力,1992年在巴西里约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7年12月11日,世界上第一个带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京都议定书》诞生,其制定了国际排放贸易(IET)、  相似文献   

3.
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大会195个缔约方达成《巴黎气候协议》(以下称"《协议》"),旷日持久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取得划时代成果,奠定了今后较长时期内通过国际合作方式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 长期以来,联合国主导的国际气候合作长期处于"空转"状态,几乎折戟于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京都议定书》险遭抛弃.国际社会在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协议的意愿强烈,为此,各主要缔约方在会前做了相对充分的准备,以避免谈判破裂.几年来,通过多边和双边努力,"求同存异",终将最小共识整合为该文本,向世人宣示了各国政府协作应对全球性危机的诚意和成果.  相似文献   

4.
碳排放交易的背景 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2009年12月,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作出了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碳强度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整个能源结构的15%的承诺.为确保实现这些目标,中国政府正积极推进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淘汰落后产能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聚焦     
哥本哈根:不仅仅是开始 背景: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结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何去何从,为后京都时代定下行动的基调。在经历了长达12天的激烈讨论后,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8日午夜前后形成《哥本哈根协议》,协议文件内容非常简明扼要,文件中对各国的具体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都没有提及。法国总统萨科齐称,德国波恩将于6个月后再次召开关于气候变化的会议,就哥本哈根峰会协议做进一步磋商。最终成果将于2010年底在墨西哥城气候大会上揭晓。  相似文献   

6.
海外速递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2009年12月7~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经过马拉松式艰难谈判,大会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该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7.
经过国际社会多年的共同努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终于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制定的,UNFCCC自缔约之日起(1992年),已经有全球的185个国家参与,并举行了9次由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方大会。它被公认为是国际环境外交的里程碑,是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旨在防止全球变暖而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条约。  相似文献   

8.
读图     
《IT经理世界》2011,(24):16-17
当地时间12月11日上午6点,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经过一天一夜的“加时鏖战”后拉上帷幕。会议通过“一揽子决议”,包括《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在2013年生效,启动绿色气候基金等。图为闭幕前夜代表疲惫不堪,席地而睡。  相似文献   

9.
视窗     
<正>聚焦哥本哈根:不仅仅是开始背景: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结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何去何从,为后京都时代定下行动的基调。在经历了长达12天的激烈讨论后,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8日午夜前后形成《哥本哈根协议》,协议文件内容非常简明扼要,文件中对各国的具体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都没有提及。法国总统萨科齐称,德国波恩将于6个月后再次召开关于气候变化的会议,就哥本哈根峰会协议做进一步磋商。最终成果将于2010年底在墨西哥城气候大会上揭晓。  相似文献   

10.
高层声音     
正国际能源署署长:中国碳市场将为发展中国家树立榜样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12月10日表示,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全面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碳市场,为全球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榜样,并为它们建立碳市场提供灵感。比罗尔当天在出席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碳市场边会致辞时还表示,中国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成绩显著,对世界贡献很大。2020年将基本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4日在其官网公布与国家能源局共同制定的《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1.
欧盟各国环境部长在布鲁塞尔发表声明,重申欧盟将继续努力,与各方一道,力促全球减排新协议在年底前达成.欧盟各国环境部长发表声明指出,欧盟对2007年12月和2008年12月分别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和波兰波兹南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所取得的积极成果表示欢迎,希望在此基础上与各方继续努力,争取在今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就《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到期后的全球减排新协议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2.
2008年3月4日至6日,第三次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美国总统布什参加了大会并发表了演讲,他强调要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对于"未来能源"的发展,布什提出,要发展生物质液体燃料,减少车用燃油;改善电力供应,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和太阳能。他呼吁建立所有主要经济体参与的国际协议,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设立国际清洁技术发展基金,取消一切关税和贸易壁垒,真正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现将讲话内容摘录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社会》2013,(2):18-25
2012年至2020年第二承诺期发达国家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即所谓“后京都”问题,是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议题。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巴厘路线图”,“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相似文献   

14.
导致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包括CO2在内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而温室效应会引起许多严重的自然灾害,为此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了到本世纪末各发达国家应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199O年的水平上。由于多数发达国家未能很好兑现会上的承诺,在1997年12月1日-11日在日本京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大会通过的《京都协议书》中明确规定,到2010年发达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要比1990年的水平削减5.2%。这是人类有关环境问题的第一个确定数…  相似文献   

15.
温室气体     
《山东纺织经济》2010,(4):96-96
<正>全球气候变化是国际环发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国际社会先后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及《京都议定书》,为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日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出的国际机制建议,对其提出的后京都时期的政策,尤其是其倡导的行业减排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日本钢铁联盟应对气候变化行业减排的案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斗争的新动向,为我国的国际谈判对策提供了研究基础。在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日益迫切的情况下,中国要充分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采取积极的战略和策略应对气候变化,并使之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相结合,与国家重大生态建设工程、节能工程和能源产业技术升级工程相结合,与国家能源、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相结合,增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并在后京都国际减排机制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试图通过国际协作的形式加以应对。通过多方努力,1992年在巴西里约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3个缔约方的大约4万名各界代表出席,119名国家领导人和国际机构负责人出席.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1月29日上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简称坎昆气候变化大会)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开幕。人们对坎昆气候大会一如既往地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20.
经过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丹麦哥本哈根2009年12月19日下午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排行动做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