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1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论推动新时代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党中央关于能源安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能耗"双控"、能源技术创新和能源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工作要求(可总结为28条要求)。  相似文献   

2.
开放合作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中国仍需以开放保安全。当前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面临多重挑战:地缘政治格局重塑,增大中国油气进口风险;中美博弈加剧,威胁中国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能源治理缺位风险更趋明显;能源转型提速,国际能源市场不稳定性因素增多。未来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建议:完善能源领域对外开放政策制度,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营造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合作环境,增强全球能源资源配置能力;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构建全面包容、公平普惠的国际能源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对美国与印度能源合作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合作是美国和印度进行战略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年来,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印能源合作发展加快.美印两国采取完善能源合作机制、加强相关立法工作的举措,使油气合作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核能、电力、清洁能源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也取得了较显著的阶段性成果.美印两国加快能源合作与其各自的战略利益、经济利益以及国际能源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美印"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为双方加速能源合作提供了政治保障;印度寻求能源多元化为双边能源合作带来了机遇;为应对国际能源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美印需要加强协调.美印能源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全球能源安全,促进全球能源市场的发展.中国应继续同美国和印度在政府层面加强双边能源对话与合作,积极探讨和推动三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展互利合作,共同维护世界能源安全,推动国际能源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能源安全成为本次圣彼得堡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最重要的议题之一,这再一次表明,能源安全已不再是区域性的而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圣彼得堡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期间,八国集团领导人通过了<全球能源安全>文件,表示八国集团将通过稳定能源市场、改善投资环境、提高能源效率和节约能源等措施来加强能源安全.在八国集团首脑与发展中国家举行的对话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应该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这一新的能源安全观体现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对全球能源安全问题的关切和责任.正如赵宏图先生文章中所指出的,以能源独立为目标的传统能源安全观念和保障体系变得越来越不现实,国际社会已充分认识到解决全球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各国应在多个层面加强全球能源安全对话与合作,努力推动全球能源安全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正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能源安全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局和风云变幻,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并强调:"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如何在新时代建立健全能适应时代变化、抵御各类风险挑战的能源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推进能源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5月,能源宪章成功地完成了其现代化进程的第一阶段,通过了《国际能源宪章》。中国签署《国际能源宪章》政治宣言,由受邀观察员国变为签约观察员国,在国际能源治理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此后,中国与能源宪章的联系与交流不断加强。中国能源与世界能源发展高度关联,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及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大背景下,能源宪章的转型为中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带来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量快速增加,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这不仅使中国经济更深地融入世界,也给中国的外交赋予了新的内涵.中国的外交政策致力于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发展合作,包括能源领域的合作.中国的能源安全建立在与周边国家共同维护地区能源安全的基础之上,中国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加强能源外交研究对国际能源合作运筹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引领我国进入能源体系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作为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相关决策部署的指导下,陆续加大能源低碳转型力度。  相似文献   

9.
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随着能源供需格局加快调整和新一轮技术进步日益加速,全球能源发展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正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加快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现阶段,需要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进口煤对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受俄乌冲突、能源绿色转型以及极端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能源市场震荡,能源供需格局正加速重构,各国重新重视能源安全的战略地位。我国能源自给程度较高,能源国际合作持续推进,能源安全整体保障性较强,但在新的国际环境下,面临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从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方面分析了煤炭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剖析了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对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启示,从保障供给、绿色低碳转型、多能协同发展等角度提出新形势下我国煤炭行业保障能源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油价进入超高价区、世界对能源安全担忧加剧的背号下,2008年剑桥能源周暨剑桥能源(CERA)高层年会以“探索能源安全——应对新世纪能源的策略”为主题,聚焦能源安全、技术创新与合作,对全球石油及天然气供求关系、能源政策、能源安全、清洁能源的投资与发展前景、能源界如何迎接需求不断增长的挑战和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认为,全球油气生产面临多方西的挑战:油田优化效果变差,大油田产量递减加快;石油开发需要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石油工业发展的瓶颈;清洁生产及环境压力巨大等。与会代表认为,全球油气供应在未来几十年还将以常规油气资源为主,各国和能源公司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发现更多的资源上,同时也应大力发展非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各国应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合作模式,不断加强和推动地区乃至全球的能源合作,共同推动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2.
2015年5月,在国际能源宪章的部长级会议上,中国签署了《国际能源宪章》,由受邀观察员国变为签约观察员国;11月,在国际能源署(IEA)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正式与IEA建立联盟关系,以加强双方在能源安全、能源数据和统计、能源政策分析等领域的合作.回顾过去一年,中国在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3.
地缘政治局势与国际能源市场的价格走势息息相关。俄乌冲突的爆发将国际能源价格及大宗商品价格推至历史高位,引发了社会对能源低碳转型和能源安全的普遍担忧。通过分析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及商品市场的冲击,厘清地缘政治格局演变对全球气候变化合作及能源低碳转型的影响。通过总结复杂地缘政治条件下中国能源战略安全的实现路径,为中国以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透视能源外交——兼谈对中国能源外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国地位的上升和频繁的能源外交,使国际力量对比出现微妙变化,加速了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能源消费国的能源外交主要表现为以外交促进能源安全和对外能源合作,为能源企业海外开发铺路搭桥等.能源出口国能源外交的主要目的是以外交拓展能源市场、巩固能源大国地位,推动能源乃至经济发展.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全球能源相互依赖的加深,以缓解能源矛盾和解决能源争端、推动能源对话与合作为重点的双边特别是多边外交有望成为未来能源外交的主流.对中国而言,为减少与一些国家在能源外交问题上的误解与摩擦,营造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宜在积极发展与相关国际机构及组织的多边能源安全对话与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欧美在能源问题的双边战略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15.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是新时代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基于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构建包括4类一级指标、23类二级指标的能源国际合作指标体系,提出表征中国能源革命国际合作进展的方法,即能源国际合作指数。对比分析2015-2019年中国能源国际合作取得的重要进展,提出2030年的目标期望及对策建议。尽管2015-2019年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进展成效显著,指数从62.4提升到68.3,但较2030年的目标值100仍有32%的差距。1)“海外油气资源来源多元稳定”较目标值尚有12%提升空间,未来重点要拓展天然气进口多元化和海外石油合作。2)“畅通‘一带一路’能源大通道”距目标值有37%的差距,未来应加强天然气、电力通道以及通道安全合作机制建设。3)“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距目标值需提升32%,未来应加强全产业链合作以及培育具有竞争力的跨国能源企业。4)“增强国际能源事务话语权”距目标值需提高51%,仍是未来需着重提升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地区各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存在严峻的能源贫困问题,用能水平较低、用能结构较差、用能能力较弱,阻碍了该地区现代化发展进程。东盟从地区和国家两个层面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提出了《东盟能源合作行动计划(2016-2025)》,各国都提出了明确的国家发展目标,努力扩大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但由于东盟缺乏对成员国的引导和统筹,各成员国对能源安全威胁存在不同解读,各国能源发展战略差异化较大,再加上东盟“软机制”对成员国集体行动的约束力不高,可再生能源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大打折扣。中国是东南亚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经济绿色复苏背景下,东南亚可再生能源具有较大开发潜力,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经验丰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可再生能源合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7.
能源供需持续增长,能源价格体系脆弱,能源政治冲突激烈且能源环境问题严峻,国际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大且增速快,结构以煤炭为主,利用效率偏低,对外依存度高,能源环境问题突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节能工作卓有成效但任务艰巨在分析国际能源安全形势和中国能源消费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能源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市场信息     
政策法规我国抓紧启动《能源法》立法中国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马富才2006年1月12日说,中国正在抓紧启动《能源法》立法工作。马富才在“中国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说:“《能源法》将涵盖能源资源勘探、研究开发、生产运输、贸易与消费、利用与节约、对外合作、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9.
2014年4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研究讨论《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方针和目标。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提出了"四革命一合作"的战略部署,即: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能源形势日益严峻,主要表现为能源短缺危机、能源安全危机以及环境危机三大问题。这不仅是物质性危机,还是中国国际形象危机。"3月4日,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能源问题是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当代中国绿色发展的核心问题。"刘吉臻指出,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