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帝是康德伦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基督神学的上帝。康德的上帝观念是在实践意图上建构起来的,它是向人而在的上帝,是道德的概念,是道德信仰的对象;同时它又是康德的伦理学的逻辑必然,与康德的理性本体论和自律原则是切合的。所以,康德首先是一个伦理学家而不是一个神学家。  相似文献   

2.
面对形而上学陷入的理论困境,康德致力于重建形而上学,为科学的合法性作出论述,为人类的知识大厦奠基。然而,在论述科学合法性的过程中,康德陷入了证明与解释的"理论圆圈",陷入了"循环论证"。数学与科学的合法性不但是康德理论理性批判的前提,也是康德整个思想体系的逻辑前提与思想起点,由此可见,虽然康德的哲学体系高扬了实践理性与信仰,但仍有明显的近代认识论哲学与科学主义痕迹。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的论述核心是在康德区分思辨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基础上,对康德在认识论上的"哥白尼革命"与在本体论问题上的研究思路的转向进行探究,突出地强调了他的理性主义道德学说在其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期对康德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一总体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文洁玉 《改革与开放》2012,(22):110-111
康德的伦理学思想包括伦理的理论哲学(道德的形而上学)以及伦理的应用哲学(实践的人类学),忽视任何一部分都将造成对康德伦理学思想的误解。本文旨在立足于整体,重点剖析康德如何构建其伦理理论哲学部分,进而说明道德的形而上学很有必要,道德形而上学应用于人类学时就是康德所说的以德配福,这是寻找至善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通过明晰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遍览分析"三大批判"中人的"知"意"情"的能力和结构,着重考查现象界与理知界、现象与物自体、自由与必然、知识与道德等领域内出现的鸿沟及其原因,如何具体协调弥合二分的世界.致力于以整体的视角对康德哲学进行把握,故而,无论从分析演绎还是概念理论的运用上都难免挂一漏万,但笔者还是努力尝试这种系统考查方式,以期了悟康德三大哲学批判体系间的内在"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印度教的渊源以及对印度社会伦理道德的巨大影响,提出:印度教是印度最大的宗教,印度文化就是宗教文化,更是印度教文化的观点.学者们一般将印度教称之为"道德宗教",可见印度教对印度伦理道德的影响之大.一方面印度教的教义和训诫成了一种强化意识形态的宗教道德,另一方面印度教对印度伦理道德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道德"滑坡"现象日渐严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形势下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在培养大学生道德中的不相适应性日益凸显。而与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相比,隐性教育方式拥有更多优点,教育方式也广泛多样。为了使大学生道德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应充分发挥隐性道德教育方式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拓宽其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8.
殷天时 《魅力中国》2014,(25):249-249
在康德那里,道德原则是纯粹的、先验的,视个人的爱好、欲望、情感为异己者,这将导致一种异化的人生。存在方式。但是,任何一种理论,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的可能性。鉴于此,康德道德哲学虽有其困难之处,但其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方向,而且与近现代各种哲学流派一脉相承,对现代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们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比喻为带有宗教色彩的"七宗罪",并不是想说明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多么邪恶。但是,导致中国房地产市场种种问题的出现,恰恰是因为市场利益主体们缺少信仰、道德和伦理  相似文献   

10.
向祚群 《理论观察》2007,3(6):70-71
从康德“人是目的“命题提出之前提、实质及其实现方式来看,其中内含着丰富的为个体道德思想.受道德起源之时为群体性特征以及康德等义务论思想影响,传统道德观念对“人是目的“进行了片面理解.其片面性在于把“人是目的“简单等同于“他人就是目的“,忽视或否定了“自己也是目的“;其错误在于把道德的全面为人性简单等同于道德的为群体性,忽视甚至否定了道德的为个体性.  相似文献   

11.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主张、主义或宗教的极度信服和尊崇,在这种极度信服和尊崇中,寄托着人的精神和终极关怀"。"道德信仰是道德情感的最高存在,当道德情感发展到坚信不疑、一往情深、炽热如火、凝炼如山时,即为道德信仰"。道德信仰危机指的是人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文化中没有宗教,而是“以道德代宗教”,周孔礼教在中国文化历史中起到道德教化和宗教的作用,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本文从梁漱溟先生关于中国“以道德代宗教”的思想维度,来阐释其关于中国文化与宗教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康德的道德律强调人类理性为自身立法,并认为有理性的人应自觉遵守这种道德法则即道德的意志自律。这种在实践中启迪道德良知和追寻人们心中的道德理想的思想观点,对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康德哲学上承古希腊至近代哲学,下启德国古典哲学,对当代西方哲学诸流派影响深刻。康德哲学作为一座哲学高峰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不可撼动。康德开辟了一条"革命"、"纯粹"、"先验"、"批判"、"启蒙"、"自由"的哲学道路,从此,哲学变成了德国民族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柯尔伯格"公正团体法"的产生和内涵,认为柯尔伯格的"公正团体法"所囊括的道德氛围和师生交往互动是民主管理的两大特征。分析了"公正团体法"在学校价值观教育中借鉴的可行性:价值观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公正团体法"方法上的优势,其隐性、氛围和互动与学校价值观教育相契合。论述了"公正团体法"对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启示:应设计和开发隐性价值观教育,发展主体间性的教育,使学校价值观教育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洪秀全的指导思想.宗教唯心主义与一神论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作用;同时分析了洪秀全思想的局限性:在道德标准上表现为追求"正道"的伦理思想和封建传统伦理思想的冲突;在政治思想上表现为追求"平等主义"的思想和追求"皇权"思想的矛盾;体现出浓厚的宗教思想和进步农民运动革命思想的对立.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康德的“德性”与“德行”概念的意义与区别,并指出其意义的两个内在的层次;文章以此为契机,分析了道德学说的两个问题:规范伦理学的问题与德性动力学的问题,并指出了后者长期被遮蔽的原因;文章还从康德的德性概念的两个层次出发,论述了康德从批判哲学的立场出发,成功地提出了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无论宗教与道德都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的,而人性之所往的正是世俗世界的幸福生活。鉴于此种情况,宗教所具有的道德之维便成为当今社会整合机制中不可缺的力量,因此发挥宗教中所具有的道德因素,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道德关怀是现有老龄人口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一个隐性要素。文章在整合与优化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道德关怀这一隐性要素凸显出来,并把"道德关怀质量指标"作为一项独立的一级指标列入老龄人口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同时对其二级指标及其测评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对康德哲学中"经验"、"先验"、"先天"等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辨析,试图通过辨析以期为较全面理解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做一点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