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牌》2014,(1)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正在不断的提升,女性多重的社会角色赋予了女性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生活的重担。关注女性的社会角色的转变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从伦理学视角下审视女性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为女性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实现女性的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性别意识与营销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小华 《商业时代》2005,(24):57-58
社会性别意识缺失的营销传播违背了社会潮流,造成了对女性生存和发展的严重伤害。营销者要沿着新女性的视线重新审视今天的女性消费者,重视女性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存在的社会价值,以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指导营销沟通,制定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公司法>第20条增加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规定,这一规定对于保护债权人的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当利益以及确保公司设立宗旨会起到积极作用,是<公司法>的创新性规定.本文主要分析了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优缺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含义及作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要件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自强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易经》中自强的含义包括自强者(君子)的人格特征.即谦虚、谨慎、诚信、胸怀宽阔。要实现自强不息的人格特征需要具备三个必需的前提:志存高远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努力、自制和自我反省。在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美德。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性别差异研究多年以来一直备受学者的关注,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社会角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将对女性语言产生影响,男女语言之间的性别差异也逐渐模糊。本文将以电视剧《家的N次方》为语料来源,探究男女语言呈现的趋同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夏亚婷 《商》2014,(12):249-249
王安忆是当代文坛上十分有影响力的女性作家,《长恨歌》更是为其奠定了丰碑式的文坛地位。她以细腻温婉的笔调叙写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子王琦瑶四十年命运的浮沉,展现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以及对女性的生存境遇、情感命运、女性解放和两性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刘珊 《商》2014,(52):130-131
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小说展现了加拿大特定时期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和社会风貌。本文结合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埃莱娜·西苏的“女性书写”理论,分析小说中两种不同的女性书写形式,阐释女性书写解构男性意识对女性身心的控制,消解女性在这种思维模式中的“他者”地位,实现两性和谐的叙事意义。  相似文献   

8.
许珊珊 《商》2014,(24):96-96
文章主要以露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人格理论来分析《源氏物语》中的三位男子:光源氏、夕雾大将、熏君,他们性格的异同。文化影响人格,但个人自主选择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个性,所以,文章论述了平安时代的大的社会环境造就了这三位男人的性格相似处,但是三人的生存环境又是各自不同,他们在对待事物时又会有自己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张倩 《商》2015,(3):114+110
《外婆的日用家当》作为艾丽丝·沃克的经典短篇小说,已有相当丰富的分析和解读,但大多数评论都从文中的隐喻、象征、女性人物形象、文化冲突、妇女主义等角度进行分析,对于黑人女性文化身份及社会身份的寻求方面写的却不多。因此本文试图以《日用家当》为基础,从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化及社会身份认同角度出发,对文中的三位黑人女性进行重新解读,从而给出一个相对全面的研究结果,即面对白人及其文化,黑人女性自己如何更好地认同自己文化和社会身份!  相似文献   

10.
刘渝 《商》2014,(43):141-141
《海滨故人》描写了五四时期接受思想启蒙的五位女性面对爱情与生活不得出路的困境,反映了五四时期最早接受西方教育的一批新一代女性怀揣现代思想却在传统大环境下无法寻得理想人生的悲凉状态,揭露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禁锢和女性自身对自由平等认识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文明和经济的发展,当今女性的人生舞台得到了极大拓展,其修养意识、交际意识、家庭意识、成功意识等迅速强化.她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展示自我;她们渴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但要真正成为这样的成功女性并不容易.本文通过对<飘>中两个典型女性人物(斯佳丽和梅拉妮)的性格分析,提出现代女性可从中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日本女性地位的变化历史悠久,深刻影响着日本社会的发展。随着明治维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影响到了日本女性的地位,使这一时期日本女性地位得到提高。然而随着《明治民法》的制定,重新确立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性地位一落千丈,处于无权地位。  相似文献   

13.
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两部作品糅合了不同的美学质素,实践了这位文学巨擘的艺术雄心.人生的错位、人性的恶俗和人格的分裂,包括基于此而产生的怀疑态度和离别情怀,共同促成了小说中精神生态和美学的联姻.以精神生态理论为视角,探讨作品中的荒诞之美、意象之美、悖谬之美,启迪人们关注现实社会的精神失衡问题,凸显了文学艺术干预生活的实践意义,也为小说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颜秋蓉 《消费导刊》2009,(22):242-242
女性意识不只具有性别意味,同时包含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但在人类数千年的男权文化中,社会对女性的认识蒙蔽着厚重的传统观念的雾障,她们被关注较多的是作为自然性别的一面,其社会文化地位是被忽视和掩盖的,因此关于女性社会性别一面的研究始终处于边缘位置,本文试图从性别诗学理论的角度,通过对韩剧《女人天下》中女性意识的解读,表述了性别诗学建构的价值归宿是消解二元对立的性别秩序,正视女性不可替代的社会文化地位,在承认两性差异的前提下达到双性的平等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黄开阳 《商》2014,(18):65-65
《一千零一夜》的"引子"文本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而这些形象也对后文内容影响深远。本文着重分析文本中的女性形象,试图通过这些形象,探寻阿拉伯社会女性的生存境遇,社会地位,男性对阿拉伯妇女的认知。最后,本文试图分析阿拉伯妇女为实现"自我拯救"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为人所重者大多在其讽刺性。从其中塑造的贤人与奇人入手,探究作者蕴于其中的理想人格。他们尊崇道、义,心怀淡定,追求人格的独立和高尚。  相似文献   

17.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生存主义女性主义观点对西方的女性主义思想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波伏娃在其代表作《第二性》中以其哲学理性反思并批判了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否认永恒的“女性气质”,认为女性的“内在性”有其形成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女性的真正解放首先是要认清女性气质的虚假本质,去除社会强加给女性的“内在性”,改变女性的“他者”地位,使自身成为在男女两性平等、自身独立基础上的女性。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40年代,夏洛蒂·勃朗特以其代表作《简·爱》闻名一世,成功塑造了一位身材矮小,相貌平平,内心却充满人格独立,追求平等,颠覆阶级思想的女性。本文就简·爱人生的曲折经历,试图探究其平凡外表下的不平凡之处。  相似文献   

19.
维奥莱特,爱丽丝,多卡斯是托妮·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爵士乐》中的三个女主人公。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三个性格迥异,分属不同时代的黑人女性。她们三个分别代表了三种黑人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三个女性的描写与分析作者指出了黑人女性获得真正独立与地位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白月 《消费导刊》2013,(9):153-153
樋口一叶文学代表了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向现实主义文学的过渡,她的作品记录了那个东西文化相互碰撞、日本社会新旧交替的明治时代,深刻揭示了日本下层民众尤其是女性的苦闷与彷徨,在引导女性追求个性解放和实现自我价值方面具有社会意义。《十三夜》正是这样一部关注女性悲惨命运、述说女性苦闷彷徨、围绕“女性离婚”这一主题展开的作品,也是作家“奇迹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本文试通过对一叶晚期代表作《十三夜》的女性形象分析来探讨作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