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张伟  丁凤琴 《重庆与世界》2014,(4):70-72,80
目的:探讨大学生是否存在内隐助人态度以及情境因素是否对大学生的内隐助人态度产生影响,为促进大学生的助人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情感错误归因(AMP)研究范式,对从宁夏大学随机抽取的110名本科生进行实验。结果 :大学生在相容任务上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相容任务上的反应时(IAT效应值为434.95,d=1.12),大学生在相容与不相容两类任务上的反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道德情境下,被试做出的"愉悦"反应比例显著高于在能力情境下做出的"愉悦"反应比例(F=31.03,P0.001)。结论:大学生存在内隐助人态度,且不存在性别差异;被试在道德情境下的内隐助人态度高于能力情境下的内隐助人态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大一与大三同学社会缺陷感与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和社会缺陷感量表(FIS)对郑州大学大一与大三学生中的16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社会回避量表得分一、三年级没有显著性差异(P=0.808〉0.05),社交苦恼量表得分大一大三年级没有显著性差异(P=0.255〉0.05),社会缺陷感量表得分两个年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三学生的缺陷感明显高于大一学生。男女生社交苦恼量表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98〉0.05),社交回避量表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797〉0.05),社会缺陷感没有显著性差异(P=0.818〉0.05),社会缺陷感得分与社会苦恼得分呈正相关(r=0.431,p〈0.05),社会缺陷感得分与社会回避得分呈正相关(r=-0.352,P〈0.05)。结论:大一大三学生在社交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困难,社会缺陷感得分越低的人越容易产生社交苦恼与焦虑,更容易出现社交回避行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加强大学生网络德育实效性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网络德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网络的虚拟和开放、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学校德育的滞后及社会环境等。大学生网络德育实效性研究的主要任务: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三孩”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广西大学生生育意愿现状、三孩生育可能性并分析人口学变量对其产生的影响,采用问卷法对152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和生育意愿情况,发现大学生平均理想生育子女数为1.89±0.52个、平均计划生育子女数为1.48±0.88个,打算生育三孩的比例仅为5.5%,18%的大学生选择不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的计划生育数更多(P=0.003)、生育三孩可能性更大(P=0.000);结婚时间越早、对孩子喜欢程度越高,计划生育数就越多(P=0.003,P=0.000),三孩生育的可能性也更大(P=0.000,P=0.000);农村大学生更有可能生育一孩和二孩(P=0.003),但在三孩上差异不显著。因此,“三孩”政策下,广西大学生生育意愿低下,三孩生育可能性较小。在新时期,迫切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提高人口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5.
道德想象力就是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在新闻媒体报道的社会热点事件中,如果当事人能够具有道德想象力,事件肯定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因此,道德想象力在解决道德纠纷时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提升大学生道德想象力有助于大学生将抽象的道德概念具体化,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做出更为客观的道德判断,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生活中的道德难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传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思潮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大学生群体处于思想意识形态和道德价值判断的形成期,面对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思潮的冲击难以独立对其进行正确的是非判断与科学的价值衡量。对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人身观、世界观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文分析了新媒体传播视角下社会思潮传播的特点以及新媒体传播视角下社会思潮传播的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新媒体传播视角下引领高校社会思潮传播的路径进行了系统化、科学化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谢伟忠  华盈盈  杨志春 《魅力中国》2011,(2):373-373,364
讨论一类具有Beddington—DeAngelis功能性反应的随机捕食系统的正解的全局存在性。首先,建立在随机白噪声的干扰环境下,具有B—D功能反应的捕食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借助Lyapunov函数的方法和伊藤公式,在彼设(A):ri(t),bi(t)有界;ai(t,α(t),β(t),γ(t)〉0)且有界成立的情况下,证明正解在有限时间内不爆破.即正解是全局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生场所依赖对其心理压力的影响。方法:使用研究生心理压力调查问卷和修订的场所依赖问卷对475名重庆大学的研究生进行施测,对回收的399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1)场所依赖问卷的总均值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个别维度在一些人口学因素上存在显著个体差异(P〈0.05~0.01);(2)研究生场所依赖与心理压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r=-0.246~0.857,P〈0.01);(3)回归分析表明,研究生场所依赖对心理压力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研究生的心理压力与研究生对学校环境的场所依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柳学知  马慧霞  柳章 《魅力中国》2010,(26):188-189
通过对大学生的访谈调查,探讨各种考试情绪的具体作用。结果:最有利于考试发挥的各种情绪的水平、影响方式不同;大学生们认为最利于考试发挥的焦虑水平与实际体会到的焦虑水平差异显著(P〈0.01),即考试焦虑情绪是有必要进行调控的;最利于考试发挥的愉快水平与实际体会到的愉快水平差异不显著(P〉0.1);各高校应该在重大考试之前加强对大学生的情绪调控。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出现的道德问题及其成因.为改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观念、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提出教育引导对策:加强和改进高校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暴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暴力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所高校随机抽取的4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暴力各因子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的心理暴力中,网络暴力、言语侵犯得分分别为(7.75±1.84)、(5.89±1.66)分,发生频率较高。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暴力及其各因子均有一定程度的相关(r=-0.14~0.12,P0.05或0.01)。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暴力各因子的回归效应均达到显著(β=-0.176~0.167,P0.05或0.01)。结论:大学生存在心理暴力问题,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暴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贺天庆 《魅力中国》2010,(22):223-223
目的分析探讨中专生社会支持获取的状况与特点。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54名中专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专生社会支持水平在不同年级、男女、城乡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心理健康者在主观支持上评分显著高于心理问题者。结论在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视良好的社会网络特别是主观支持的建立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效能感的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和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问卷对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和新疆师范大学的部分学生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就业压力总体上呈中等水平。(2)大学生就业压力在学校,专业、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上差异显著。(3)大学生择业效能感总体上呈中等偏上水平。(4)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在专业、性别和独生子女这几个变量上差异显著。(5)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4.
颜语 《重庆与世界》2014,(9):113-115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辅导员是高等院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立德”教育任务的重要执行者,大学生是思想不断发展的未完成个体,具有基本价值判断能力和较强的时代特征.“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完成,需要高校认清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应然关系和实然关系的基础上和谐师生关系,才能从根本上完成德育任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西部地区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地区1 285名60岁以上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西部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53.38±7.77,自评分为77.50±12.46,生活质量与自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6。三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和自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自评分及各领域得分均最低,且家庭和社区养老模式下无差异(P0.05);2三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均为环境最低,各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的相关性最大。为提高西部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应进一步加大社区和机构养老的建设投入力度,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改善和完善其居住环境和养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场认知风格、学业成绩与家庭经济地位的关系。方法用镶嵌图形测验(简称EFT)和自编的家庭SES问卷对553名中小学生施测,并收集期终考试成绩。结果①母亲职业、父母职业总分、家庭SES总分与EFr得分在9年级呈显著正相关(P〈0.01)。父亲职业与EFT得分在4、5、9年级呈显著正相关(P〈0.05);父母学历与EFT得分各年级相关均未达到显著。②家庭SES得分与学习成绩总分各年级相关均未达到显著。结论家庭经济地位对场认知风格的形成和学业成绩有影响,但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概念和职业自我概念不合理、职业期望两极化、生涯自我效能感低、消极情绪体验强烈等.这些就业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而且还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高校需要针对他们开展整体生涯辅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学生自身也应加强自我心理建设,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就业心理困境,建立起健康的就业心理.  相似文献   

18.
To date,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gender peers affect students’ 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expectati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gender peer effects on students’ 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expectations, using the 2014 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 To address students’ self-selection into classes, we choose a sample of schools that randomly assign students to classes. We find that exposure to more female peers increases students’ probability of expecting to attend university and reduces their probability of expecting to complete only middle school. Besides, exposure to more female peers increases boys’ and girls’ probabilities of expecting to pursue a career as a manager, and reduces their probabilities of expecting to become a teacher, doctor, or lawyer. Moreover, exposure to more female peers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both girls’ and boys’ probability of expecting to pursue prevalently male occupations. In addition, we discuss the mechanisms and check the robustness of the results. This study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gender peer effects in education and the variations in individuals’ 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cho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