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芜湖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序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全局主成分法评价了1990-2005年芜湖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同时通过时间序列法预测2010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定量揭示其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结果表明:芜湖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尚不高,但潜力较大,总体呈上升态势;其制约因素主要是工业污染和较低的工业产出.为此提出芜湖市土地集约利用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芜湖市土地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根据芜湖市国土局1996~2004年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表,并利用数学模型,对芜湖市近10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1996-2004年面积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耕地,其次是林地。其中,林地为正增长,主要是退耕还林的结果。(2)年变化率最大的是交通用地,其次为建制镇与城市用地,其所占用土地的主体为耕地。反映了芜湖市的交通条件正在逐步改善,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的加快,但也使得芜湖市的耕地利用形势更加严峻。(3)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在逐年下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工作成效明显。(4)在土地利用的程度上,芜湖市仍处于发展的阶段,而且正在不断地加深。  相似文献   

3.
《中国土地》2001,(4):14-18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集镇建设用地管理和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维护集体土地市场秩序,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集约利用,促进小城镇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芜湖市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方案》,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芜湖市行政区域内试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的集镇建设用地管理和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集镇建设用地,是指乡镇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芜湖市建立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芜湖市土地整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落实国策安徽省芜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世海珍惜每一寸土地,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讲,强化土地执法,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应采取强有力措施,切...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形势下"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开展区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分析,对优化区域农业结构与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确定耕地后备资源类型的前提下,通过对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了解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现状与当前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掌握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空间分布情况;同时结合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情况,分别从数量、质量及类型方面分析2011~2020年间芜湖市耕地占补平衡的实现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根据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现有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对策措施;最后,有针对性提出了基于区域"占补平衡"与"异地代补"的政策建议,从而为解决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与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合理开发区域耕地后备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活闲置土地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本刊记者王长秀芜湖市土地局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不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他们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出合理的土地政策,促使企业闲置土地流动起来,既充分发挥了土地资产效益,有效地保护了市郊土地资源,同时又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随着...  相似文献   

8.
涂名 《中国改革》2003,(7):16-19
当各地因土地征占引发大量与农民的冲突,安徽省的芜湖市传来的信息却截然相反。那里由于以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为名允许农民土地直接进入一级市场,不仅促进经济进入一级市场,不仅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农民上访几乎消失了……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确定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土地利用评价体系的内容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AHP方法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通过确定评价目标和评价技术路线、构建评价指标和确定其权重,在考虑评价指标的不完全补偿性的基础上,以"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为计算基础,建立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2)实证研究中,对芜湖市进行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的指标真实贡献率分析和指标障碍因素诊断分析,取得预期的评价效果.研究结论以"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为计算基础的评价体系能较好地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1999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安徽省芜湖市首先在5个镇进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封闭运行试点,后经报请省国土资源厅同意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将流转试点扩大到14个镇。截至2002年6月底,共流转使用土地82宗,5851.1亩,其中集体建设用地3025亩,耕地2826.1亩;引进资金8.79亿元,其中到位资金5.72亿元;安置农民就业17582人;撤村建居和移民建镇12412户,40632人。重视制度设计农民利益为先坚持自愿原则。芜湖市规定,在符合两个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集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投资者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县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的概念、程序、主要内容和方法作了初步探讨。并明确了县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下,分4个阶段完成;主要内容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适宜性评价、开发整理复垦方向和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西部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与合理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示出吉林西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分析,根据土地质量状况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重新调整与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云贵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探讨了其主要土地类型以及各亚区的土地利用方向,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景观生态学和土地利用的相关理论指导下,选取反映景观特征的一些结构、功能指标,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郊市增城市的土地利用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浪费土地、城镇景观格局较差等问题,提出了农村景观和城镇景观的生态规则,力图达到土地合理利用和各景观类型间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云南保山西庄山地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2,1991,1998年云南保山西庄山地流域土地利用图利用GIS技术进行了处理,分析了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和土地利用动态度。结果显示:西庄河流域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林地、灌草地和耕地相互转换最为频繁,年变化率分别为6.94%、4.75%和2.99%;茶园的变化最小;综合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为1.91%;在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中,国家政策是最强有力的影响因子,相反,人口增长没有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变化。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土地利用方式的要求,以黑龙江省为例,探讨各类用地方式更适应当的自然、社会条件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以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调查的一手资料为数据来源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土地利用的特点,总结了其经济转型期的土地利用存在的几个主要矛盾:工矿用地快速增长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地质地貌破坏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转型与土地规划实施之间的矛盾。研究认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是矿区由地下经济向地上经济转型的重要保障,需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当前用地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选取常德市的四个县市:桃源县、汉寿县、临澧县、津市市,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等五个方面对常德市2009年和2012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2年期间,四个县市的城镇、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加;2 2009-2012年期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呈增长的趋势;3常德市2009-2012年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不大,并且区域不平衡;4 2009-2012年期间,四个县市中相对变化最大的为临澧县城镇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9.
厦门岛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POT2.5m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分析不同粒度条件下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厦门岛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于空间尺度变化的响应,以期寻找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的适宜粒度。结果表明:除面积比例对粒度变化弱敏感外,其余所选景观指数对粒度变化相对敏感,体现出一定的尺度依赖性,因而在进行景观格局分析时要考虑尺度效应;在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的适宜粒度为10m。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行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措施;在分析城乡结合部对城市发展的功能作用和土地利用现状特征;提出了搞好城乡结合部上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几声、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