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以来,厦门市在大刀阔斧地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慎重妥善地处理工业发展用地与农民失地这一对不可避免的矛盾,在项目征地拆迁时优先考虑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探索实施“金包银”工程,使农民能够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相似文献   

2.
王晓林 《现代财经》2005,25(2):3-7,19
科学发展观警醒国人关注“以人为本”。在中国,只有明确以农民群众为本才有可能真正贯彻以人为本:这不仅因为此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意,而且因为有农民才有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有历史才有我们。以农民为本不等于以“农”为本。个体经营的小农只能是市场竞争中的输家。营造适当的制度环境,让农民组织起来闯市场,协助农民群众成为市场经济主体,才有可能尽快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江阴华西村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拥有70家企业、40多亿固定资产的大型乡镇企业集团,全村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早已达到小康水平,去年底人均收入达到8000美金,不仅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而且成为了“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面旗帜”。回顾和剖析华西村的创业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农民企业家吴仁宝如数家珍的治村之“道”处处渗透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他始终坚持把老百姓的利益和愿望作为治村发展的基本点,正是华西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人类思想价值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演变的结果,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在我国,随着经济与政治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理念必然回归,政府也将沿着“以人为本”的崭新管理理念管理社会与人民。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已成为新时期中国最令人关注的问题。本文主张,应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尊重和关心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素质,进行配套的社会体制改革,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激发主体,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这是我们应该确立的教育理念。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主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赵桂英  陈丽娜 《时代经贸》2010,(18):158-159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面对生存和发展的新环境,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文化已成为21世纪企业管理的主题。但是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文化,如何把“以人为本”落实到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实践中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民生问题被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建设步伐加快。民生改善收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农业税彻底取消.几千年来农民交纳“皇粮国税”成为历史;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全面实行;全国23%的县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一项项惠民政策的出台,一个个民生工程的实施.让“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等等带着温度的词汇.烙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相似文献   

9.
一、人本管理的实质及发展 “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人为根本目的,以人的发展作为价值判断的根本标准。而有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在人与物、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仍然是以人为手段而非目的的,因而从根本上说管理理论至今还没有完全脱离以物为本的藩篱。随着人对自身价值、人与社会以及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在理论上的成熟和实践上的运用,实现管理观念真正向“以人为本”、体现新的发展观的现代管理观的转变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它既是历史矛盾的积淀,又是现实矛盾的深化,是我国社会的一大顽症,已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严重隐患。我国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未触及核心问题。要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赋予农民平等、自由发展的权利,实行彻底的村民自治、改革农村基层政府机构和改革农村土地所有制、统一城乡税制等,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 ,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难题。坚持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让农民能够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实现城乡发展双赢 ;坚持可持续发展 ,建立农业保护与支持体系 ,保持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向协调 ,使资源和环境永续支撑农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农民、尊重农民 ,给其与市民同等的待遇。  相似文献   

12.
秦泽洲 《时代经贸》2014,(6):155-155
就业乃民生之本,创业是民富之源。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丹阳市大批化工企业整体搬迁或关闭,一些企业大规模裁员,导致部分农民工失业返乡,很多农民工“就业无门、创业无路”,在家无所事事,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带来一定的压力。面对当前这种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借助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稳妥解决好农民就业与创业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刘亚男 《时代经贸》2010,(10):246-246
本文立足于当今新的发展和实践,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割析了“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三个方面内容进行了简单的阐释。揭示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意识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前提,坚持“服务质量第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坚持“改革创新”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关键,坚持“诚实友爱”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点。这里,“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本质。本文阐述了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提供文化资源支持、发挥宣传教育职能、保障每个人的平等的读书权利和获得知识的机会及为公众陶冶情操、崇尚和谐精神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5.
周之 《经济前沿》2004,(5):i009-i010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春秋时期的齐国政治家管子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经过漫长的发展衍生出以人为本的学校模式。人本特色的学校模式是在整合以人为本的学校模式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运用有着很重的意义,是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图书馆管理工作引入以人为本理念的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的目标和内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李军  石云平 《经济论坛》2005,(24):13-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和谐社会的建设包括多方面内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而这其中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又是最基础的一环,它事关农民的生存和生命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的建设进程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快河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对于实现医疗公平、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纬新议     
纪陆 《经济管理》2005,(21):1-1
一、“十一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才能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体现六大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发展方式将出现重大的突破。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是方法,发展是目的,按照科学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推动发展。“科学发展观”内在地体现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全面协调、宏观调控、可持续发展、共同富裕六大原则。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着实践的发展要求,贯穿着科学的发展理念,从认识论、方法论多角度引领着宣传思想工作的深化、拓展、创新。因此,以人为本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的宣传思想工作是相一致的。本文对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优化、拓展、创新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