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河北检验检疫局把加速提升科技实力作为打造"沿海强局"的强力引擎,经大力实施"局长工程"、"检力下沉"和"以研带培"等创新举措,河北检验检疫系统很快形成了科研人员成倍递增;科研制标创出奇迹;检测实力快速提升;"强局"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2.
科技、人才、实力是强局之本。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唯有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找准自身定位,才能保障国门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一变天地宽,思路一变方法来。技术中心是河北检验检疫局的重要科技力量,要借改革之风,把握大局,抢抓机遇,进一步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专家型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攻克难关,破解壁垒,助力河北检验检疫事业跨越新台阶、实现大变样,继续发挥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实现“四步走”发展战略靠实力,实力来自科技,科技是检验检疫的强力支撑,唯有强科技、壮实力并快速融入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潮,检验检疫才会赢得市场、企业和政府的认可、支持和重视。河北检验检疫管道装备检测中心生逢其时,唯有发挥自身技术、人才等优势,才能加快探索出更好的服务工业产品示范区建设的新模式,才能叩开内外贸两个市场,才能扩大检测市场占有率,才能真正做大做强河北“CIQ”实验室品牌。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并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这为我们明确了未来15—20年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现有物质基础上加快通过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培育、创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调查数据对广东省创新型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资金供给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广东省创新型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广东省创新型中小科技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买翰良 《现代商业》2020,(10):112-113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的经济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缓解就业压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规模小,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已成为中小科技企业稳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来探索更多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方式,将有助于满足其融资需求。本文从融资环境的角度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局的现状,从企业自身、金融机构和政府职能分别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提出改善融资难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苏州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结合苏州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兼顾苏州特有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强劲的经济实力、创新开拓的人文精神、良好的人才队伍以及完善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等城市特色,坚持"绿色、泛在、协同"的定位指导思想,明确兼顾技术特点和人文特色的创新型定位目标,构建支撑智慧定位主题的顶层体系架构,确定融合提升的产业定位方向,争取建成国内先进、全球有影响力的"智慧城市"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国家创新型城市,从根本上提高苏州整体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8.
《商》2016,(2)
<正>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当今国际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进步依靠的是自主创新能力,而创新型企业便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主体,也因此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载体以及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为了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创新型企业需要大规模、长期性地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单靠内源融资已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外部融资成为创新型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而当前创新型企业高风险、市场前景不确定性大、投资回报周期长、早期盈利能力偏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5,(5)
科技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唐山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应以科技为引领,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等举措推动唐山市经济社会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从而实现城市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新科技革命不断推进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提出了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该战略的提出又直接带动了各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步伐。本文从创新型城市的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条件与类型、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等三个方面进行理论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时期,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将进入攻坚阶段.应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切实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2020年我国最终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加快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前瞻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改进和完善投入结构,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扩大和深化科技对外合作.  相似文献   

12.
王秀龙 《消费导刊》2014,(3):169-169
知识时代的发展对企业的创新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创新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企业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实力强弱。对企业而言,创新型人才团队的建设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本文对企业构建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原则、方法进行分析,对企业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在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东南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其科技发展的创新体系都是企业的主导力量,企业贴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通过市场得到回报促进壮大,增强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企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科技创新体系都是以企业为主导力量,而企业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如果高校和产业联动,对企业来说,可缩短创新的流程,降低创新的成本,让创新产品更快地推向市场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职工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要注重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展示技术创新成果,推动创建创新型企业。应注重在职工中普及创造学知识,大力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复合型职工与"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相结合,切实增强职工的创造能力,推动建设创新型职工队伍  相似文献   

14.
全球经济与科技的一体化发展,促使创新型科技人才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正是由于美国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扶持政策、重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育、多方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投入巨额的科技研发经费、灵活多样的人才管理模式,才拥有世界领先的科技优势。美国在创新型人才管理方面的成功实践,对于中国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技作为加速经济增长的第一助推剂,与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心的金融共同构成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生产要素,只有二者结合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推动作用。2020年1月,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式上升成为国家级战略,肩负着打造新时期经济增长极的使命。因此进一步确立科技金融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更有效地调配金融及企业资金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使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运作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通过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条件、机制与模式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是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事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和大国地位。"知识产权保护扎实推进品牌源于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是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同时,科技创新是一种风险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因此,在科技创新中引入保险保险机制对于分散风险、保驾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科技创新上,金融体系的地位犹如"分子"之于"细胞",是影响科技创新及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自主创新越来越离不了金融体系的支撑。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资料扼要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一支撑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推进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构建工作的开展,并不断使之完善和健全,促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9.
张亚兰 《中国科技财富》2010,(12):380-380,382
创新型城市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上提出的。在2005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创新型城市要求把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作为创新要素来驱动城市发展,并对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旅游扶贫是河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之一,同时新农村建设对于提升河北旅游实力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在分析了河北省旅游扶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河北旅游扶贫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