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成熟,各项规章制度也得到较大幅度的革新,而新会计准则也使得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以及挑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当前新经济形势背景下,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上市公司为例,对新会计准则对其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浅谈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后,能否有效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成为热点问题。本文现对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在建立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同时,极大地影响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一些惯用的盈余管理手段将受重到抑制.而新的盈余管理手段将随之催生.本文就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新会计准则下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按照立足国情、国际趋同、涵盖广泛、独立实施的原则,财政部对旧准则作了系统性的修改,并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准则,这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新准则适当堵塞了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的渠道.通过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阻止了利润调节,限制了公允价值的滥用等.在很多方面压缩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但客观上也使盈余管理在某些方面的可借用的空间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现象愈演愈烈,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会计准则作为规范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的标准,是治理盈余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必然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从探讨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入手,剖析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因素,分析了新准则为上市公司提供的盈余管理新空间,以期为有效治理和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宁 《商场现代化》2012,(32):171-172
本文阐述了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包括扩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和遏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的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并认为会计准则正是在与盈余管理行为的持续博弈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在资产的减值准备的计提,存贷的计量,债务重组的核算,公允价值的运用等方面对原会计准则进行了重大调整,本文在对这些调整分析的基础上.讨论新准则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双效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志新  夏倩 《商业研究》2011,(10):93-97
中国上市公司的生死存亡与自身净资产收益率息息相关,上市公司会尽一切可能将关键年度的ROE调整到"恰好"满足生命线的要求。本文先采用频率分步法检验新准则实施前后各一年及实施当年,上市公司调整ROE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有显著变化,再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三年的应计利润,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新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整体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既无扩大也无缩小盈余管理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高速发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已经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有的学者研究过程当中指出,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新会计准则之下,如何对于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已经迫在眉睫。在本文的研究过程当中,笔者着重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当中的相关要素,阐述了新会计准则之下盈余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入手,分析会计准则的变迁对盈余管理行为的限制和盈余管理可能出现的新空间,通过会计准则具体变迁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新准则既会减少盈余管理的几种惯用手法,同时也会滋生新的盈余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盈余管理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利益日益彰显的损害,使得它成为目前会计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在对新会计准则之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整体而言,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并无明显不同;第二,新会计准则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粉饰公司业绩,误导投资者决策的行为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通过对盈余管理动机的深层研究。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与控制应该双管齐下。既要通过完善相关会计法规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可以选择的手段,又要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对少数股东的利益保护机静】,从根本上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使得公司的财务报告反映公司的真实业绩,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海波 《北方经贸》2011,(6):105-107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日渐成为会计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盈余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密切联系,使得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成为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关注重点,加强盈余管理的研究对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改善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上市公司中,出于大股东利益和公司经理层自身利益的需要,盈余管理被广泛采用,成为一种特殊的会计行为,困扰着会计界。盈余管理本身是一种合法行为,但它也有两面性,过度的盈余管理也会给企业、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带来损害.上市公司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大多是过度的机会主义行为,为此,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规范,以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实为当务之急;问时,由于在新兴的中国证券市场上,监管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找出监管环境对它们的影响,对于完善监管政策、优化市场资源的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宣告中国建立了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财务信息的披露行为,压缩了投机性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间,削弱了企业管理层利用其进行投机性盈余管理的广度、深度与频度,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起着关键的制约作用.针对会计准则制定的不尽完善及其尚未规范的空白地带,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应细化准则中的公允价值概念,健全会计准则的解释与评价机制,优化准则制定程序,为堵塞恶意盈余管理行为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财务信息披露机制.  相似文献   

15.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冬梅 《商业研究》2003,(16):50-52
盈余管理是实证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领域 ,介绍了国外关于盈余管理动机和类型的研究成果 ,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特殊制度背景下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并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飞媛 《商业研究》2005,19(10):35-38
由于会计信息的复杂性、信息不对称的不可克服性和舞弊危害的严重性,盈余管理成为困扰证券市场投资者、监管者、审计人员,损害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大问题,盈余管理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研究的角度很多。针对在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对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可以相互替代使用的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种方式,管理者如何权衡决策以及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是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识别和防范盈余管理行为的核心和关键。本文以2001-2009年微利上市公司为样本,在Hausman设定误差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研究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时间次序和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管理者在进行盈余管理决策时,真实盈余管理决策和应计盈余管理决策是同时做出的,两类盈余管理程度相互影响;盈余管理成本影响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当企业处于缺少行业竞争力的地位时,真实盈余管理的空间较小,管理者会采用相对较多的应计盈余管理,而当企业本身的会计业务受到严格监管时,管理者则会倾向采用较多的真实盈余管理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市场中,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博弈,会计舞弊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借口就永远存在。对于财务舞弊和盈余管理的治理,是很难通过消除压力和借口来取得成效的,只有尽量减少机会因素,即行为实施的条件和机会,才能真正取得实质性成效。由于两者在行为后果和法律责任上的截然不同,因而相应的治理策略也有所不同。对于会计舞弊的治理则需要以"治"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事前的有效防范、事后外部审计的有效监督和发现后的严厉惩罚缺一不可。对于盈余管理问题,只能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相关会计政策规范,加强信息披露等来压缩盈余管理的空间,同时还应通过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来引导公司的行为,才能逐步减少盈余管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利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条件。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2004年微利区间的98家公司为样本,以分布检测法证实了这一点。统计分析表明,微利公司并未显著地利用经常性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而非经常性损益是微利公司扭亏为盈的“法宝”,尤其是靠投资类事项、资产处置收益及收取资金占用费等关联交易和地方政府支持,调增非经常性损益。这为证券和会计监管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