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已、经探索多年。房地产证券化也在竞争中迅速发展。多数探索又把证券化的突破放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上。金融环境,是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具有更加直接、更加具体的影响力。因而重视金融环境建设尤其重要和迫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依赖于成熟的金融机构、完善的金融市场、规范的法律法规刺度和合理的利率结构,我国近期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还需要创造条件,创造一个适宜成长的各种金融条件和环境应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当务之急。论文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利率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2.
申韬 《改革与战略》2005,(12):111-115
鉴于住房抵押贷款本身具备易于证券化的特点及其在推动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银行业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意义.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应成为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应由银行专门住房金融机构、政府专门机构和投资者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应循序渐进地发展。为此,培育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的配套环境至关重要,且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张瑞杰  刘倩 《北方经济》2006,(22):55-56
一、推行房地产证券化的迫切性和意义 (一)分散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是以银行为核心的,因此,银行面临的风险也将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银行信贷面临四种风险,即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提前偿还风险. 1.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分散利率风险.住房抵押贷款期限一般比较长,通常是10-20年,甚至是30年,利率波动的可能性很大,利率波动对住房抵押收益的影响也会越大.目前住房抵押贷款银行实行的是单一品种的浮动利率贷款,商业银行随时可以根据人民银行利率变动而上浮或下调利率,买房者也承担了较大的利率风险.一旦通胀率提高,利率随之提高,消费者借贷的热情必然降低.银行对住房抵押贷款的呆账率也会提高.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行固定利率为基础的贷款,这样购房者的风险降低了,但银行仍然要面对利率风险,通过房地产资产证券化,银行将贷款一次性出售获得收益,利率风险则随贷款也转移出去了.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管理层重点关注的业务,对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进行合理定价也成为金融机构的当务之急.在CIR随机利率模型和早偿模型的基础上,用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给出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理论价格计算方法.同时分析了各种宏观因素和变量对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是二战后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美国政府为缓解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决定启动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为住房业的发展和复兴开辟一条资金来源的新途径,进而使美国居民的住房自有率大幅提高,生活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最近,央行研究局一份针对我国房地产金融存在的“四大问题”而提出的政策建议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一直以来千呼万唤终术露脸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再次成为房地产金融的焦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现状1.银行动机不足  相似文献   

6.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的金融创新之一。以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作为资产证券化开展的突破口,是我国金融创新的重中之重。文章立足于我国国情,阐述了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引,通过分析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发展MBS的对策和措施,以求能够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住房抵押贷款中利率风险的成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利率风险在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中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本文重点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中利率风险的表现与成因,研究防范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的几种思路和方法,并指出加强并完善住房抵押贷款的管理、发展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防范利率风险的几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级债风波给全球金融市场敲响了风险警钟。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2007年9月20日发布报告指出,虽然当前我国并没有典型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但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同样有风险,并正逐步步入违约高风险期。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为鉴,我国要加强房地产贷款管理,加快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健全金融机构内控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堪称世界各国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市场及各类金融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楷模和典范。一般认为,资产证券化最初出现于70年代初的美国住宅抵押贷款市场。70年代以前,美国的利率水平较低,利率的波动幅度也相对较小,因此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比较稳定。1969年开始,长期积累的诸多矛盾使得美国经济困境重重,其通货膨胀率一再攀升,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不得不采取高利率政策,从而导致市场利率水平不断上升。而商业银行和储贷协会等金融机构由于受到《Q条例》所规定的存款上限的限制,其存款利率水平与市场利率水平的差距急剧拉大,因此造成它们竞争实力下降,经营状况恶化;而利率市场的剧烈波动导致银行信贷资产(特别是住房低押贷款)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尚处于试点与推广阶段,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和市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构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监管体系,加强对证券化过程中参与主体的风险监管,对稳定我国宏观金融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推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大规模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杜娟 《特区经济》2007,(8):122-123
本文陈述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与之进行对比,从而发现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最后充分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住房抵押贷款现状,借鉴美国成功经验,重点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提出了试点方案,为住房抵押贷款在我国的全面推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各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中,由于住房抵押贷款内在的稳定性和特殊性,使得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最具吸引力的制度安排,其实质就是把金融机构发放的流动性较低、但未来收入现金流较稳定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重组为住房抵押贷款群组,然后由证券化专门机构购入,信用增级后,在资本市场上以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相似文献   

13.
符洋  张嵩 《魅力中国》2011,(2):321-32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住房抵押贷款己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中非常重要的一块,该类贷款的特点为期限较长,流动性差,其份额的快速上升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资产流动性不足问题开始逐渐显露。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兴起,使得更多学者开始关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大量风险,包括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提前还款风险及利率风险。其中,提前还款风险是关系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能否成功的关键,它将影响抵押贷款的现金流,增加抵押贷款本息偿还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基础资产,即抵押贷款资产池的现金流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和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珺 《辽宁经济》2004,(8):43-44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在美国和欧洲的房地产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欧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发展过程和我国的具体情况的分析,来讨论我国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黄小彪 《特区经济》2006,(4):113-114
有效降低制度创新成本是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健全和规范住宅市场秩序、培育住宅金融一级市场、实施有效金融监管、建立健全住房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以及法律制度等来改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行环境,以有效降低制度创立成本。  相似文献   

16.
叶彦辰  李芳 《魅力中国》2011,(18):233-233
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解决了商业银行长期资金与短期负债部匹配的这一结构性矛盾,提高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中国对于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起步较晚,基于我国庞大的住房抵押贷款余额,本文关注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中国的实施障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压力逐渐加大,资金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增加.为了解决商业银行面临的短存长贷的困境,提高资产流动性,降低商业银行风险,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势在必行的选择.本文旨在依据我国的发展特征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一、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的演进 美国于上世纪70年代发行第一宗资产证券化产品即住房抵押贷款转付凭证(mortgage pass through,MPT).MPT是指金融机构在承做住房抵押贷款之后,经由自身或中介机构组合成贷款组合,发行股份权益出售给有兴趣的投资者.投资者在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转付凭证之后,即拥有该组合贷款,但该组住房抵押贷款的所有权是以让与信托的方式持有,而其管理则由服务银行负责.  相似文献   

19.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住房抵押贷款后,把所持有的抵押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包装成证券,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实现融资的行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起始  相似文献   

20.
刘凤姝 《特区经济》2006,213(10):73-75
在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下,住房抵押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也随着“建元2005-1”的上市而破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定价问题研究也成为我国资本市场证券化领域的热点。本文在总结了国外定价方法和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分析影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价格的主要因素入手,阐述了借款人可支配收入和房款这两个主要因素决定的借款人提前还款的模型,并根据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特点建立了住房抵押贷款转付证券的静态利差定价框架。采用此定价框架,本文对“建元2005-1”资产池进行了定价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建元发行说明书里假设的CPR,在基于收入和房款的提前还款模型下,资产池的提前还款风险更大,对利率变动更加敏感,要求的收益率也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