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4月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准则,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作出了规范。本文拟就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时的会计核算及相关售息的披露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或有事项越来越多地存在于企业经营中,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影响。为了规范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披露。财政部2000年4月24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简称《或有事项准则》,文中称《准则》)。  根据《准则》的规定及指南的解释,笔者将或有事项的处理列成下表一览:  注:①指确认的负债所需支出的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或其他方补偿,且金额基本确定,并不超过所确认负债的账面价值,作资产确认。  ②表外披露的内容见“准则”。不包括事项金额。或有负债与或有损失,或有…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已于去年七月一日正式在企业中实施。《准则》将“或有负债”定义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其具有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因素是否会形成企业真正的负债以致于造成损失,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那么是所有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都需要对外披露吗?1.如果一项或有事项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应将该项…  相似文献   

4.
在《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第3条中对或有事项、或有负债、或有资产、负债、资产等术语作了定义,应该说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概念是正确运用本准则的基本前提:笔者就这些概念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以下简称准则)涉及了一些重要概念,有些概念是会计准则首次定义;有些是进行了更为合理、更为准确的定义。尤其是对或有负债的定义,将传统意义上的“或有负债”划分为两种,一是可确认的负债,二是不予确认的“或有负债”,这一做法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中对或有负债的规定是一致的。但从实践来看,准则仍有些许不足之处,本文拟就这些不足谈谈自己的认识。一、与或有事项相关的负债的确认准则第4条为与或有事项相关的负债的确认设置了3条标准,即(1)该义务是…  相似文献   

6.
高杨 《审计文汇》2004,(1):31-3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受到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了或有事项。《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或有事项准则”)及其指南明确了或有事项的定义、确认、计量及披露,该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填补了我国会计准则中缺乏有关或有事项的空白,将有利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是财政部颁布的第十个具体会计准则,该准则已经于去年七月一日正式实施。该准则详细规范了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为了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笔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该准则的理解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在内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新准则”)对20010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旧准则”)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本文主要就新或有事项会计准则和旧或有事项会计准则关于或有事项的概念、确认与计量、披露等方面进行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1.或有事项的内容不够明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CAS13)提到或有资产、或有负债、预计负债,但未对或有事项进行明确的分类,容易导致会计人员将或有事项理解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从而忽略掉预计负债,引起认识上的错误。2.预计负债的确认标准不够完善。CAS 13指出,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①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相似文献   

10.
或有事项是企业重要的会计信息。如何规范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是会计界一直十分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就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一或有事项》和英国财务报告准则第12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FRS12)作一比较,以期对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新《会计法》第十九条规定:“单位提供的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为配合新《会计法》的实施,规范企业对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财政部于去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下文简称“或有事项准则”),规定所有企业从2000年7月1日起执行。这样,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时,也就需要对企业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的合规性、正确性、充分性进行审计。一、或有事项审计的意义与目标 或有事项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制度》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问题做出了新规定,本文就或有事项的确认和披露谈谈笔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生活出现起来越多的不确定事项,为了规范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财政部于2000年5月17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一或有事项》。本结合《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披露进行了深入剖析,以帮助读对《企业会计准则一或有事项》有进一步的了解。《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或有事项准则)是财政部于2000年5月17日颁布的一项重要准则,该准则将于2000年7月1日起在我国所有企业实施,或有事项准则的颁布,填补了我国会计准则中一项空白,对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业务具有示范作用,这也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完善,本就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及其会计披露献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杨志君  熊涛 《财会通讯》2006,(11):57-57
一、或有事项确认的条件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现时状况,其结果须由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加以证实。按其预计给企业经济利益产生的影响,可分为或有负债与或有资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新准则”)明确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将其确认为负债:(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该义务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一、我国会计准则中预计负债的性质《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第四条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①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③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或有负  相似文献   

16.
幸强  徐华 《四川会计》2000,(11):20-21
财政部于 2000年 5月 17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 7月 1日起在我国所有企业执行,准则的颁布,填补了我国会计准则中缺乏有关或有事项的空白,对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业务具有规范作用。本文就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及其会计披露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或有事项概述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受到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了或有事项。准则对“或有事项”定义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国际会计准则 (IAS10)定义为:“或有事项是指这…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一或有事项》已于2000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该准则规范了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或有事项的结果要依赖于未来发生事项的这种不确定性特征,直接影响到了或有事项的确认和处理,使或有事项较其他会计事项的处理更为复杂,同时使处理的主观色彩也更加强烈。同一或有事项,是否确认为负债,是否该披露,确认和披露的方式、金额,由不同的会计人员来处理会有不同的结果。不仅如此,或有事项的这种特征还加大了审计的风险,增加了审计人员遭受诉讼的可能性。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以《企业…  相似文献   

18.
或有事项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事项,本文从或有事项的概念、确认、计量、披露方面对我国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进行比较,提出完善我国或有事项准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处理对象日益复杂和多样化。面对越来越多的“或有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较大影响,企业管理当局无法对或有事项的结果进行决策,只能按照有关情况对或有事项的各种结果和金额进行合理的估计,由此决定了对这一特殊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披露时需要借助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完成。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规范了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业务及相关信息的披露,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可靠性,对会计职业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晓军 《财会月刊》2010,(11):72-72
一、预计负债确认的相关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第四条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一是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二是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三是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