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和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习近平指出,我国要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逐步构筑起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本文阐述了TTP和TTIP对我国外贸格局所构成的严重挑战、我国发起SRP谈判倡议的战略意义及可行  相似文献   

2.
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态势是大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性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新发展格局体现了战略关切取向从效率和公平、零壁垒和零关税向安全的调整。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理论关切是效率和公平。当考虑到国际关系时,国际自由竞争的经济学逻辑,就是没有贸易壁垒和低关税,最好是零关税、零壁垒,那么国内国际的经济循环就可以一体化。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基本逻辑。从根本的理论逻辑来说,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在原有的理论逻辑中加入安全因素。由于对安全的深度关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必须形成更具安全关切性的新发展格局,并使之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内循环为主体基于规则博弈的纵深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是经济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的格局本身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各国经济主体的行为不一样,各国所构建的市场规则体系也很不一样。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取向将突出两个问题:一是安全性,二是畅通性。只是安全而不畅通就没有效率,只是畅通而失去安全则难以可持续地循环畅通。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首先要判断中美之争的实质是规则之争,中国经济崛起之后,经济全球化已不再遵循英国美国曾经主导的那个发展格局的基本逻辑,不再是把全世界的规则变成同质化(西方化),而是要解决不同国家如何形成适应国情的规则,以及不同的规则空间如何进行衔接的问题,这就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陈庆鸿 《新远见》2009,(9):61-67
2009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所就"金融危机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展开研讨。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来自商务部美大司的何宁司长,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肖四如书记,国际关系学院著名美国问题专家张敏谦教授以及中共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专家们。议题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世界金融危机与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和"世界金融危机与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在这两大议题之下,专家们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研讨:1、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问题;2、对美国实力地位的判断问题;3、中国在金融危机之下的战略应对问题。  相似文献   

4.
宫力 《新远见》2008,(4):26-3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当今的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各大国都在根据新的情况,制订新的战略和策略,力图在新的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调整的基础上,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要抓住机遇,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处理好大国关系,积极推动当代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争取在21世纪的世界舞台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出口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和开放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产业升级、稳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传统竞争优势削弱,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放慢,"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部署与深入推进为中国出口贸易的转型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而出口品牌的塑造将通过传统装备制造业和加工业价值链转移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推动我国的贸易结构升级,为我国培育贸易品牌竞争新优势创造条件。文章通过对当前中国对外贸易以及世界贸易现状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出口品牌的培育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政治变革,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变化使已有利益布局和力量对比开始重新洗牌,正在形成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重要作用无论在国际经济上还是国际政治上都日益凸显,很多情况下或起到了决定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在稳步上升,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把握机遇,创造条件,坚持正确的中国道路,选择和平发展的方略,对世界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逐步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积极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中国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抗击国际经济危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大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构建以中国为主导的全新国际金融业新秩序、新格局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区域金融业发展格局、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潜力,提出:促进金融对外开放,积极构建我国主导的海外金融组织;实施跨境金融支持计划,重点针对"五通"领域及民生工程开展跨国金融援助;主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构建有利于跨国资金融通的专业化、系统化金融系统等战略对策建议。对更好的发挥金融业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作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瑞萍 《中外企业家》2014,(12):267-268
会计国际化是个国际性的话题,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也在国际和国内的经济背景下,面临着尽快使我国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要求,我国财政部在这方面积极倡导,通过会计准则的发布和不断修订来有力的推动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进程,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9.
钟颖 《企业导报》2010,(6):5-5,108
金融危机使国际格局出现调整,中国继续保持经济高增长,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在这些成就背后,中国仍需冷静思考发展中潜在的不足。从中国的现状和人类历史经验来看,突破口在于对掌握软硬实力的关键因素,推动科技创新,推动中华文化构建。  相似文献   

10.
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态势是大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性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新发展格局体现了战略关切取向从效率和公平、零壁垒和零关税向安全的调整。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理论关切是效率和公平。当考虑到国际关系时,国际自由竞争的经济学逻辑,就是没有贸易壁垒和低关税,最好是零关税、零壁垒,那么国内国际的经济循环就可以一体化。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基本逻辑。从根本的理论逻辑来说,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在原有的理论逻辑中加入安全因素。由于对安全的深度关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必须形成更具安全关切性的新发展格局,并使之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内循环为主体基于规则博弈的纵深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是经济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的格局本身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各国经济主体的行为不一样,各国所构建的市场规则体系也很不一样。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取向将突出两个问题:一是安全性,二是畅通性。只是安全而不畅通就没有效率,只是畅通而失去安全则难以可持续地循环畅通。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首先要判断中美之争的实质是规则之争,中国经济崛起之后,经济全球化已不再遵循英国美国曾经主导的那个发展格局的基本逻辑,不再是把全世界的规则变成同质化(西方化),而是要解决不同国家如何形成适应国情的规则,以及不同的规则空间如何进行衔接的问题,这就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异军突起的全球化经理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要强大,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有赖于更多中国企业"打出去",有赖于更多全球化经理的产生.先有全球化经理,后有居产业发展之先的全球化企业.全球化的经理人,就是指推动企业走向全球化的经理人.中国企业管理专家孟宪忠博士认为,一批全球化经理的崛起并被承认,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在全球范围成功与强大的标志.经理人有效地开展跨国家和文化边界管理的能力,是企业加强国际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许多跨国公司都把经理人缺乏全球观念作为其在国际市场中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经营空间变大,国际经营战略创新加速,企业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国际挑战.企业家是否具有现代国际经营的战略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倡导,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不但给我国企业带来潜在的机遇,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因此,深入研究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风险管理势在必行。本文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财务风险构成因素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为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国际经济一体化格局下,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自我国加入WTO以来,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面对服务贸易加速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应利用所优势资源,及时制定科学且合理的对外贸易战略,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其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在研究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趋势的基础上,为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提高我国外贸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4.
刘建飞 《新远见》2010,(5):20-30
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加快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国际力量加速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由欧美向亚洲、由"一超"向"多强"和"非极力量"转移。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所开展的各层面国际经济合作,客观上成了国际力量转移的助推器。中国在世界格局变化中表现突出。这既得益于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上的非凡作为,也与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有密切关系。一、合作是当今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5.
《企业活力》2015,(3):162
<正>"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开创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深入研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央民族大学将共同举办2015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定于2015年9月19日(周六)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现面向全国高  相似文献   

16.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第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发达经济体,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垄断性话语权和支配地位,推动国际政治事务决策的民主化和全球公共治理的发展。第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大多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政治事务中更能够代表和维护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第三,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应勇于开拓国际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毅飞 《企业导报》2010,(1):185-186
积极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事业中的作用,对于我国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就河南省中小企业今后发展方向的国际市场开拓方面进行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走出去”战略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企业由内向外扩展,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展国外经济合作,成绩显著。作为大型企业的中原油田,发挥自身优势,在亚洲、非洲、欧美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分公司,实施以石油钻井为龙头,工程承包、贸易、国际合作经营综合发展的“走出去”战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授予“中国陆上承揽国际钻井项目最多的公司”荣誉称号,成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开展国际经营的典范。我…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的背景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城镇化"是我国特定社会经济条件、特定体制背景下的产物,自1990年代以来,"城镇化"的背景和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单纯的小城镇发展战略矛盾突出,实现由"城镇化"向"城市化"的战略转变迫在眉睫.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不仅是城市化的本质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发展战略政策因现实问题的变化而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当前中国区域发展政策形成了东、中、西、东北地区等"四大板块"的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相结合的完整战略格局。随着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以及基础条件变化的累积性效应将给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变化带来新影响,形成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